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合奏(1 / 2)

對於蝶君的死訊,德妃與淑妃商量過後,依舊決定暫時秘而不發,一切等皇帝回京再做定奪,隻先把蝶君的屍體安葬好。

對宮內發生的慘劇毫不知情的皇帝一行人,在羅依依死後的第二天便動身離開了齊州這個“傷心之地”,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楚州。而羅依依的屍首則由齊州協領溫傅安親自護送回京。

溫傅安本以為可以在南巡的隊伍中見到闊別已久的女兒溫顰,卻不曾想到溫顰主動放棄了隨駕的機會。由此可見,女兒在宮中的日子並非像她信中描述的那麼圓滿。溫顰的家書向來報喜不報憂,她隻說些晉位貴嬪、撫養公主的樂事,卻從來不吐露自己飽受的深宮寂寞。溫傅安思念女兒,遂借著這個機會主動請纓,順便入京探望一番。反正運屍體這種差事是旁人避之不及的,他主動承擔,皇帝高興還來不及呢,豈有不應允之理?

令人意外的是,當天晉王也自請提前回京,原因是小世子端茂德出了疹子。晉王擔心孩子得了什麼嚴重的傳染病,因此堅持要回去照看。於是,溫傅安帶上羅依依的靈柩,和晉王一道與南巡隊伍背道而馳。

隊伍走走停停又過了十來日,終於進入了楚州境內。楚州大小官員、黎民百姓夾道恭迎。

到了楚州,方能覺出真正江南的氣韻。“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已不僅是存於詩句中的描繪;“青莎覆城竹為屋,無井家家飲潮水”的景象也隨處可見,當真是“江南風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過”[ 唐·張籍《相和歌辭·江南曲》]。

就如預先安排好的那般,皇帝的儀仗住進了修繕好的行宮,由陸汶笙和沈忠負責接待。

“沒想到,這前朝的行宮還能保存得這般完好!可謂是‘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鬱巍巍畫梁雕棟。’[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不錯,很華麗!”大臣們陪著端煜麟遊覽行宮,女眷們各自安頓好後則先行去了花廳飲茶歇息。

“聖上說的是,這前朝的幾位君主都喜好奢靡,所以就連行宮都修築得無比富麗堂皇。此次聽聞聖駕蒞臨,陸大人就命匠人夜以繼日地翻新行宮,他本人也是不舍晝夜親自監工,好在趕在皇上到來之前完工了。不過,秉承我大瀚開朝以來崇尚節儉的作風,陸大人也盡量削減了翻修的花費。並且,各項開銷中有不少還是陸大人自行補貼的,畢竟國家的錢還是該多多用在百姓身上。皇上您看看,可還滿意?”沈忠適時地為陸汶笙邀功。

“不錯,朕很滿意。朕不單是滿意行宮的規格,更是滿意陸愛卿懂得勤儉為官、造福百姓的仁愛之心!待會兒把愛卿自掏腰包補貼的費用合計一下交給方達,回京後朕悉數給陸愛卿補回來。”端煜麟讚賞地對陸汶笙點了點頭。

“臣,叩謝隆恩!隻不過,修繕行宮並非臣一人之功,這其中還有沈大人和丁巡撫的鼎力相助。”陸汶笙深知此刻不能獨攬功譽,接下來他還需要沈忠等人的支持。

“放心,朕不會虧待全心全意為朕辦事的臣子,都有賞!聽說丁巡撫前不久才摔斷了腿?也難為他,拖著殘軀還不忘接駕事宜。朕明日再去好生安撫丁愛卿。”一群人把不大不小的行宮逛了個遍,也到了該用膳的時辰。

宴席就設在女眷們休閑的花廳。行宮的花廳很大,剛好可以坐下王公大臣和後宮妃嬪所有人。這裏的花廳結構奇特——在整個花廳的正中央用青石修築了一片四四方方的戲台;圍繞戲台四周挖出一道三尺寬的淺渠;渠中注滿從後花園池塘裏引來的池水;水麵上漂浮著白色和紫色的重瓣睡蓮。

眾人圍戲台南北而坐,由於戲台子起到了隔斷的作用,因而男賓與女賓之間未再設屏障。遙遙相對的兩方席陣,彼此之間看得也不甚清楚,通常都會將注意力集中到戲台之上。既如此,戲台之上自然不能空空如也。不一會兒,由陸汶笙和沈忠預先準備好精彩表演便逐一登場。

在一出精妙絕倫的歌舞之後,陸府的下人抬著兩扇大屏風擺上了戲台,正好將觀眾的視線阻擋在外。大夥兒都十分好奇,這接下來又該是什麼神秘的節目上演了?

端煜麟饒有興味地盯著台上的綴有花開富貴圖案的蘇繡屏風,隻見屏風後麵影影綽綽的三個人影登上台來。兩高一矮,矮的那個看上去似乎是個稚童。

不待眾人猜測這三者究竟何人,一段優美的旋律響起。三個人、三種樂器——琵琶、七弦琴和箜篌,合奏得天衣無縫,不禁令聞者如癡如醉。

古琴音起調,初時似“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出自 唐·韓愈《聽穎師彈琴》]”;琵琶配合著古琴嘈切錯彈,那珠落玉盤之聲在幽幽中凸顯出靈動;箜篌之音比之古琴、琵琶尚顯稚嫩,雖彈不出大家“江娥啼竹素女愁[ 出自 唐·李賀《李憑箜篌引》]”的情韻,但若假以時日,必能引得“露腳斜飛濕寒兔[ 同上]”。

隨後調韻一轉,琴弦錚錚“劃然變軒昂[ 出自《聽穎師彈琴》]”堪現“勇士赴敵場[ 同上]”的恢宏之氣;琵琶亦不甘落後,四弦重撥似銀瓶乍破。這聲音傳入耳際,腦海裏不禁浮現出一幕慘烈而又瑰麗的畫麵——水漿如血迸濺在嗡鳴的鐵騎刀槍之上;箜篌發出“昆山玉碎鳳凰叫[ 出自《李憑箜篌引》]”之響勢要在意境上極力追趕,為前麵的磅礴之音增添了些許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