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奇兵製勝(2 / 2)

明軍騎兵奔到壕溝邊,從秦軍弓兵頭頂上躍過,由賀虎臣帶領,退了下去。

可是那些明軍步兵就沒那麼好運氣了,他們已經傷亡了八九百人,剩下的一千來人也已經軍無鬥誌,四散潰逃,秦軍士兵開始追殺逃敵。

這一仗共殲滅明軍兩千五百餘人,其中包括一千餘騎兵,賀虎臣帶著剩下的兩千騎兵和零星步兵,拚死逃了出去,已經不敢前進,退回駐地去了。

戰後查點人數,白起也吃了一驚,秦軍共傷亡了一千三四百人,如果不是他事先安排了埋伏,那麼這一仗很可能就以慘敗告終。

白起令秦軍掩埋死者,然後帶著剩餘部隊,拉著傷者與戰利品回華陰。

這一路上,白起都沒有笑過,他的心頭很沉重,這次較量使他對明軍的戰鬥力有了一個更深入的認識。看來秦軍的戰法確實過時了,回到華陰城之後,他要好好揣摸明軍戰法特點,改進自己的戰法,不然再打下去,秦軍就要吃敗仗了。

秦王聽說白起又打了勝仗,很是高興,親自出城迎接。可是看到秦軍回來的人數時,也吃了一驚。

這是秦軍與明軍第一次正麵野戰,傷亡不小,看來明軍的戰鬥力也非同一般。

秦王犒賞了三軍之後,又一次召開會議,斥候已經報來,西路敵軍約一萬人馬,已經離華陰城不過八十裏了。眼下華陰城的兵力,能打的隻有六千,絕不能再出城去戰,隻能堅守。

可是每個人都明白,秦軍一直以來,都是攻強於守。就算防守,也是進攻式的防守。這是由秦軍的軍法決定的。秦法規定,軍功以人頭為賞,你在城頭守得再好,也搶不到人頭。如此一來,軍心受到打擊,積極性不高。

但是眼下的形勢,不想守也得守了。

此時李岩已經開始列席會議了,從秦王以下,沒有人再將他視為小孩子,張儀也說出那次麵見孫傳庭以前,李岩給他出的謀劃,秦王更加對李岩刮目相看,雖然沒封他官職,怕難以服眾,可以後的會議,都叫李岩參加。

商議了一會兒,秦王見李岩沒有說一句話,就問他:“李岩,你怎麼不說話?”

李岩這才開口:“大王,不是我不想說,我隻是在想一個人。”

秦王笑了:“在想誰?”李岩道:“我在想黃巢。”秦王也喜歡讀書,這些日子以來還真沒少看,也知道黃巢:“想他做甚?”

李岩道:“黃巢在反唐初期,屢次獲取,可到中了期之後,遭遇很大的失敗,直到過了江南之後,才一帆風順,這其中有一個道理。”

張儀有點感興趣了:“說來聽聽。”

李岩道:“當時的唐朝,蕃鎮割據,朝庭已經失去了管控力,因此黃巢一開始造反時,打下了幾個州縣,這時遇到的反擊力度不大。可是到了後來,起義軍占的地盤大了,朝庭就以這些地盤為誘餌,調動蕃鎮,蕃鎮的戰鬥力很強,因此地盤沒了,可是沒了地盤的黃巢過了江南,居然又鹹魚翻身了,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就是流動作戰。”

張儀搖頭:“流動作戰?那會沒有後方,沒有穩定的補給和兵源,很危險的。”

李岩道:“危險不危險,那要看時局而定。流動作戰也有好處,軍隊飄忽不定,可以隨便進攻任何一個州城府縣,令敵人防不勝防。每打下一個縣城,就可以充實軍糧,財物,兵器,馬匹。等到敵軍大舉來攻時,又可以一走了之,令敵人戰無可戰,拖著他們的鼻子走。這樣一來,我軍到哪裏都是進攻,而敵軍隻能到處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