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官場如戰場,微服出巡時(2 / 3)

“皇上是否還記得夜襲吐蕃一事?正是此人給卑職出的主意,也是他,衝在了第一個,更是他,殺敵最多。為大勝吐蕃奠定了基礎。此人作戰神勇,並且足智多謀。他有一個夫人,不但有傾國傾城之容貌,武藝更是高強。倘若由他倆幫助卑職攻打高麗,此事可成。”

“哦?能得愛卿誇讚,想必此人定然十分不同凡響。”

“啟奏皇上,此兩人便是鬆州知縣方羽和他的夫人金語嫣。”

“你說他的夫人有傾城傾國之容貌,此話想必過分誇張了些吧?”

“鐵樹見了會開花,石頭見了會軟化。卑職非好色之徒,但是見到此女子,心中也是頗為蕩漾。”

“世上竟然有這種女子?”唐太宗李世民,被說的也是心中一動。他深知牛進達的秉性,他這樣的鐵石心腸之人,見到那女子心中也頗為蕩漾,那麼,這女子的美貌,該是到達了何等的境地呀。當下,他有了主意。自己不妨來一個微服出巡。

等到散了早朝,他突然將牛進達留下,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又命令他扮作自己的隨從,一路上保護自己。

能夠得到皇上如此的器重,牛進達心裏自然十分歡喜,同時,他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也終於徹底的放下了。

雖說自己對方羽還是有些了解的,但畢竟相隔八年多,這八年多以來,也許他會有所改變呢?

但是不管怎麼樣,他畢竟同自己有八拜之交,而且,也是依靠著他,自己才能夠在夜襲吐蕃中,以少勝多,獲了大功一件,被皇上器重。於情於理,自己都要保他一回,倘若他真的變成了一個陰險小人,十惡不赦的話,自己便同他恩斷義絕,下次見麵,便是殺他之時。如果,他還是八年前的那個他,那麼,還是一起把酒言歡,征戰沙場。

卻說方羽自從上任鬆州知縣以來,勵精圖治,體恤民情,多次出訪深入民間,有什麼災害的話他也會發動全城百姓,大家一起共度難關。然則,防禦之後便是改進,挖溝渠,引水源,灌農田。

在他的帶領下,鬆州百姓安居樂業,又是在貞觀盛世的大格局下,不僅國富民強,國泰平安,而且鬆州百姓們人人的腰間鼓鼓的。

而另一邊,方二海的酒樓也進展得如火如荼,相當的順利。當宋徽宗親筆題詞的“正圓大酒樓”的匾額高高掛起的時候,鑼鼓喧天,酒樓正式對外營業了。

油鹽醬醋怎麼辦?這難不倒方二海,沒有菜油,可以用動物油,在唐代,以麻油烹調的情況已多見,所以這一個問題,很容易的便解決了。

至於鹽和醋,它是一種最基本的調味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失去了它,什麼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都將索然無味。傳說宿沙氏發明用鹽,他住於山東半島濱海地區,“煮海為鹽”,即以海水煮鹽。而鹽和醋,也是一直由朝廷來負責運輸的。這一點,方羽正好可以利用一下他的官職,所以這個問題,也基本上可以解決了。

方二海燒出來的菜肴,鮮美可口,對於,唐朝的百姓來說,就是上一道最普通的“酸辣魚”,那也是聞所未聞的。吃到嘴裏,卻是酸爽可口,滿嘴留香,紛紛讚不絕口。

而酒樓的價格卻十分的公道。下至黎民百姓,上至達官貴族,人人吃得起。酒樓的生意因此日日爆棚,甚至有些食客不遠千裏而來,目的,就是想品嚐一下“正圓大酒樓”的菜肴。

唐太宗李世民在半路上就聽說了這個酒樓的聲名,不禁好奇心大起。這日,他終於來到了鬆州。

見到鬆洲的守衛士兵們精神抖擻,訓練有素,牛進達出示令牌,隻說車上攜帶著主人,進城探親。

進入鬆州城後,見到百姓們安居樂業,市集井然有序,一片繁華,心中不由得十分寬慰。

牛進達隨手就攔住了一位長者,便問:“請問長者,縣署該如何走?”

長者一隻眼,上上下下的仔細打量了一番牛進達,這才說道:“你是外地來的吧?”

“正是。”

“你是去拜謝方知縣的吧?”

牛進達一愣,道:“長者如何知曉?”

“如果你是去拜謝的話,老夫勸你還是不要去了。”

“這是為何?”

“因為我們方知縣不收受任何人的感謝。”

“你們很恨他嗎?”

長者聽到這話,突然朝他瞪了一眼,道:“你要是敢說我們方知縣一句壞話,老夫和你拚命。”

“你怎麼如此維護,竟替他說好話?”

“方知縣是青天大老爺,是難得的好官啊。你隨便問問,哪一戶家庭沒有一百兩銀子?”

“為什麼這麼多?”

“這全是方知縣和方夫人的功勞。他們幫助我們耕種,幫助我們開河引渠,原本勤勞的人都富裕了起來,而原本懶惰的人,也被帶動的變得更加的積極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