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許多事都壞在說話上,主要是因為性格比較急躁的原因。無論同誰說話,都應該心平氣和,有話要好好說。隻有這樣,才能減少與別人之間的誤會,才能使自己的人際關係變得和諧。
脾氣暴躁的原因,是因為心不夠平靜
很多人的脾氣都不好,常常發怒,也因為這脾氣常常把事情辦砸。脾氣暴躁的原因,不在於天性,而在於心性——心不夠平靜。如果一個人的心能夠靜下來,那他就沒有什麼壞脾氣了。
有一位年輕的父親嚴厲地責打孩子,這驚動了正在裏屋念經的他的母親。
母親把怒不可遏的他帶到自己的屋裏,指著木魚說:“下次你要打罵孩子之前,先來這裏敲敲木魚,我不要你念經,隻要敲幾下木魚就可以了。你知道嗎?你的脾氣之所以暴躁,是因為你的心不夠平靜。”
不久,孩子又犯了錯,氣憤的父親決定不惜打斷一根棍子,也要嚴加懲戒。但是,他突然想起自己母親的話,於是提著棍子走到母親讀經的地方。
“敲幾下木魚就可以了?”他實在不明白其中的禪理,但仍然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魚發出清脆卻又非常圓柔的聲音,平常母親關著門念經,隻覺得木魚的節奏十分清晰,卻沒想到眼前敲打起來,是這般響亮,但卻一點也不刺耳。
這時,母親說:“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頭上包著布;再看看木魚,在那下麵有著厚厚而柔軟的錦墊,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氣,便能發出深遠而厚實的聲音。”
父親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兒子扶了起來,拉到了沙發旁。
後來,他還買了一個木魚放在辦公室,門外的部屬常聽見裏麵偶爾發出兩三聲“喀喀”的音響。他們認為,這位最近大大改變暴躁脾氣的主管,一定是因為學習了禪理的緣故。
根據對方的身份和地位,說適當的話
在與別人說話時,一定要分清場合和對象,並根據對方身份的不同,變化不同的語言。要知道,同樣的內容,換用不同的語句,就會得出不同的效果。如果你顧全了對方的臉麵,實際上就是說對了話,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好感。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從前與他相交的一班苦朋友,紛紛前來投奔。
一天,一個窮困的朋友求見朱元璋。一見朱元璋著龍袍、坐龍椅,高高在上,他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悲悲切切地說:“我主萬歲!您還記得以前的事嗎?那時,我們都是給人看牛的。有一天,我們在蘆花叢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煮熟,大家都搶著吃,結果,把罐子都給打破了,豆子都滾在了地上,湯也流得到處都是。你隻顧著從地上抓豆子吃,不小心連紅葉草的葉子也吞進了嘴裏。葉子堵在喉嚨裏,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拍一拍,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進肚子裏去了……”
朱元璋越聽越惱火:想我堂堂皇上,萬人之上,尊貴無比,而你卻不住地提以前見不得人的醜事,你讓我的臉向那裏擱呀。誰知,地下跪的這位沒看出來,搬出了更多以前的事情,想跟皇上套近乎。
這讓朱元璋忍無可忍,沒等他說完,朱元璋就大喊:“來人呀,推出去,斬首。”
可是,他的另一個窮朋友求見,說的是同一件事,不僅沒有被殺頭,還得到了高官厚爵。
這位朋友見到了朱元璋,跪下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
朱元璋聽他這麼一說,心裏別提有多高興。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當時苦了點,不過大家在一起挺開心的。因此,立刻封了這位朋友做了個不小的官。
當出現誤會時,要有話好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