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決裂4(1 / 2)

秦王端起酒杯,說了一些感謝的話,大體是說,幸得農民軍鼎力相助,才能有今日之大勝,然後眾人一同幹了一杯。

由於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麵,又剛得了大勝,因此氣氛十分熱烈。除了秦王以外,每個人都站起來敬了酒,大家喝得十分暢快。

酒過三巡,話也慢慢歸到正題了。

張儀站了起來,向高迎祥等四人一拱手:“闖王,列位頭領,今日請諸位前來,一是共慶勝利,更重要的,則是大家一起商議一下,今後應當何如聯手,共抗官軍。這一點上,我想先聽聽闖王的高見。”

高迎祥微然一笑:“張先生太看重我了。我說是闖王,其實隻不過拉大旗做虎皮,虛張聲勢而已啊。沒什麼遠見卓識,哪裏敢班門弄斧呢?”

張儀搖手道:“闖王過謙了。眼下官軍最忌憚的,就是您高闖王,這個可不是我捧您,連洪承疇盧象升都這麼說,還差得了麼?您有什麼想法,還請明言,咱們商議定奪嘛。”

聽他這麼說,高迎祥也站起來,向著秦王一拱手:“既然張先生非要我講,那我就說說。”

他來到酒席正中間的空地上,提高了聲音道:“這次大勝,全仗秦軍的後勤供給。要沒有這個,我義軍就是坐擁百萬人馬,也是一朝崩潰。眼下仗既然已經打勝了,洪承疇盧象升如同喪家之犬,逃出幾百裏。因此我覺得,他們絕不敢再攻西安。我義軍十萬人馬,在此坐吃山空啊,西安城裏糧米再多,也供不起,所以我決定,不日之後,就拔營起寨,離開陝西。”

張儀道:“闖王要離開陝西,去哪裏呢?”

高迎祥道:“日前我接到闖塌天劉國能等人的急報,說河南官軍人馬眾多,要我們去援手,因此我想打回河南,與闖塌天他們聯手作戰,對抗官軍。”

張儀看了看李自成等三人:“幾位也都是這個意思?”

張獻忠首先道:“不錯,老劉是我的好友,他那裏吃緊,咱們這裏緊吃,太不仗義。所以要回去助他。”

羅汝才道:“河南富戶眾多,正是我農民軍發展的好地方。”

李自成沒有說話,這是他們幾個事先安排好的,李自成先不表態,做為農民軍方麵的緩衝。先不要把話說得太死,得留個退身步。李自成就是那個退身步。

聽了幾位掌盤子的話之後,李岩站了起來,走到高迎祥麵前:“闖王,農民軍現在就要走,其實並不是好時機啊。”

高迎祥道:“李公子有何高見?”

李岩清清嗓子:“義軍與我秦軍聯手,確是取得了一場大勝,但也要看到,官軍雖敗,主力尚存,我軍雖勝,傷亡不小。但凡打過大仗之後,必須要休整一段時間,才可再戰。諸位要打回河南,先不說能不能幫得了闖塌天他們,就想想自身的處境,也是不妙。眼下盧象升緊守青銅關,手下還有至少兩萬人馬,諸位要進河南,就不可以向南走,因為盧象升正在那裏。所以隻能向東。東麵是潼關,北麵還有洪承疇,諸位十萬人馬,一旦離了西安,沒有堅城做為屏障,全是野戰,麵對官軍時,十分不利。要知道,曹文詔和祖寬的關寧鐵騎,損失並不大。若潼關拿不下來,洪承疇與盧象升南北兩路殺到,合圍義軍於潼關之下。那個時候,秦軍就算去增援,也是遠水不解近渴了。”

這番話,分晰入理,層次分明,很有說服力。

高迎祥與李自成等人看了幾眼,心頭都是一凜,覺得李岩的話十分有理。高迎祥道:“照李公子的話來看,我們絕不可以離開關中了?”

李岩道:“為了義軍的安危著想,隻是眼下不可以。”

雙方的對話,都是綿裏藏針。高迎祥等人一開口,就提出要走,本來是將秦王一軍。好讓秦軍方麵提出,挽留農民軍。這樣高迎祥才好開口講條件。就算將條件要得狠點,也不為過。畢竟客人要走,主人硬留,總得擺出點東西來招待吧。這就是農民軍的意思。

但是人家秦軍根本就沒從這一點上開口,反而口口聲聲為了農民軍著想,李岩的話十分明白,隻要你農民軍一走,立刻就會被幹掉。為了不被官軍幹掉,還是屈尊降貴,留在關中為是。

說到底,你還是客人,我還是主人。你將我的軍,我就反將回去。

高迎祥豈有不明白之理,隻是他言辭方麵一直不太會詭辯,豈能敵得過張儀與李岩這二位名嘴。

此時李自成站了起來,向秦王拱拱手:“秦王的好意,我們豈會不知。不過我們既然要打回河南,也是經過商議的。不會笨手笨腳地將所有人馬都開到潼關城下。大家都是兄弟,我實說也無妨,高闖王早定下了計策,到時候以兩路疑兵牽製洪承疇與盧象升,然後大隊人馬攻打潼關,相信用不了幾天,就會攻下來的。等到盧洪二人發現之時,我們早就進了河南了。因此這一點上,不用秦軍擔心。如果秦王開恩,資助些糧草軍器,我們必會打開潼關,將中原攪個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