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種選擇(1 / 1)

今天一個很久沒聯係的閨蜜突然之間發微信問我如果要我再選一次專業選什麼。我當時很是懵。要知道她中考後就去讀了中專的幼師專業,人生道路算是走在了我的前麵,閱曆應該耿偉豐富才是,而且對於她來說,早在比我早三年的基礎上她就已經做好了選擇。思考良久,我才試探性地問她,怎麼突然想到了問這些。

她告訴我她打算升本了。原來她在讀中專時就由中專升到了大專,現在大專的證書已經到手了,但是在大學生遍地的人才市場,她依舊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由此,她也遍產生了升本的想法。

我臉上火辣辣的,說實在的,這些年作為一個朋友我真的挺失職的。三年的高中生涯我隻有每年過年的時候給她道一聲已經沒有了溫度的新年快樂。這幾年,我隻知道她在學幼師,學的是中專。至於是哪個學校,什麼時候升的大專,我一律不知道。我們兩個就像剪刀的兩片,在初中階段簡短的相遇,在相遇之後便分道揚鑣,以後的重逢都成了命運的安排。

我想了想說,笑道,“如果真的有多啦a夢的魔法棒,我就真沒打算學醫了。”

她發了一段語音,在那頭傻笑,“傻帽,哆啦a夢那是時空穿梭機,哪有什麼魔法棒。誒?!說真的,如果真再能選一次,你會選什麼?”

我半開玩笑道,“你幼師專業不是挺好嗎?有那麼多小孩子和你一起玩,以後說不定還能桃李滿天下呢!到時候你學生衣錦還鄉,拉著你的手說,‘看!這就是我以前的老師,我的啟蒙老師。’多風光啊!”

“別跟我開玩笑了,我講真的,”她在那頭似哀求又似被逗到了一樣,“你說選什麼專業啊!”我當然知道她是認真的,但是我真的很難對於這樣的事替別人做出決定。於是我問她真的想好了嗎?回答當然是肯定的。

我向她說了高中一個好朋友曉雨的事情。曉雨和我一樣學的是理科,但是她更喜歡文科性質的東西一些,就是英語不好。但是在周圍人對文理科的偏見和自身英語這方麵的欠缺這兩個因素下她選擇了理科。其實她的理科也不差,當時學校除了自主選擇外,還會根據平時成績進行篩選,但她還是選進了理科班。高考後,她的成績並不如人意離二本劃線差二十多分。結果很明顯,她想要讀本科,這樣的成績完全是不可能的。

父母的支持下,曉雨決定重新規劃,登山再起,去一個很偏僻的學校複讀一年,再考大學。剛入學的時候,曉雨想放棄理科,複讀學文科。她的老師並沒有給她留太多情麵,一針見血道,“你理科學了3年都沒學會,你還想文科1年就學會?”一句話把她噎得滿臉通紅。最後她還是進入了理科班。

畢竟是複讀學校,學校的老師,無論是文科理科都是端著碗雞湯走,生怕這些經曆過挫折的雛鳥會再次折了羽翼。數學老師在講二次函數時,指著黑板語重心長地說,“人生就像二次函數,不管你甩得有多低,最後還是能爬得無限高。”

就這樣辛苦一年,曉雨再次高考時考上了二本,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小目標。

閨蜜似乎沒有懂我的意思,繼續問我最後曉雨選了什麼專業,我告訴她曉雨選了有機化學。她竟然對這個產生了好奇。

最後我實在沒法了,對她說,“幼師本科應該找工作也不是太難,專升本。你的情況和別人有所不同,畢竟這麼些年你的學業是和我們不一樣,幾乎是已經完全落下了,現在讓你一股腦全部跟上,你能做到嗎?”

她隻是淺淺的說了一句,“不想再教書了。”我知道她一定是吃了這一個專業的苦頭,十六歲就一個人再外漂泊,經曆的磨難自是少不了的。其實我又何嚐不是和她一樣呢?高考後選專業,我完全感覺比高考還難。因為那個時候的我認為,高考後選的專業就是選了自己的後半生。

於是經過百般推究,我選擇了就業前景較為光明的醫學專業。然後呢?上解剖實驗課老師推來標本,嚇得兩三天不敢吃肉,總覺得肉特別惡心。上生理課記東西感覺自己腦容量嚴重不夠,似乎還要再加一個馬達才能運轉過來。報了一個社團準備實踐些東西。在醫院看到同行前輩每天周轉於病人家屬和醫生之間,才發覺自己的路還有很長。

很多東西你沒有經曆過,你是不知道這條路是有多麼的難。人眼的視線範圍隻有一百八十度,看到事物的範圍太狹窄了。

閨蜜問我再選一次,會選什麼,那是因為她還沒看到我看到的。我看到同行的學姐畢業後在做微商,學長閑暇時在手機店裏賣手機。我們要是真的清楚的明白畢業之後百分之八十的人專業不對口,還有必要覺得選專業這樣一個抉擇是多麼的任重而道遠嗎?

也許當我們覺得前狼後虎的時候,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的,事物不隻有正反兩麵,選擇也不止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