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唯一的專用夜間戰鬥機——愛知S1A1電光(1 / 1)

1943年,日本海軍開始很嚴肅的考慮研製正規的的夜間戰鬥機用於取代性能平平的月光夜戰。由於愛知飛機公司具有參與研製高速俯衝轟炸機彗星和銀河的經驗,最終這種唯一獲得正式的夜間戰鬥機編號的機型的研製工作就交給了愛知,項目代號S1A118試丙戰就如同日本海軍的一貫作風那樣,對於飛機的性能,海軍提出了高到難以理解的的程度。

任務,除夜間戰鬥以外還應具備在晝間具備攻擊敵巡邏偵察機和海上艦船的能力,最大速度不低於370節,爬升到6000米高度需時在6分以內,武器為機載雷達、20毫米和30毫米機炮以及20毫米遙控炮塔。

1943年11月,S1A1的設計工作正式啟動。到次年夏季,S1A1的木質全尺寸模型樣機試製完成通過海軍方麵的檢測。

為了容納軍方所要求的各種設備,愛知飛機公司設計的S1A1機身部分和高速轟炸機銀河相當類似,隻是為了降低生產工時,將機體的橫截麵修改成四角形。同時為了節省資源,機體內部部分區域采用了木質結構。

動力方麵,S1A1沿用了從高速轟炸機銀河以來一直采用的中島譽發動機,本機采用的是1860馬力的譽22型。為了強化高空性能,譽22型發動機安裝了一個液氧噴射裝置。

盡管愛知方麵不能說不賣力氣,但是在軍方的超高要求麵前,愛知飛機公司還是敗下陣來。

為了加裝各種特殊設備,S1A1的機體重量很容易的就突破了10噸大關。再加上無論是雷電、渦輪增壓裝置還是遙控炮塔沒有一個不是問題多多無法使用。海軍方麵在對本機做出初步測試後確認S1A1性能沒有達標的可能,於是終止了進一步增加原型機的打算,僅製造兩架原型機用於研究。

電光的原型機試製並沒有遇到很大困難,1945年6月,就在1號機即將完成之時,愛知飛機公司遭到美機的轟炸,1號機中彈焚毀。緊接著在一個月後的1945年7月,2號機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至此,日本海軍曆史上空前絕後的超大型戰鬥機的研製畫上了永遠的句號。

S1A1雙發夜間戰鬥機電光主要性能指標(估計值)

全長:14.25米

翼展:17.50米

全高:4.25米

空重:不詳

正常起飛重量:10180公斤

發動機:中島譽22型雙列風冷18缸活塞發動機,起飛功率單台1860馬力

最大速度:590公裏/小時

爬升性能:達到6000米高度需時8分

實用升限:12000米

航程:1600公裏

武器:20毫米機炮4門、30毫米機炮2門

炸彈:60公斤炸彈4枚或250公斤炸彈1枚

乘員:2名

至此,日本海軍在雷電戰鬥機之後研發的所有的6種J係列和唯一的S係列戰鬥機全部因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成為徹底的水中月鏡中花。所有的這些項目失敗的原因固然有美軍的轟炸和自身技術不夠完善等因素,不過日本海軍對於作戰飛機性能的不切實際的狂想也是造成上述項目失敗的重要原因。

在所有的項目中,實際上中島飛機公司的雙發戰鬥機天雷是進度最快也是最接近於完成的。飛行性能雖然沒有達到海軍方麵的要求,好在雙發戰鬥機有足夠的空間在機頭部位容納大口徑機炮和截擊雷達,如果用於晝夜間攔截或晝間攻擊性能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事實上,陸軍同期采用的Ki-102係列多用途戰鬥機性能至少不比天雷更好,但在用於晝間攔截B-29的作戰中也頗有所獲。很遺憾的是海軍完全不切實際的盲目追求高性能,計不出此徒呼奈何。一種本來很有希望的機型就這樣糊裏糊塗的泯滅了。至於其他各型,包括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震電在內,都屬於被軍方的超高性能要求刺激下的半瘋狂式的產物。筆者實在無法相信即便戰爭沒有結束,在這些機型中到底有幾個真的能用。怪異和發神經與高性能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