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在江楚寒的吩咐之下,那位對於摩尼教極其熱衷的唐顯悅知府,僅僅隻是在第二天的功夫,便如實向江楚寒呈上來一篇關於如何剿滅摩尼教的方案出來了。
江楚寒細細地看了一遍,唐知府所提出來的幾點:第一則是鼓勵百姓互相舉報,如實者則獎勵十兩紋銀;其二是任何一位人家都不得包庇,隱瞞摩尼教徒,否則按同等罪過論處;其三,摩尼教徒可在各州郡,限期內前往官府自動投案自首,表現佳者可獲得十兩銀子的獎勵,反之,則一律以叛黨論處。
其四,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這一條,不禁讓江楚寒的眼前一亮:廢除三餉。
為了剿匪和防禦北方韃靼和女真那兩頭猛虎,朝廷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何止千萬?然而所受苦的卻盡皆是大明最為窮苦的下等平民百姓,強拉壯丁,強取人頭稅,在這等高壓政策,本來就不願意充當民夫的那些窮苦百姓們更是心存哀怨,長此以往之下,民心盡失,隻要隨便任何人振臂一呼,都能從者如雲,所以這才終於釀成了這一次的大禍。
看到這一條以後,江楚寒也不禁開始在心裏深深的歎息了起來,第一次來江南的時候,自己隻不過隻是一名區區七品小吏,盡管手持尚方寶劍,卻仍然無法撼動這大明鐵一般規律之下的任何一條,而現在,自己又來到了江南,可是這一次,自己卻是秉持著鎮國公的身份而來,又同為平叛宣撫使,平叛兵馬大元帥。自己現在在江南,已經完全可以等同於說一不二了!
既然自己現在已經有了改變江南的機會,又為何不去改變?這,就是江楚寒的思維!
既然唐知府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江楚寒這下也就不再擔心一旦停止征餉究竟會帶來多麼大的反彈了,於是微微一笑,衝著唐知府仔細地嘉獎了一番,便大手一揮,全部允了,並同時囑咐唐知府,以上所提出來的種種針對與摩尼教的方針和措施需要立即執行,半刻也延誤不得了。
唐顯悅一見江楚寒的神態如此高興,自然心裏也是喜不自勝,趁著鎮國公還在襄陽的機會,唐顯悅又怎能不會搶著趕緊表現一番,等到平叛之事一旦結束,鎮國公就將立即成為整個大明最為赤手可熱的人物,沒有之一!況且鎮國公如此年輕便位高權重,他日成就定當不可限量,等到國公爺返京之時……嘿嘿,我唐顯悅焉能沒有水漲船高之日,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就是這個道理嘛。
唐顯悅得到了江楚寒的允諾以後,立即便開始行動了起來,一時間竟然也忙的不亦樂乎,那一手效率倒也大出江楚寒的意料之外,隻是沒過幾天的功夫,附近並沒有遭受到戰爭災害的郡,縣,便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向著襄陽的方向稟報了情況,在唐知府的大力推動之下,已然開始有陸陸續續的百姓開始主動到官府投案,同時,在當地百姓的舉報之下,也一並抓捕了數百個摩尼教徒,不日即綁縛進襄陽城。
轉眼半個月已然過去了,當初從襄陽倉皇出逃的襄陽百姓們在聞之官兵已經在襄陽城下大敗了李自成賊兵以後,也都陸陸續續地開始返回城裏了,這邊唐顯悅忙的不亦樂乎,那邊的江楚寒可也沒閑著,這幾日,因為失去城池而流-亡在外的當地衛所士兵隊伍已然開始陸陸續續地向著襄陽的方向聞訊趕來了,僅僅隻是短短的七天時間內,聞訊趕來的隊伍兵力總數就已然高達了兩萬有餘,這也讓江楚寒的心裏頓時感到了一陣陣的喜悅。
當江楚寒所規劃的一切的布局已然完畢,準備停當了以後,朝廷大軍,便浩浩蕩蕩地順著襄陽城下,兵分兩路,一路由盧象升率領,向隨州進發,一路由左夢庚率領,向荊門進發,每路約合五萬士兵,總計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平叛去了,江楚寒自己則和其餘諸人坐鎮襄陽,統一調度。
朝廷已失五州五十六縣,江楚寒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他們一個一個的,拿回來!
棗陽城裏,一群身穿著白衣白褲的摩尼教徒們,正迎著太陽的方向跪倒在地,虔誠地衝著那明亮的一輪紅日膜拜著。
整個棗陽城裏,已然家家戶戶皆身著白衣,隻見密密麻麻的人群正跪倒在太陽之下,若是從高空俯瞰下去,足足有兩三萬人之眾的規模!
那一群摩尼教信徒們人人一臉的虔誠,此時此刻,正閉著眼睛,不斷地向著太陽禱告著什麼。
隻見那密密麻麻的信徒之中,最顯眼之處,莫過於人群最前方的一處高台,那處高台寬足足四十丈,高五仗有餘,而那高台之上,此刻,也正跪著一名戴粘帽著一身白衣的漢子,閉著眼前,雙手合十,也不知道嘴裏正在念叨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