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農民軍就知道高迎祥等人進了陝西,與秦軍聯手作戰,擊敗了官軍,但是很快就又聽說,農民軍與秦軍決裂了,所以高迎祥等人這才回到河南。而張獻忠營中,又怎麼會有一個秦人呢?
很多人猜測,肯定是張獻忠臨撤離西安時,抓的人質。
羅汝才問道:“八大王,你營中的秦人是誰啊?”
張獻忠道:“這個人就是寫過討明檄文的李岩,李公子。”
人群中立時響起了議論聲:“原來是他,他不是在西安秦王身邊麼?怎麼會落到八大王手裏?”
“這個人有些本事,我看讓他主執抓鬮一事,肯定錯不了。”
馬守應想了想,說道:“既然八大王有李公子在手上,何不請出來見見啊?”
張獻忠看了看高迎祥,高迎祥點頭,表示同意。其實這些都是昨晚上安排好的。
張獻忠派人去營中請李岩,為了表示不是事先準備好的,李岩並沒有跟著來,而是留在張獻忠營中。
不多時,李岩來到了大殿之中,進門之後,與幾位認識的掌盤子見過了禮,站到高迎祥麵前,雙手一拱:“闖王,你請我來有何事吩咐?”高迎祥道:“今日請李公子前來,有一件要事,需要你主執大局。”
李岩道:“小子何德何能,在這些前輩麵前,抖得什麼膽呢?”
高迎祥道:“這件事非你莫屬,因為你是秦軍中人,不是我義軍中的,所以沒有偏私。”
他將主執抓鬮一事說給李岩聽,李岩聽罷之後,微然一笑,昂然不辭:“此等大事高闖王能派我主持,那是天大的信任。所謂恭敬不如從命,李岩從命就是。”
高迎祥又看了看眾人:“請李公子主持抓鬮一事,大家誰有意見?”
沒有人答聲,馬守應想,秦軍與高迎祥已經決裂,應該不會偏袒他。
見大家都沒意見,高迎祥吩咐開始抓鬮。
由於事先沒有準備,這些鬮得現場做成,高迎祥命人裁了很多硬紙板,做成大小長寬相等的長條,請李岩按著這五路人馬的目標,依次寫了洪,盧,直,鳳,中。
這五個字分別代表一個意思,洪是洪承疇,盧是盧象升,直是直隸官軍,鳳是鳳陽,中是留在滎陽居中策應的人馬。
十三家七十二營,共總是八十五路人馬,分為五股,每一股都有十七營的農民軍。因此每個字都寫了十七張字條。
寫完之後,李岩想了想,說道:“農民軍各營,人馬相差懸殊,為了平均實力,我這樣分的,十三家分成五路,這樣一來,就確保每一路,人馬都不會太少。因此你們十三家先抓。”
大家一想也對,如果混抓一氣,都是一些小營的人馬去擋洪承疇的話,豈不是送死!照李岩的辦法,公平得多。
於是十三家的首領們依次上前,開始抓鬮。
李岩為了公平,將十三張紙片扣在桌上,自己離得遠遠的。
馬守應第一個上前,抓起了一張紙片,後麵的過天星等人也上前抓,為了公平,高迎祥張獻忠二人在最後,抓完之後,李岩走過他們身邊,說道:“大家亮鬮吧。”
十三個人將手裏的紙片看了一眼,然後高高舉起,以示眾人。
這些人裏,抓到鳳陽的那兩個人,便是高迎祥與張獻忠。
大家一瞧手裏的鬮,沒話可說了,農民軍比較迷信,一切相信天意,既然老天讓高闖王和八大王露臉,誰也沒得可說。
這十三家抓完了,剩下的七十二營的掌盤子,正要抓鬮,高迎祥道:“我看不必抓鬮了,還是讓十三家掌盤子挑選吧。挑到哪個營,如果願意的話,就可以一路。”
大家聽了紛紛同意。
因為農民軍也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矛盾的很多。有的營甚至還為了錢財女人打過仗,如果混抓一氣,關係很僵的兩個營抓到一路,那仗還怎麼打?沒等迎戰官軍,恐怕自己先幹起來。因此高迎祥的話,甚是合理。眾人也都響應。畢竟這是玩命的事,身邊有好友總是好的。
於是十三家的掌盤子各自挑選了隨著自己的幾個營,一場抓鬮大會就這樣結束了。
會後,大家開始喝酒吃飯,直到天黑,這才各自回營。臨行前大家講好,第二天統一行動,按著今天約定的方向目標,各自出擊。
由於這是一場硬仗,結果怎麼樣,誰也說不好,也許會上的很多人,再也見不到了,因此眾人大半喝得酩酊大醉。
高迎祥選了李自成這一營,張獻忠沒有再選別人,因為這三部農民軍加起來,約莫有七八萬人馬,占了農民軍總數的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