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秦軍並不是像普通戰陣那樣,擺出三排弓弩兵在前,長槍兵與盾牌兵在後配合,以阻擋騎兵的衝擊,而是出現了十分怪異的行為。
秦軍沒有後退,反而向前,前麵的一千餘人每人都從懷中掏出一個東西,向官軍扔了過去。
這些東西飛出七八十步遠,掉在地上,骨碌碌亂滾,原來是一個個圓圓的鵝卵石,像一個個皮球似的,滾了一地。
然後秦軍開始重列陣線。
前排的士兵向兩邊撤去,而從陣中湧出一批秦軍,每人背上背著圓盾,手中都抱著一根小腿粗細的圓木,這種圓木兩頭削尖,十分銳利,圓木中間還有凸起或凹的槽,十分規矩。
這些秦軍跑到前麵,放下圓木,迅速地拚成了數百個擋馬。這種擋馬有三個尖腳,深深紮進地麵,頂上露著三個尖頭,可以將高速衝鋒的戰馬肚腹刺穿。
光有這些還不算,秦軍拚好擋馬之後,這些人立刻後撤,後麵再上來的,便是強弩兵。
這才是秦軍對付官軍騎兵的主力。
三千強弩兵仍舊兩人一組,一個躺著,用腳上弦,另一人瞄準發射。
官軍衝到百步以內時,秦軍已經完全做好了一切迎敵準備,說來簡單,如果沒有平時的嚴格訓練,士兵根本做不到這些。要知道,騎兵衝鋒時威懾力太大,有時一邊衝鋒一邊放箭,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從容不迫地拚好擋馬,準備好強弩,甚是不易。
領兵的副將早已看到秦軍的舉動,他微然冷笑,在他看來,這些擋馬根本沒有任何作用,一衝便倒,而後麵的秦軍弩兵,最多也隻能射出兩箭,自己的騎兵就可以衝進陣中,將這些弩兵踏殺。
因此他高呼大叫,帶領著五千騎兵,凶猛地衝過去。
可是再衝幾十步,突然前麵幾排戰馬腳下打滑,慘嘶著倒在地上,後麵的戰馬也被絆倒不少。
原來這些戰馬踏中了秦軍扔的鵝卵石,隻要一個蹄子踏到了,戰馬便立足不穩。幾百顆圓圓的石頭,放翻了幾十匹馬。
後麵的官軍急忙拉馬向邊上跑去,繞開倒下的戰馬與兵卒。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衝到五十步外,正好是弩箭的最佳射程。
王豹一聲令下,三千弩兵扳動弩弦,隨著一陣懾人心脾的呼嘯之聲,上千支弩箭飛了出去,射進官軍騎兵隊中。
官軍立時人仰馬翻,慘嘶驚叫之聲,響成一片。
秦軍的弩兵分為三排,前排射出之後,第二排再射,然後是第三排,第三排射完之後,第一排的弩兵已經準備好下一輪的發射。
如此周而往複,秦軍的強弩連續不絕,如同潑天大雨一般,射得官軍死傷無數。
有的官軍騎兵躲過了箭雨,衝到擋馬之前,想要跳過去,擋馬很高,無法躍過,想要將之踢翻,可是那些擋馬紮進地麵之內,很是牢固,而且就算踢翻了倒在地上,也很礙腳。
因此這些騎兵便被阻滯在擋馬陣中。
秦軍的弩兵豈肯放過這些活靶子,幾排箭雨過去,官軍死傷遍地。
為首的副將一瞧不妙,再這樣衝下去,五千騎兵隻怕要損失大部,急忙下令收兵撤隊,不要繼續前衝了。
幸好這個時候由於擋馬與弩箭的阻擋,官軍戰馬的速度已經慢了很多,因此才沒有發生大的混亂,官軍扔下七八百具屍體,還有差不多同等數量的戰馬,撤了回去。
左良玉已經得到稟報,說自己的騎兵在陣前受阻,沒有能夠衝破秦軍陣勢,他一皺眉,立刻命令騎兵撤回。左良玉倒不是覺得秦軍厲害,而是認為自己騎兵太少,形不成大的集團衝擊,因此才沒有突進秦軍陣中。這些騎兵還要防範秦軍的偷襲,不能損失太大。
他剛剛下了令,統率騎兵的副將便跑了過來,滿頭大汗:“大帥,秦軍十分狡詐,他們用石頭和擋馬,遲滯我騎兵進攻,然後又用強弩射殺,隻一個衝鋒,我就損了七八百騎,請大帥責罰。”
左良玉抽出寶劍,在他頭盔上拍了拍:“初戰不利,本當斬首,可是本帥念在你有一往無前,敢打敢拚的表現,先把你的腦袋存在你脖子上,你帶騎兵撤下去,注意周圍動靜,防止秦軍偷襲,如果這件事再幹不好,立斬不饒。”
那副將謝了不殺之恩,率領著騎兵撤下去了。
左良玉一揮寶劍,命令步兵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