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退敵1(1 / 2)

二人在城門外見麵,秦王拉住李岩的手,熱淚盈眶。李岩也很激動,畢竟他知道,秦始皇可不是喜歡動情的人。

一行人進了秦王府,秦王吩咐大擺酒宴,慶祝李岩脫險。

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場,大醉而歸。

秦王讓李岩休養幾天,其實李岩的傷已經好了,隻是路上勞累,大睡了一天之後,也就恢複了精力。

第三天一大早,李岩洗澡淨麵,容光煥發,吃了早餐之後,來求見秦王。

秦王聽說李岩求見,急忙召進。他見李岩神采奕奕,心裏高興,而且他也正好有事要問李岩,於是便吩咐人去請張儀王翦等人前來。

不一會兒,大家都到了,除了張儀王翦,還有李敢,紅娘子二人。

秦王請他們落座,然後奉上茶來,眾人一邊喝茶,一邊商議著軍情大事。秦王首先問李岩:“李公子,你在農民軍中多時,親眼看到他們與官軍交戰,按你所說的,農民軍絕不是官軍的對手,照此來看,官軍消滅農民軍,需要多少時日?”

李岩沉吟著:“大王,這個可不好說,農民軍的確不是官軍的敵手,但是也要看到,農民軍人馬眾多,而且其中有幾員悍將,自從焚毀了皇陵之後,他們的號召力也很大,隻要這些人沒被官軍捉住殺掉,拉起幾千人的隊伍還是很容易的。為此,官軍也視他們為心腹大患,一定要除之而後快。”

秦王道:“農民軍中,你覺得哪個人最不可小視?”

李岩沒有絲毫猶豫:“此人非李自成莫屬。”

張儀也同意:“我在幾年前就見過此人,當時就認為,李自成這人不得了。我便給他相了相麵,當時白起也在。”

李敢接口道:“我也在,先生說李自成雖然雄霸,但終沒有結果。”

張儀道:“有沒有結果,我也不敢定論。總之農民軍勢力不小,而且各地災荒,給了農民軍最好的發展時機。”

李岩道:“不錯,我們在經過河南時,發現隻要有一股勢力,不管是農民軍還是官軍,隻要說跟著我走有飯吃,立時會有幾百上千人跟你走。在這些饑民眼裏,沒有王法,沒有道義,什麼都沒有,隻有一個想法,就是吃飯。”

秦王道:“李公子曾在眉縣等地推行新政,效果如何?”

李岩道:“應該說是不錯的,眼下快到麥熟時節,可是仍舊天旱,估計今年的收成也不會好。但那些農民們還是很快樂的。因為沒有朝庭來納糧。為認為,最近兩年,不可以向陝西的百姓們征稅和征糧。”

秦王點頭:“我已頒布旨意,三年之中,秦軍絕不向百姓要一文錢,一粒糧。這道旨一下去,聽說是萬民皆喜。”

李岩道:“我覺得,還可以將這個消息散布到其他省份。這樣一來,天下都知道陝西的百姓可以不交稅,不納糧,受災嚴重的百姓,難道還不拖兒帶女地前來投奔嗎?”

秦王大笑:“正是這個道理。我秦人一向海納百川,我同時還會頒布求賢令,廣招天下才能之士,一同來治理陝西。”

李岩等人聽了,無不佩服秦王的遠見。其實這種事情秦國很早就幹過了,秦孝公的時候就曾向天下頒布過求賢令,當時也是吸引了一大批人才進了秦國。這才開始了秦國在秦穆公之後的霸權之路。

秦王派張儀主持這項選拔人才的工作,大家正說得熱鬧,有待衛送來今日的塘報。

秦軍自從占了西安之後,王翦派出很多的斥候細作,潛入北方各省,前去探聽消息。山西,河南,甘肅,山東,直隸,京城都有,這些人每隔幾天,就要發回一份塘報,上麵都是最近幾天發生的事,秦王對此十分重視,每當塘報來的時候,他都要親自過目,一旦有大事,便請眾人前來共同商討。

此時塘報又來了,另外還有一份來自甘肅的六百裏加急文報。

秦王一見那份文報上粘的羽毛,就知道是急報,馬上拆開一瞧,微微皺了皺眉。然後將文報交給張儀。

張儀展開念了一遍,大家都暗自皺眉。

這份六百裏加急是白起從眉縣發來的。上寫據探子報說,盧象升與洪承疇進入河南追剿農民軍的時候,共同給朝庭上了一份表,向皇帝說明陝西的情況,主張不能讓秦軍這麼痛痛快快地發展,一定要加以打擊。眼下他們二人追剿農民軍,無暇分兵,山西的人馬又要防範農民軍,也不能調動,因此能調動的人馬,隻有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