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王於興師(2 / 2)

此時李敢等人打探完了潼關,去河南買糧回來,正好路過河邊,發現了他,這才將李信救下。

由於李信頭部受傷很重,因此才記不起自己的身世。

李敢將他背到張儀的住處,張儀聽完了李敢的述說,又看了看李信,心裏叫了一聲好,眼前這個孩子,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大耳有輪,雙目如星,當真是個美少年。

隻是李信失了記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張儀想了想,說道:“你是在山間大石上被救的,如此……就叫李岩好了。”

李岩謝過,張儀派人給他調治傷勢不提。

冬天的夜,來得很快。轉眼天就黑了。

此時按著白起的軍令,所有人都到齊了,在村子外麵整整齊齊地排成四個方陣。都尉子義站在最前麵,後麵四個分隊,由四個軍候掌管。

白起拿出虎符,交與子義,子義取出另一半虎符一對,嚴絲合縫,這才將虎符交給白起。白起看了看他的軍隊,感覺很滿意。

短短半個月的功夫,這一萬秦軍已經裝備一新。

每個方陣前麵,都站著三排弩兵,他們手中的弩是剛剛製成的,很多都沒有上漆刨光,看起來並不好看,但已經可以形成密集的殺傷力了。弩兵身後都背著五枝弩箭,箭頭映著月光,如同野獸的鋼牙。

每人五枝箭,確實不多,畢竟他們立足的時間太短,能製成幾千枝弩箭,已經很不容易了。

弩兵後麵,是三排長矛手,手中的長矛約有兩丈長,超過了兩個成人身長。這三排長矛手後麵,是槍兵和戟兵。他們是軍陣的主體。

大秦士軍以前是不用槍的,戰國時候,後世的槍型還沒有出現,槍與矛是一樣的。當白起等人從華陰城帶回明軍所用的槍之後,眾人覺得這樣的兵器要犀利得多,於是不再生產矛頭,改製槍頭。這半個月以來,已經趕製了幾千枝長槍。

這支秦軍沒有騎兵,因為馬太少了,加起來不到二百匹,當然更不可能有戰車部隊。在戰國時代,秦國的戰車部隊是軍中的重要部分,四匹馬拉著戰車,車上配備戟兵,弓兵或弩兵,既可遠攻,又能近擊,若再組成車陣,當真是所向披靡。

可是眼下秦軍剛剛找到一片小小的立足之地,生產戰車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隻是先裝備步兵。

所有秦軍都沒有盔甲,隻是趕製了上千麵木頭盾牌,以防敵人的弓箭。

一萬名裝備齊整的秦軍,靜靜地立在那裏,穿越曆史的風塵,穿越時光的迢遞,穿越歲月的輪回,穿越紅塵的萬象,他們又回來了,一如千年以前……

今夜,他們將抹淨歲月附在鋒刃上的灰塵,刺出一千八百年以來的第一劍。

這一劍,必將是血淋淋,淒豔豔,亮煌煌的。

白起也是身穿便裝,沒有盔甲,他注視著這一萬秦軍,神思恍然已經回到他前世之時。那個時代,他曾無數次率領秦軍,一次次出師,一次次布陣。隆隆的戰鼓是他最愛的音樂,健馬的嘶鳴是他最愛的鄉音,他天生就屬於戰場。而這一次,他又回來了。

寒冷的夜風中,響起了白起低沉的聲音:“將士們,今夜我等將刺出複興大秦的第一劍,北方三十裏,賊兵正在紮營,兩個時辰以後,是他們剛剛入寐,睡得最沉的時候,我們將在那時候出擊,四個方陣,分四個方向,同時向內攻入,記住,這一仗,隻殺人,不斬人頭。務必保持隊形嚴整。事後有拿人頭報功者,斬!都聽清楚了?”

眾軍齊聲喝道:“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