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辦完了,崇禎咬牙切齒,恨農民軍入骨,他下旨給洪承疇盧象升,賜尚方寶劍,要他們克日平賊。有誰作戰不利,怯戰不前,可先斬後奏。
這道殺氣騰騰的聖旨送到二人手中之後,洪承疇與盧象升也是不寒而栗,本來他們與農民軍交戰,雖打了不少勝仗,但始終消滅不了農民軍主力,此時高迎祥等人又掘了朱家祖墳,這個罪過要論起來,比天還大,他們兩個也時刻擔著心,覺得下大獄都算輕的,沒準還要掉腦袋。
崇禎的這道聖旨讓他們放了心,朝庭隻是將鳳陽的最高地方官論了罪,對於他們網開一麵,其實二人也知道,這是崇禎沒有辦法的舉措,畢竟殺了他們,還有誰能去平賊。
但是他們更清楚,崇禎的怒火已經衝上九霄雲外,再不痛殲農民軍,打幾個大勝仗,消滅高迎祥,恐怕到頭來,自己仍舊沒有好下場。於是二人也豁出了本錢,賭上了性命,率領著手下人馬,氣勢洶洶地撲向鳳陽。
這其中的幾員大將,曹文詔,左良玉,祖寬等人,都憋足了勁,想要與農民軍決一死戰。以報答崇禎的不殺之恩。
自從攻克鳳陽,焚毀皇陵之後,李岩就感覺到,朝庭該有大動作了,果然不幾天,斥候報與高迎祥,官軍已經分為多路,向鳳陽壓上來,其中曹文詔,左良玉,祖寬等騎兵悍將,一日狂奔二百裏,揚言與農民軍誓不兩立。
危急關頭,高迎祥與李自成,張獻忠,李岩等人商議對策。李自成主張不可力敵,應該立即分兵,離開鳳陽,轉回河南,流動作戰,以疲憊官軍。
李岩也同意這個主意。在分兵的時候,李自成提出,自己單獨一軍,做為疑兵,北上河南,將洪承疇引開,高迎祥與張獻忠二人合在一起,兵力較多,可以與盧象升打上一打,打得贏更好,打不贏,就下西南去湖廣。
這個時候,李自成在鳳陽的幾天之中,除了焚毀皇陵之外,沒有禍害百姓,而是招兵買馬,擴充實力,由於他的軍紀好,百姓都樂意投奔,短短幾天之內,李自成的人馬就達到了三萬餘人。
李岩還是跟著高迎祥行動,第二天,雙方分兵,高迎祥與張獻忠率領大隊人馬,向西而進,去迎戰盧象升。
盧象升這陣子一直在與農民軍作戰,他手下有孫傳庭,祖寬這樣的名將,又有範雎這樣的謀士,打起仗來得心應手,在河南一連消滅了好幾支農民軍武裝,兵力也有所發展。
這些小股的農民軍在與盧象升的對陣中,投降得不少,盧象升對待這些人,就和自己的親兵一樣,從不虐待,於是這些投降過來的人非常感激,紛紛發誓死心塌地效忠朝庭,效忠盧大人。
因此盧象升的人馬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
自從接到聖旨之後,盧象升沒有半點耽擱,星夜趕往鳳陽,正好這時高迎祥與張獻忠也從鳳陽向西而來,雙方在壽縣地區擺開了戰場。
高迎祥與張獻忠的人馬約有十萬,盧象升也有七萬多人,氣勢很盛。
兩方麵都紮下大營之後,準備決戰。高迎祥與張獻忠因為剛剛攻破鳳陽,挖了朱家祖墳,天下震動,二人的威名轟傳江湖,隻要一提闖王與八大王,幾乎無人不知,二人正在得意之時,而且農民軍在鳳陽好吃好喝了幾天,體力充沛,精神振奮,也想著和官軍來一場惡仗。
這天夜裏,高迎祥與張獻忠,李岩二人商議對敵之策。
高張二人主張擺開戰陣決戰,李岩給他們出了個主意,在前麵決戰的同時,派一支奇兵繞到敵後,偷襲官軍。二人表示同意,高迎祥決定讓自己的悍將黃龍,率一萬人馬偷襲官軍。
可等李岩回到自己的營帳後,找來紅娘子與小青二人,對她們說道:“明天決戰,農民軍一定不是官軍的對手,你們要早早準備,盡可能輕裝,告訴那一百多名騎兵也是如此。”
小青道:“咱們要趁亂逃走麼?”
李岩道:“正是,如果農民軍打了勝仗,咱們逃不了,如果打敗了,就是咱們的機會。潰敗之中,對咱們的注意力就會減少。那就是機會。”
紅娘子道:“可是咱們夾在官軍與農民軍之間,要逃可不容易。”
李岩笑道:“我知道,所以必須要有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