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這麼一折騰,左良玉聞報大驚,自從李岩走後,他雖然沒有答應出兵攻擊四川,但是卻備加留意張獻忠那邊的動靜,不久之後,由四川的細作傳來消息,說秦王派李岩去遊說張獻忠,已經說服了他,要兩路夾攻武昌。
左良玉初聽到這個消息,心內一驚,暗想李岩這是玩的什麼戲,他來勸我一同攻擊張獻忠,又去勸張獻忠一同打我,這明擺著是在挑起我們兩家的爭鬥,秦軍好坐收漁利。
此時左良玉有點後悔,當初不應該婉拒李岩,應該當時便答應下來,然後立刻動作。同時對外放出消息,那樣一來,張獻忠就會防著秦軍,而不會來打自己。
可事已至此,後悔也沒用,為了避免兵臨城下,左良玉急忙調兵迎戰。
秦王並沒有將自己的真實意圖告訴左良玉,因為武昌這邊鬧得越大越真實越好,秦王自然不怕得罪左良玉,而且隻要滅了張獻忠,得了四川,左良玉根本不在話下。
左良玉急忙讓自己的兒子左夢庚帶五萬人馬,前去擋住秦軍,他給兒子說得清楚,隻要擋住就可以,遇到秦軍之後,立刻結營自守,深溝高壘,不得出戰,因為對麵是白起,不要說左夢庚,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討得了便宜。
所以秦軍那邊,隻要頂住,不讓白起打到武昌這邊,就是勝利。
而他自己要全力迎戰張獻忠。因為細作已經報來消息,正有無數大西國的人馬向夔門集結,數量至少不下十萬人。
左良玉不怕張獻忠,但是分出五萬人馬之後,他手上也隻剩下了五萬人,向南明皇帝朱由崧求救?隻不過是自取其辱,朱由崧巴不得他失了地盤,變成喪家狗,去求他也隻能被嘲笑,求人不如求已。左良玉咬上牙,破出性命,要與張獻忠決戰一場。
而張獻忠那邊也得到了秦軍開始進攻的消息,有河南的探報向他稟報過了,白起為主帥,至少發動了數萬大軍,已經打進左良玉的地盤了。
張獻忠聞聽大喜,立刻下旨給李定國,催促他火速進軍。
李定國已經將人馬集結完畢,單等成都的旨意,他一接到聖旨,沒有半點猶豫,立刻下令出兵。他命帳下的悍將肖萬裏率兩萬精兵為先鋒,自己和軍師潘獨鼇帶領二十萬大軍在後,留下一萬人馬守夔門,大軍浩浩蕩蕩,水陸並進,大小舟船足有幾千隻,沿江而下,直撲武昌。
這一動兵,真如天崩地裂一般,一進湖廣,沿途左良玉控製的州城府縣根本無法抵擋潮水一般湧來的大西軍,紛紛棄城而走。李定國勢如破竹,一路上連克巴東,宜都,公安等縣,進逼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