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生母欺瞞他,秦王尚且如此報複,更何況手下的臣子。
李岩想著,心頭不禁一陣發寒。
李敢看出來了,笑道:“不要擔心,大王便是這樣的非常之人。我可以和你打賭,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大王不但不會生氣,還會赦我無罪的。因為大王可是很重義的。”
李岩看著李敢,突然覺得自己這位義兄實在不像是一員魯莽之將。
其實李岩並不清楚,李敢對此事想得如此透徹,也是因為他深為了解秦王之故。李敢做了好幾年的貼身侍衛,無論朝堂上的事,還是宮裏的事,他都知道得清楚,因此在這方麵,遠比李岩聰明得多。李岩雖然書讀得多,可是終究沒有做過官,對於官場與帝王心思,並不太了解。
李岩這才笑了:“好吧,哥哥久隨大王,兩千年來不離左右,對於他的心思,你是最清楚的。我便按你說的做。”
李敢道:“好,我這便寫信,不過兄弟,你得替我安排詞句,盡量寫得情深意切一些,讓人一讀此信,便淚如湧泉,嚎啕大哭,捶胸頓足,痛不欲生……”李岩連忙擺手:“ 行了,行了,要真的這樣寫,我隻怕就要犯了弑君之罪,萬萬不可……”
兄弟二人相視大笑。
於是當天夜裏,李岩便仿著李敢的口氣,給秦王寫了一封請罪書,大意便是義兄張獻忠有難,被困重圍,身為義弟,不可見死不救,但是大王也有秘令,不可出兵,實在為難。可是自古忠義難兩全,因此末將決定舍身取義,將兵四千進川解圍,而將漢中重任,交與李岩,相信他必定可以守住漢中一地。等到解圍歸來,自會來大王駕前請罪。
寫完了,李岩將信收起,與李敢一起來到軍營之中,李敢沒有帶著大令,這次他是以私人身份,前來招集誌願者。
李敢將百長以上的軍官們聚集一起,然後對他們言道:“今日有人來到我漢中求救兵,是我義兄張獻忠的部將,據他所說,張獻忠被四川女將秦良玉圍困,形勢危急,做為結拜兄弟,我不可袖手旁觀,任聽其生死。可是大王亦有君命,不可出兵,因此我不好違命,卻又不得不顧全情義。因此我準備以私兵出擊,這次我隻帶四千人馬,進入四川,如果不能解圍,我戰死亦無所憾。諸君回到營中,替我傳話,有願去的人,可以隨我前往,不願去的,我絕不強求。而且我有言在先,此次出擊,就算打勝了,也沒有賞賜,至於大王那裏,無論戰果如何,所有罪責都由我來領受。聽清楚了嗎?”
眾人聽李敢一番話之後,都深為感動,當時便紛紛叫道:“我等都願隨將軍前往。”
“有什麼可怕的,殺退了秦良玉,大家就可以回來,就當去川中遊玩了,哈哈……”有人還極為樂觀。
李敢一看眾人都要去,那可不成,漢中必須留下精兵強將鎮守,不能讓李岩成了光杆將軍吧。於是他指定了幾員偏將,由自己率領著,然後讓眾人散去。
半夜功夫,全軍便有六千餘人願隨著李敢進川,李敢在其中挑選了四千人,命他們全部裝備成騎兵,隻等天明,便要出擊。
臨行以前,李岩拉住李敢的手,叮囑道:“哥哥此去,千難萬險,張獻忠所困之地,離此有數百裏,長途奔襲之下,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被官軍查覺,萬一中了埋伏,後果不堪設想。”
李敢拍拍兄弟肩膀:“放心吧,我的這四千人都是精兵,馬也是好馬,五天之內,一定趕到。”
天亮之後,李敢帶上李定國,並四千人馬,出了南鄭,向川中進發。
李岩送走李敢之後,命令所有地方守軍,嚴加戒備,同時派信使騎快馬向西安的秦王送上請罪書。
請罪書送到秦王案頭的時候,秦王尚不知是什麼內容,等他看過之後,不由得拍案大怒,立刻找來白起張儀二人,將書信讓他們閱過。
白起看完了,心頭便是一震,忙問:“大王,此事您想如何決斷?”
秦王道:“李敢不顧大局,私自出兵,罪責非輕,但是此時已經來不及追回了,一切還要等他回來再說。隻是孤擔心那四千人馬……”
他頓了頓,罵道:“這個混帳東西,自己送死不說,還想斷送孤的四千秦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