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戰場上的96式艦戰
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海軍預測中日戰事有全麵擴大的可能。7月11日,日本海軍從大村航空隊抽調96式艦戰12架組成兩個戰鬥機分隊編入新組建的第13航空隊準備參戰。8月7日,上述兩個分隊的96式艦戰開赴當時日本控製下的中國大連周水子機場,為旅順、大連附近的日軍運輸船隊提供空中掩護。9月7日,13空進抵上海公大機場參戰。這是96式艦戰的第一次實戰部署。
1937年9月2日,正在中國上海前線作戰的航空母艦加賀號所屬戰鬥機飛行隊首批接收了3架96艦戰,上海前線的日軍終於有了性能可以全麵壓到中國空軍所裝備的美製霍克Ⅲ的新型飛機。5日,由中島正大尉率領的2架96艦戰與中國空軍的霍克Ⅲ戰鬥機發生交戰並宣稱擊落了其中的3架。與中島大尉的96艦戰交戰的是隸屬於中國空軍第5大隊的3架霍克Ⅲ戰鬥機。空戰中,中國空軍實際上有兩架霍克Ⅲ被擊落,一架主動撤出戰鬥。96艦戰的開場秀演得很不錯。
從1937年9月19起到25日,日本海軍航空兵連續向南京發起了多次大規模攻勢作戰,每一次都有現代化的96艦戰為攻擊機和轟炸機提供掩護。在越來越多的96艦戰的壓力下,戰役初期一度表現得相當活躍的中國空軍逐漸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到9月底,中國空軍的一線力量已經損失殆盡無力再戰。至此,日本海軍航空兵基本取得了從上海到南京的戰場製空權。
在此之後3年時間裏,作為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絕對空戰主力,96艦戰隨著日軍的侵略鐵蹄從華東到華中再到華南,踏遍了半個中國,為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節節推進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8年4月29日,在航母鳳翔的飛行隊長小園安名少佐的指揮下,日本海軍出動28架(一說27架)96艦戰掩護18架96陸攻攻擊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武漢,中國空軍空戰主力3、4、5大隊和蘇聯誌願航空隊共起飛了I-15、I-16係列戰鬥機64架升空攔截。在武漢三鎮上空,中日蘇三國的上百架飛機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空戰。戰鬥結束後,日軍宣稱共擊落中國飛機51架(一說56架)!日軍自身隻損失了96艦戰和96陸攻各2,陣亡和被俘空勤人員應該在16人左右。中方則宣稱擊落日機21架,自己方麵則損失了12(一說13)架,傷亡飛行員5名。雙方都宣稱自己贏得了這場大空戰的勝利。對於日軍的宣稱的損失,中國軍人並不認賬。有中國軍人明確表示,他曾經數出過至少5架日機的殘骸並且親眼目睹3架日機墜入長江。遺憾的是,他的說法找不到實證。從現有的資料看,公正的說,這次空戰的勝利者應該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盡管作為中國人感情上並不願意接受。96艦戰在數量明顯處劣勢的情況下打出這樣的戰績,確實顯示出了良好的技戰術性能。
在日本海軍掙足了麵子的同時,器不如人但不會氣不如人的中國空軍飛行員也沒有讓驕傲的日本同行們好受多少。1937年9月9日,中國空軍著名王牌飛行員劉粹剛將一架96艦戰擊落於太湖中,首開擊落96艦戰的記錄。被擊落的這架96艦戰有可能來自航母加賀號的戰鬥機隊。9月26日,在一次單機空戰中,中國飛行員董明德將日本海軍第13航空隊戰鬥機分隊長山下七郎大尉駕駛的96艦戰擊落。山下本人被墜地的飛機倒扣在座艙裏在昏迷中被中國地麵部隊所俘獲。在此之後,僅大尉級的海航空戰指揮官被擊斃的就有大林法人、潮田良平、金子隆司、田熊繁雄等多人。1938年7月18日,被公認為海航最傑出的戰術家和空戰王牌的第15航空隊飛行隊長南鄉茂章大尉也在南昌上空轉職成為軍神。這是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的日本海軍職務最高的戰鬥機飛行員。
到1941年以後,隨著對美英開戰之日的日漸臨近,日本海軍航空部隊的絕大部分主力逐漸撤出了中國大陸戰場。此後到戰爭結束,中國戰場的日軍空中戰力的主力便轉為日本陸軍航空兵部隊。原來用於中國戰場作戰的12、13、14、15四個航空隊先後解體,已經在中國戰場上取得空戰經驗的老飛行員和新近完成訓練的“菜鳥”們相結合用於組建了更多的預定用於對美英作戰的海軍航空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