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強虜灰飛煙滅11(1 / 2)

清軍正在狂呼亂叫,縱馬奔馳,不時地向被困住的官軍放箭,投出標槍,或是用馬刀亂砍,在他們看來,這支官軍已經是甕中之鱉,釜中之魚了。可便在此時,突然身後殺聲大起,衝過來無數騎兵,分為三隊,向營中殺來。

多爾袞接到探報,說聯軍統帥白起已經帶著數萬騎兵殺到,前來解救被困的官軍。多爾袞冷笑一聲,下令以一萬騎兵繼續進攻馬進忠的人馬,其餘的清軍全部調頭,迎戰白起。

將近五萬清軍鐵騎突出營來,迎麵朝著聯軍撲去。

白起在中軍看得清楚,這些清軍士兵一個個凶悍異常,滿臉殺氣,好像餓急了的野狼相似,衝過來的時候果然不分隊形,士兵身上也沒有鐵甲,居然如同敢死軍一樣死命突擊。

相對於這種情形,很多農民軍和官軍早被嚇住,在明末的數次戰役之中,官軍與清軍對陣,無不大敗,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清軍太猛,八旗鐵騎異常凶悍,個個是不怕死的勇士,一上陣便不要命地狠衝,明軍官兵大多不是被殺死,而是被撞倒踩死的。

騎兵凶猛,是遊牧民族的共同之處,他們的戰士從小便生長在馬背,人與馬幾乎是一體的,而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自然無法與之抗衡。打敗過遊牧民族的,在數千年的曆史當中僅有幾次而已,秦軍擊敗匈奴,數十年後衛青霍去病將之徹底打垮,後來曹操北擊烏桓,然後一直到明朝初年,明軍擊敗蒙古,而這些勝績的取得,無一例外的遵循了同樣規律,那就是以騎兵對騎兵。

所有的名將們都明白,要想戰勝草原部族,唯一的對策便是擁有一支強大的漢人騎兵。而這一點,早在戰國時便已經得到印證。

戰國時擊敗匈奴的有兩個國家,便是秦國和趙國,而這兩個國家的騎兵,都異常強大。

白起沒有參加過對匈奴的作戰,但那個時候,山東六國的戰鬥力,並不比匈奴人差。而且白起終其一生,都沒有半點懼怕過匈奴,在他看來,無論是匈奴,還是山東六國,隻要上了戰場,就是他手下的一堆待宰羔羊。

因為秦軍,才是當時最強大的。

兩千年後,白起依然相信這一點。

今天是他指揮秦軍與清軍的第一次交手,成敗至關重要。這一仗要是敗了,不光聯軍會成為天下的笑柄,他頭上千古名將的光環,也將消失無存。因此白起非常謹慎,他仔細觀察著清軍的人馬,頭腦中閃電般地思索著,揣摹著他們的戰法與戰術。

清軍不像關寧鐵騎,上來便是一通火銃,先給你一個下馬威,清軍的厲害之處與以前的匈奴差不多,都是箭法很好,突破時選點準確,常常擊在對方的要害部位,能在眨眼之間,便突開敵陣,然後將其分割開來,隻要幾次穿插,對方的陣營便亂成一團,首尾難以呼應,相互之間無法救援,最後被分成一塊塊的吃掉。

另外清軍的馬匹優良,速度很快,耐力更強。

雙方人馬交彙在一起,混戰起來。

白起馬上發現,清軍雖然衝過來的時候陣容散亂不堪,但這好像是一個圈套,因為隻要一交上手,那些清軍士兵立刻會找到自己的頭目,集合在他身邊,形成一支突擊隊,而且這些頭目也非常清楚應該往哪裏衝,因此所有清軍看起來像是一群群的沒頭蒼蠅,亂衝亂撞,可是細細一瞧,居然頗有章法。各支隊伍之間,還有呼應與配合。經常是一支人馬剛剛突出去,另一支人馬便閃電般地又突進來,一般的隊伍經過這兩次衝擊,便散亂不堪了。

白起明白,這樣的戰法能夠在實戰中施展出來,平時一定經過嚴格的訓練。

他猜測得不錯,清軍生長在遼東塞外,那裏野狼成群,他們的戰術很多是從野狼的集體獵食當中學來的。

幾十條狼圍捕牛群馬群之時,便像今天這樣,在牛馬群中來回穿插佯攻,先將一些弱的牛馬從群體中分割出來,然後惡狼衝上前去,團團圍住,四麵攻擊,眾口齊下,便可以立時將牛馬咬倒殺死。

清軍最喜歡大規模作戰,戰場上人越多,越亂,他們越是遊刃有餘,因為他們有著狼一樣的眼光與感覺,知道哪裏是敵人的要害,知道怎麼攻擊這些要害。

白起明白了這一點,不由得冷然一笑,他雖然沒有與匈奴作戰的經驗,可是秦軍總要有人駐守北疆,那些將軍很多都是世代與匈奴作戰的,白起曾經多次向他們討教過匈奴人的戰法與對策,此時雖然過去兩千年,但是清軍的作戰方式,仍然與匈奴人沒有太大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