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少年的危局1(1 / 2)

一見首領被殺,那些親兵紛紛四散奔逃,左良玉追殺了一陣,收兵而回。

殺了一個混天龍,左良玉自然不會收手,他繼續追擊,連戰連勝,殲滅了數股農民軍,幾個首領如下山虎,衝天鷂,小仁貴,劉備等,都被他殺死。

不過左良玉並不開心,因為這些股農民軍,都不是他重點的追殲目標,他最希望的,是擊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這些人,在他眼裏,隻有這些人,還可以一戰。

可是他始終找不到這些人,有時候探明了位置,等趕到時,對方早走了,令他隻能拿一些無名之輩出氣。

此時的幾位農民軍首領,已經分兵了,這是對付官軍的老辦法,十幾萬人馬分成幾大股,四麵出擊,到處點火,官軍隻能撲一路,叫你不能聚而殲之。

李自成與高迎祥是一路,攻入湖北,張獻忠與羅汝才一起,準備進入四川。

然而就當張獻忠與羅汝才走到南陽時,發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而就是這件事,將之後的曆史完全改變。

熟知明史的人都知道,張獻忠與羅汝才進攻四川未能成功,被當地土司秦良玉殺敗,後來又會合了高迎祥等民軍,不料卻誤入車廂峽,被團團圍住,差點沒餓死。之後再次詐降陳奇瑜,再後來滎陽大會,農民軍跑去挖了鳳陽的朱家祖墳……

一切的一切,都將在後麵的時間裏慢慢展現。

可是這件事的出現,卻將曆史完全打亂了。而我們的故事,事實上也正是從這裏,才開始的。

南陽城外,有一條河,叫做白河。這條河流經襄陽,一直彙入漢水。張獻忠聽過三國演義,他覺得這條白河,就是諸葛亮火燒新野的時候,派關羽堵住的那條河,演義裏說,關羽將河水截起,水高數丈,等到夜裏曹軍敗退到白河下遊的時候,再將河水開口,於是曹軍溺死者無數。

由於有了演義的知識,張獻忠每過河時,都要派人打探,看看上遊是不是有官軍截住了河水,準備淹他。

這次也不例外,探過之後,斥候回報說,上遊並無官軍的影子,張獻忠與羅汝才放了心,準備渡河。

最近最大的渡口,叫風陵渡。

數萬人馬聲勢浩大,四下裏找船,不到半天,就找到了上百條船,於是一聲令下,開始渡河。

白河並不寬,因此人馬渡得很快,隻一天功夫,數萬農民軍就過了白河,繼續向西走,進入了伏牛山。

張獻忠與羅汝才並沒有來過伏牛山,甚至隻是向當地人打聽,才知道這座山,等他們進入山中之時才發現,好一座險惡的大山。

但見層巒疊嶂,奇峰突起,峭壁如削,崖險溝深。他們隻是沿著山邊進軍,就已經感覺到山的險峻,如果進了山,數萬人馬不知要走多少天,才可能走出去。

羅汝才與張獻忠並馬而行,一邊看山,一邊不住地讚歎,都覺得這是座好山,日後一旦打了敗仗,盡可以鑽進伏牛山中,休養生息,以圖再起,官軍就算想追,也徒勞無功。

人馬向前開進,正在通過一道大穀,羅汝才對於險惡的地形十分小心,斥候早已派出去,探明白這道穀沒有伏兵,這才敢開進來。

大隊人馬走著,前鋒已經過去,張獻忠與羅汝才率著中軍,進入了穀中,就當他們走到穀中央時,突然由穀壁兩側傳來了號角之聲,嗚嗚……

隨著號角,兩側的山腰上突然出現了伏兵,也不知有幾百人,這些人沒有穿官軍號衣,都是普通百姓的衣服,有的手裏有兵器,有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