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算了算,自己身邊數千人,加上華陰城中不到一萬人,總共也不到兩萬,而且已經是驚弓之鳥,一旦被秦軍圍住,後果難以想象。
沒辦法,華陰城是不能進了,眼下隻有逃到潼關,與範雎會合,才是生路。畢竟潼關是關口,外麵通著河南,秦軍無法包圍。
熊文燦想到這裏,隻好下令跟在身邊的賀人龍與高傑等將,繞著華陰城而過,前往潼關。
這個時候,華陰的守將早上了城頭,一瞧遠遠有無數秦軍衝過來,而奔在前麵的,是數千官軍,為首的那人,不正是熊大帥麼?
這員守將本想開城,將熊文燦接進來,沒想到熊文燦並不進城,而且繞著南麵的護城河,向東逃去。
要說華陰的守將也真聰明,一看這個架式,便知道後麵追來的秦軍勢大,熊文燦不敢入城,而自己在這裏,多半也支撐不住,於是他立刻點齊人馬,開出華陰。
守將昨夜派出五千人馬去增援潼關的範雎,因此城中隻剩下五千人。
這員守將沒有跟著熊文燦去潼關,因為秦軍在後麵緊緊追著熊文燦,守將把他的五千人馬帶出了北門,一溜煙地向北逃去。
在逃走的時候,這位守將還不忘記在城中搶劫了一番,弄得雞飛狗跳。
熊文燦跑到離潼關將近二十裏的時候,猛聽得對麵一陣鼓響,嚇得他大驚失色,以為秦軍在這裏還有埋伏,等他抬頭仔細一瞧,這才放了心,原來迎麵來了一支人馬,打的是官軍旗號。
而為首之人,正是範雎。
話接前文,範雎在昨天夜裏,受到了兩麵夾擊,關外有李自成率兵猛攻,而這一頭又有一支人馬,看起來秦軍,也攻得很猛,他立時覺得不妙,於是馬上飛鴿傳書,稟報熊文燦,同時他也清楚,熊文燦離此三百裏,不可能派兵馬上馳援,因此他也給華陰守將傳了一封書,讓他派兵救援。
守將接到傳書,也聽到探馬的稟報,立刻派了一員副將,帶五千人馬,前往潼關救援。
這五千人還沒到潼關城下,秦軍這支疑兵就撤了下來,和官軍的五千人交手了一下,便向華山退下去。因為關外還有李自成的人馬,因此這副將沒敢追趕秦軍,而且帶兵進了潼關,與範雎一同擋抗外麵的農民軍。
打了半夜,農民軍也撤了,那副將沒敢回去,因為怕敵軍再來進攻,於是這五千人,便住在了潼關。
打退了秦軍與農民軍的兩麵進攻,範雎產生了懷疑,因為這兩支人馬,雖然鬧得很凶,但是攻擊起來,並不十分拚命,經常是攻到城下,呐喊一番,向上爬幾下,便退了下去。隻是拚命射箭而已。
敵軍絕不是真攻潼關,範雎暗想,他們是想奪取華陰嗎?可是派出探馬一瞧,華陰城十分平靜,沒有任何人去攻擊。
看來敵軍也沒想攻城華陰,那麼他們的目標是哪裏呢?
範雎想來想去,赫然一驚,他想到了西安城,會不會白起想要一鼓作氣,偷襲西安城的官軍呢?但是他想到這裏,又暗自冷笑,因為他知道,白起不是傻瓜,西安城下八萬官軍,比白起的人馬多過數倍,白起膽子再大,也不可能去碰的。
雖然如此,範雎也沒十分放心,畢竟白起的作風,他是最清楚的,此人最擅長打大仗,也最喜歡打大仗,說不定他真的去西安了。
於是範雎連夜派出探馬,打探西安的情況。
潼關離西安三百裏,探馬去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將近午時,這才回來,一見範雎,氣喘籲籲地差點說不上話來。
範雎一瞧,便知道不好,急問:“怎麼回事,可探聽清楚?”
那探馬喝了口氣,這才說出話來:“先生不好了,我還沒到西安城下,便看到官軍大營之中,火光衝天,殺聲震地,官軍四散潰逃,秦軍在後麵緊緊追趕,死屍遍地啊……”
範雎急問:“熊文燦呢?”
探馬道:“熊大人率先逃走,看樣子是逃向渭南大營,我抄小路趕到渭南大營一看,渭南大營已經被秦軍占了,而且還在追殺官軍呢,熊文為一路向咱們這個方向逃過來了,我抄近路回來,就是向先生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