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梁與西蜀邊境靖城:
城主府大廳內,大小將領集聚一堂。
“李總兵,西蜀司馬大將軍帶領十萬兵馬駐紮到了邊境線上,您給皇上上奏折,皇上派誰來輔助抗敵?”一副直腸子的王將軍大著嗓門不管不顧的問道。
李總兵捋順著一把花白的胡子,說道:“王將軍,奏折老夫已經上了,至於皇上的批複,隻有兩個字:抗敵!”
幾個將軍議論紛紛,王將軍說道:“什麼?抗敵!對方十萬兵馬,咱們城裏就三萬士兵,就算是邊境兵馬都撤回到城裏來抗敵,也不過才五萬人馬,如何守城?”
其他幾個將軍紛紛附和著說道:“是啊,是啊,人馬相差太懸殊,皇上不派物資、不派人馬支援,這城靠咱們這幾個將領和士兵,如何守得住啊?難道真如傳言,京城已經內亂,皇上自顧不暇?”
李總兵一拍桌子,怒道:“你們休得胡言!敵人未到先自亂陣腳了。咱們不需要迎戰,隻要守城,五萬人馬足夠了。現在你們都下去征兵,兩個人在城裏征集,三個人去下麵,順便籌集糧草,五天之內征集兩萬人馬,糧草五千旦。”
王將軍不顧李總兵的怒,直接叫板著反對著,吼道:“五千旦糧草?李總兵啊,現在是青黃交接,還需要一個月才能下來收割,現在別說五千旦,就是一千旦,也難籌集。還有就是征集青壯年士兵容易,可是,再過一段時間就收莊稼了,將他們征集來了誰來收莊稼?他們怎能安心操練?”
李總兵對於這個直腸子,什麼話都幹放出來的王將軍也是無奈,失了性子,揮手說道:“行與不行,能與不能,都靠你們了。征集來的士兵老夫會派李副將軍去訓練,不能和正式士兵混雜到一起。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各自行動。”
大廳裏的幾個將軍邊往出走邊歎息搖頭,全靠自己,怎麼可能守得住?就算征集了兩萬士兵,也不過是烏合之眾,能有什麼戰鬥力?人家那是真刀真槍,訓練有素的十萬人馬啊。
李總兵獨自坐在大廳的主位上,同樣歎氣,這些年沒有戰事,這些將軍錦衣玉食,疏於訓練,現在他們的態度,就是有十五萬人馬,也會覺得不如人吧。可惜了,以前一些小戰都是落王爺領兵指揮,節節勝利,現如今,落王爺一旦不出兵支援,真是人心嚴重渙散。
就在李總兵百感交集,滿腹愁腸的時候,兩個年輕小將進入大廳,俊朗的容貌竟然一模一樣,穿著訓練戰袍威風凜凜,兩人同時說道:“祖父,我們來請戰。”
李總兵看著這兩個颯爽英姿的孫子,很是滿意,心情好轉。從懷中拿出一本泛黃的書,說道:“峰兒、靖兒,你們別急,五天後征集到兩萬新士兵後,就教給你們在暗處訓練,這是咱們李家祖傳的排兵布陣兵書,你們好好讀讀,依此訓練。”
李靖、李峰互看一眼,同時拒絕道:“祖父,我們想當先鋒,上陣對敵,鼓舞士氣!我們不要訓練新兵,雖然新兵訓練同樣重要。您還是將這個任務教給父親吧。”
李總兵搖頭,說道:“你父親還有其他任務,這個任務隻有你們兩個最適合完成,這幾天你們就在家裏認真看書,研究兵法,不許出來,更不要想其他事情。這一仗並不好打,我們務必要在落王爺接應之前保住靖城。”
兩個小將嘟著嘴,還要說什麼,李總兵突然問道:“難道你們忘了士兵精神是什麼?”
兩個小將反射性的站直,回答道:“服從軍令!”
李總兵一瞬間沒有了剛才的威嚴,笑著說道:“去吧!”
兩個小將臉色有些抑鬱,沒有了來時的興致勃勃,李峰接過書,利落轉身離開。
李總兵歎氣,他們是自己最得意的孫子,自己不能讓他們當先鋒,否則一個不測,自己無顏麵去見祖先了。這是自己的一點私心吧,不過他們是雙胞胎,最適合實行自己布置的兩象陣,隻要西蜀那邊不進攻太早,靖城暫時還不會失守。
李總兵一生都鎮守邊境,獻身兵營,就這麼一個兒子,兩個孫子,雖然一生正氣、耿直,以保家衛國,忠君報國為己任,卻不想將這些加身於子孫身上。如果不是這兩個孫子喜武厭文,自己更願意讓他們隻朝堂從政。
如果必須付出,李總兵情願奉上自己的寶貴生命、一顆衷心與一世的英明,最後即使留下千古罵名也無所為,這兩個孫子,將來必定有大作為,不該殞命在這非常時期。隻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一切都來得及。
靖城外百裏之遙的邊境線上,司馬大將軍營帳裏,十個將領圍著司馬大將軍討論著何時出兵奪取靖城。
趙副將是這次皇上欽命的先鋒,急切的說道:“司馬將軍,何時攻破邊境,直取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