第九十六章:前廷風雲(1 / 2)

樂瀟澤一笑,“我看你最近與他處地不錯,還以為你舍不得呢。果然,玉妃的心真是夠狠的。”沈環瞥了樂瀟澤一眼,“怎麼會呢?妾身自然不舍得,要不聖上幹脆改了逸兒的輩分,收作養子好了,妾身也不介意做個養母。”

樂瀟澤一捏沈環的臉,“玉妃這繞話的本事不減啊!”隨即,樂瀟澤斂了笑意道:“逸兒還太小,看不出他的能力與品性,景王府他是一定要回的。將來的事,現在說,也還太早了。”

沈環看了一眼樂瀟澤的神色,這麼說來,樂瀟澤當真有這種想法?

樂瀟澤轉而看向沈環,“當然,我相信玉妃也有識人之明,玉妃覺得呢?”沈環垂了眸子道:“妾身之前那句話便是真心為了逸兒好,他早日回到景王府,就早日與這些事情少些瓜葛。將來能做個閑散藩王,未必不好。”

樂瀟澤點點頭,“是朕錯了,咱們的玉妃還是很重情義的。隻不過,現在局勢不穩,讓逸兒過早回景王府,反而不是什麼好事。”沈環一歎,“妾身當然知道,如果不能放他出皇都的話,自然還是留在宮中更為穩妥。”

兩人又斷斷續續說了一會兒話,便歇下了。沈環入睡後,樂瀟澤卻是睜開眸子,怔怔地看著沈環,好一會兒,才輕聲道:“你都不記得了,說了,你會信嗎?”

早朝之時,眾人明顯地感覺到樂瀟澤失神了好幾次。

樂瀟澤看著殿中跪著的一班臣子道:“如今兀兀國狼子野心,時有侵擾我東君國邊疆之地,當下正該是內外文臣武將齊心協力之時。前方將士拚命,後方當作好糧草軍需補給,兵部上下也該大力整頓,杜絕類似的事情再有發生。”

新任兵部尚書李德林伏首道:“臣等謹遵聖諭!”身後兵部官員也都一一伏首應命。樂瀟澤點點頭,“諸位皆乃我東君國肱股大臣,東君國興榮與否,也皆仰仗諸位臣工了,請起!”“謝聖上!”兵部的人起身退回原位。

樂瀟澤的目光逡巡了一周,“諸位大臣可還有事稟報?”樂瀟澤話音剛落,一道聲音已朗聲響起,“臣石應寧有事啟奏聖上!”說著,石應寧已經出列來到殿中,向樂瀟澤跪了下去。

樂瀟澤往後一靠,“嗯,奏來!”石應寧垂著眸子道:“臣數月前曾上疏聖上,建議修築邊牆,聖上敕令雖下,人夫銀兩業已備辦,卻因平涼久旱,暫且停止……”

“若邊牆完固,則邊人安業,畜牧無驚。每班軍民用工不過百日之勞,而內外可享百年之利,還請聖上早下諭令,促成此大業,以保東君國安享太平,不受外族侵擾!”

樂瀟澤道:“嗯,此乃國之大利,不可輕怠。”說著,樂瀟澤看向戶部尚書梁賓道:“梁尚書,朕既早有敕令,戶部還當清查剩餘未至錢糧,及早送至當地,以備人夫與邊牆工料之需。”

梁賓出列跪下,臉色有些為難地道:“啟稟聖上!自去歲以來,邊境戰事軍需不斷,又加之各邊將兵士封賞不斷,國庫早已不堪負荷。再有各地澇旱之災賑濟不少,眼下實在一時難以周轉,還請聖上暫延期限,待國庫稍有緩轉,戶部定當以修築邊牆之業為先,立即備辦周全。”

“啟稟聖上!”李德林出列道:“臣以為修築邊牆之事刻不容緩!先不說數萬人夫耗在邊境費耗食糧,便是暫征他用,也隻是九牛一毛,不能緩解大局。”

“再者,東君國與兀兀連年廝戰,早已兵困民疲,若不早日加築邊牆,我軍損傷無算,邊民不堪其苦,人財盡失,實在是得不償失。還請戶部諸位大人,為我東君國上下,多費些心力,早些促成此事,也是諸位大人的功德一件!將來青史留名,後人敬仰,功澤萬代!”

樂瀟澤微微抿唇,孟焦等人出列附和石應寧與李德林之議。樂瀟澤看向梁賓道:“梁尚書,朕也知道如今國庫困難,東君國上下艱辛,但若為東君國將來故,眼下還當咬緊牙關,促成邊牆之事為先。若戶部實在為難,內庫也可出些薄力。”

聞言,梁賓隻得應聲,“臣,謹遵聖諭!”

貞寧侯府的書房內,貞寧侯章寧、延昌侯章昌、章寧之子章直與章昌之子章敏正聚在裏邊談論著這幾日的朝中之事。章昌冷啍一聲道:“這個李德林,一進兵部,就搞了個人仰馬翻,折騰地很呐!果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章寧放下茶盞道:“李德林的確是有些本事,但兵部也不是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他再折騰也就隻有那樣。倒是那個石應寧,文政武事皆處理得當,很得聖上看重,邊牆之事剛剛敲定,馬政之事又緊接著提了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