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幾千把刀劍相擊,那聲音真比密雨連珠還要密集,根本聽不出個數來,響成一團。其中夾雜著中劍落馬之人的慘叫,十分慘烈。
騎兵對騎兵,雙方的戰法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全靠士兵的勇猛和武藝的精湛,在這方麵,秦軍要占絕對優勢。
在中國曆史上,要單講戰鬥力來說,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強的兵種。項羽的江東兵,三國時代魏國的虎豹騎,蜀國的白耳兵,唐代的玄甲軍,宋時的嶽家軍,元時的弓騎兵,明朝的關寧鐵騎,這些兵種一般來講,除了自身的強悍之外,都要依靠強大的坐騎與裝備,比如盔甲與兵器,然而秦軍的強大,並非依靠裝備,事實上,秦軍的兵器除了秦弩之外,其他兵器是落後於同時代的六國兵器的。秦人之所以能統一天下,靠的就是戰場上主帥的計謀與士兵的勇猛。
今天,明軍這三千騎兵就結結實實地領教了一把老祖宗的威力。
涉懷所帶出來的這支騎兵,在被埋入地下成為兵馬俑之前,就是秦國騎兵,一個個騎術精湛,深通馬上戰法。要知道,秦國時代可是沒有馬蹬的,騎士們在馬上馳騁,一不小心就會被摔下來,他們在無馬蹬的馬上所練就的騎術,遠比明朝的士兵強得多,此時又裝備了馬蹬,如虎添翼,一個個就像長在馬背上一樣,在鞍上閃展騰挪,居然與步兵一樣靈活。
這下子明軍騎兵就吃不消了,他們不像關寧鐵騎,經常與後金騎兵作戰,這些騎兵隻在國內鎮壓農民軍,從沒遇到過這樣精良的騎兵,因此慢慢地頂不住了,秦軍士兵在交手中占了上風,長劍如雪,馬快如風,將一個個明軍刺下馬去。
李敢與尤世祿大戰在一處,尤世祿的刀沉,李敢的劍快,打了一下旗鼓相當。尤世祿用的是鐵杆樸刀,長有四尺半,可以單手用,也可以雙手用,勢大力沉,不易抵擋,而李敢的劍相比起來就輕得多,他沒有硬接硬架,隻是憑著騎術靈活,不時勒馬跳躍,瞅冷子就疾刺一劍,卻也十分狠辣。
二人打了片刻,尤世祿偷眼一瞧,覺得不妙,自己的人馬已經呈現出不支之象,他明白,他的這三千騎兵連追帶打,已經消耗了不少力氣,而秦軍突然出現,乃是生力軍,再這樣打下去,恐怕會吃大虧。
尤世祿打定主意,好漢不吃眼前虧,況且自己的人已經斬了不少農民軍首級,見好就收吧。於是他掄起大刀,猛地劃了兩個圈子,逼得李敢勒馬後退,然後他一調馬頭,命令手下官軍撤下去。
他手下的人早盼著這道令,此時一聽他發話,紛紛丟下對手,撥馬就跳。
秦軍不放,緊隨在後,拚力急追,尤世祿一瞧,隻恐甩不脫秦軍,便吩咐後隊一邊跑一邊向後射箭。他也從親兵手中接過弓,搭上一枝狼牙箭,翻身向李敢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