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一時多少豪傑7(1 / 2)

張煌言道:“大帥覺得,李自成會像唐末的黃巢一樣,占了京城,卻終究不得人心,很快就被趕出去?”

顧童道:“李自成手下有牛金星,宋獻策等人,據說李自成對他們言聽計從,這二人乃是儒生出身,一定知道黃巢的典故,他們肯定會提醒李自成的。”

孫傳庭冷笑一聲:“當年黃巢身邊,也不是沒有人提醒,那位唐末大才子皮日休,不就是黃巢的座上賓麼?人是要講出身的,李自成雖有雄心,可是出身寒微,並無信義,豈能坐上龍位。”

張煌言道:“出身寒微……想當年的漢高祖,劉玄德和本朝太祖,不都是如此麼?不是也坐了天下?”

孫傳庭道:“那豈能相同?漢高祖,劉玄德與本朝太祖,雖然出身寒微,可是為人卻正派,很重信義,豈是李自成這等草寇可比的!”

顧童道:“如果李自成也像黃巢一樣,在京城占不住腳,咱們便可以趁機出兵,恢複京城。可是即使複奪了京師,聖上已崩,又立誰為繼君呢?”

孫傳庭道:“聽賊人當中傳來的消息,與百姓們傳揚的,聖上殉國之前,已經將自己的兒女全部殺死,其實聖上也沒幾個孩子,可憐全部死於國難,令人可歎,日後若再續大明香火,看來隻有從藩王中找了。”

顧童想了想:“與聖上血緣關係最近的一支,便是福王,可是福王已被李自成烹殺,眼下隻有小福王朱由崧尚在,看來也隻能奉他為主了。”

孫傳庭道:“小福王的封地在河南,幾個月以前因為李自成的攻殺,小福王已經避難到了南京,那裏還是朝庭的地界,相信用不著我們,自然有朝庭的官員們奉他為主,到時候咱們隻要上表擁戴就可以了。這個不用擔心,大明還有半壁江山,豈是說亡就亡的。”

張煌言道:“可是咱們就算在山西立住腳,周圍可全都是反賊啊。關中有秦軍,直隸是李自成的天下,而河南,也是秦軍與李自成共有,北邊還有蒙古人和清軍,咱們可是四麵楚歌。隻怕到頭來,還得被擠出去。”

孫傳庭歎息一聲:“我真正擔心的,也是這個,所以才將二位請來,商議一番,目下看來,我軍回到山西,擊破田見秀,應當不成問題,田見秀雖然坐擁數十萬人馬,可他不是統帥之才,缺少大將風度,臨機應變上差了很多。真正困難的,是擊敗他之後,如何穩定住山西的局勢。”

顧童想了想:“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咱們也得委屈求全,向某一方麵的反賊求和了。如果李自成與秦軍聯手夾擊,咱們人馬又少,斷然守不住山西。”

孫傳庭點頭:“本帥也是這麼想的,李自成是大明的大仇人,絕不能向他求和,所以說到底,隻能向秦軍拋出笑臉了。嘿嘿,這卻是我最不情願的。秦王曾經派人刺殺過我,險些得手,至今身上仍有傷疤,而此時卻要向秦軍低頭。”

顧童道:“此一時,彼一時嘛。以學生看來,向秦軍求和,也算不上低頭,因為這個秦王,畢竟還是聖上在世之時冊封的,後來雖然雙方有過交戰,可是明麵上來說,並沒有撕毀雙方之間的協定。”

孫傳庭眼睛一亮:“對啊,我把此事倒忘記了。”但隨之他的神色又黯淡下來,長歎一聲:“可是秦軍能否接受咱們的求和,就不知道了。秦王與他手下的幾個大臣,都是精明過人,他們不會想不到這是咱們的緩兵之計。”

張煌言道:“以學生來看,秦王固然精明,他手下大臣們也都是能人,正因如此,咱們或許有談和的希望。”

孫傳庭一愣:“哦?說來聽聽?”

張煌言道:“秦軍雖然幾次與李自成聯手,但那都是在雙方的危急之時,聯手是必須的,可眼下卻不同了,京城失陷,聖上殉國,李自成必然想當皇帝,這個時候,秦軍便由他的同盟,變成了潛在的敵人。雙方就算不翻臉,也要明爭暗鬥起來,而我們占領了山西,就夾在了他們之間,秦軍能夠與咱們談和,也避免了直接和李自成衝突,畢竟這個時候,李自成的勢力最大,秦軍也不想和他倉促開戰吧。有了咱們在山西,關中的秦軍便可以高枕無憂。大帥覺得呢?”

孫傳庭十分高興:“張公子之言極是,李自成進了北京,從此就將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他身邊的同盟已經不複存在。而且誰都可以打著為聖上報仇的旗號,與之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