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欣賞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探索
幼教天地
作者:陸衛萍
摘 要: 文章以大班剪紙欣賞《錢鼠來了》這一教學為例,闡述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教學、對話欣賞、嚐試操作等方法,引導幼兒循序漸進欣賞民間剪紙的“色彩豐富、形象生動、寓意吉祥”等藝術特色,以激發幼兒對傳統剪紙藝術的喜愛之情。
關鍵詞: 剪紙欣賞 多媒體 情境教學 對話欣賞 嚐試操作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具有特殊的審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現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風貌,也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些幼兒園,剪紙教學主要是單純讓幼兒掌握剪紙技巧,學會窗花之類的簡單剪紙,而沒有從欣賞角度讓幼兒感受剪紙這一民間瑰寶的藝術魅力,感受濃鬱的民族氣息與氛圍。《綱要》明確提出:“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我主要以大班剪紙欣賞《錢鼠來了》的教學為例,闡述自己在幼兒剪紙欣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錢鼠來了》這一繪本畫麵中蘊涵豐富的藝術審美價值,我從中截取6幅蘊含著豐富色彩、生動形象的剪紙畫麵,嚐試從美術欣賞角度開展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教學、對話欣賞、嚐試操作等方法,引導幼兒循序漸進了解民間剪紙“色彩豐富、形象生動、寓意吉祥”等藝術特色,激發幼兒對傳統剪紙藝術的喜愛之情。
一、巧用多媒體,提高欣賞效率
以往美術欣賞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幼兒被動感知美術作品,忽略幼兒欣賞的主動性,導致幼兒對欣賞對象的興趣不高。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幫助幼兒打開眼、耳、手、口、腦等多種感知通道,發揮多種感官作用,使幼兒更容易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剪紙作品的內涵、意義,更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1.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精選適合幼兒欣賞的幾幅大紅色的剪紙作品,比如:喜字、福字、喜鵲與梅花、蝴蝶、鯉魚與蓮花,等等,將這些作品做成FLSAH動畫。一幅幅剪紙作品由遠到近、由大到小、從無到有展現,大大刺激幼兒感官。幼兒能很清楚地觀察並感受每幅剪紙作品的美,了解每幅剪紙的美好寓意。比如:在中國很多地方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在門上貼上紅紅的福字、春字,希望福氣到、好運到;鯉魚和蓮花的剪紙,就叫年年有餘,希望年年都能大豐收,每年都有很多很多錢剩餘。幼兒知道這些大紅剪紙非常喜慶,形象誇張,不僅烘托了節日的歡樂氣氛,而且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
2.第二環節欣賞這6幅剪紙的圖案美、了解剪紙的各種紋樣時,多媒體課件起到了很好的輔助。幼兒每說到一幅剪紙,教師就將其放大,這樣幼兒能很清楚地觀察到剪紙上的各種紋樣:像柳葉一樣細細長長的柳葉紋、像月牙一樣的月牙紋、尖尖的鋸齒紋、還有波浪紋、短線紋,等等。通過動畫演示,幼兒知道剪紙中會用到很多葉紋,月牙紋、波浪紋、短線紋等各種紋樣表現人物、動物的表情、服飾,使畫麵看上去更生動、形象。從而讓幼兒理解紋樣的造型美,感受到紋樣之間的細微差別對剪紙表達形象特征的重要性。
3.剪紙作品的很多內容都來源於生活,我們欣賞的這六幅剪紙作品中每一幅上的背景都是不一樣的。我將其中背景是花朵、柳樹、白雲的這三幅剪紙製作成精美的FALSH動畫,讓幼兒欣賞:花園裏各種鮮花爭先開放,紅的、黃的、粉的、紫的非常漂亮;小河邊的垂柳長出了嫩綠的新芽,風兒一吹,長長的辮子隨風擺動很美;藍藍的天空中,白雲和風兒做著躲貓貓遊戲,一會飄到這邊,一會飄到那邊,雲朵的漂移經過動畫技法慢慢過渡到剪紙上的背景,讓幼兒感知欣賞了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都可用剪紙藝術表現,從而感受到剪紙背景圖案的美。
二、創設情境,激發對作品興趣
剪紙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種藝術種類,具有源淵的文化和悠久的曆史。進行剪紙欣賞教學,首先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剪紙情境,讓幼兒欣賞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剪紙作品,感受濃鬱的民族氣息與氛圍,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1.以往剪紙欣賞時,通常是老師找了各種剪紙圖片,通過電腦、電視機放給幼兒欣賞。這次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情趣,我特意製作了兩幅立體的大屏風,並將欣賞的6幅剪紙作品全部鏤空,嵌在屏風上麵。古色古香的屏風加上色彩鮮豔的剪紙作品大大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幼兒不約而同地走上來,一幅幅地細心觀察,有幼兒還自發與旁邊幼兒交流。尤其在欣賞襯色這一環節,看到老師瞬間給這些剪紙作品襯上不同底色,這種直觀的色彩變化,使幼兒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