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車睡覺,下車看廟!
看完了皇帝親自給我們奉上的放白鴿表演——可不能想歪了!——我們已經來到了佛門淨地:東京汴梁大相國寺。
說起大相國寺,各位團友立馬想到了《水滸傳》、想到了魯智深,很好,很好,今天我們請到的地陪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智深看見東京熱鬧,市井喧嘩,來到城中,陪個小心,問人道:“大相國寺在何處?”街坊人答道:“前麵州橋便是。”智深提了禪杖便走。早來到寺前。入得山門看時,端的好一座大刹。但見:古山門高聳,梵宇清幽。當頭敕額字分明,兩下金剛形勢猛。五間大殿,龍鱗瓦砌碧成行;四壁僧房,龜背磨磚花嵌縫。鍾樓森立,經閣巍峨。B16F竿高峻接青雲,寶塔依稀侵碧漢。木魚橫掛,雲板高懸。佛前燈燭熒煌,爐內香煙繚繞。經幢不斷,觀音殿接祖師堂。寶蓋相連,水陸會通羅漢院。時時護法諸天降,歲歲降魔尊者來。
——《水滸傳》裏是這麼寫的。
開封大相國寺是我國著名的寺院之一,在宋朝,它是“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寺門題額都是宋太宗禦筆親書。據說,魯智深大鬧五台山後就來到這裏管菜園子。這裏原是戰國時期魏國信陵君的故宅,宋朝建都開封後,皇帝常來這裏遊幸祈禱,甚至許多非宗教性的活動也常借座於它,宋仁宗時朝廷在上元節夜裏賜中書樞密院的高級官員禦筵,就設在大相國寺的羅漢院;文人雅士也很喜歡到寺中設宴款待客人,而最使大相國寺出名的,是它的廟會集市。
廟會的曆史可以說很久遠了,上古的時候宗廟社郊製度就是廟會的雛形。我們現在掛在口裏的“社會”這個詞其實就起源於宗廟社郊的祭祀集會,這麼說來,廟會其實也就是一個小社會了。廟會發展到宋朝已經大成,老百姓自發借廟會舉行酬神、娛神、求神活動,其間還有一些大型的文娛活動和商貿活動,三教九流雲集於此,廟會就是最大的展覽會,就是宋朝的廣交會,趕廟會就是宋朝人民的節日。
說到這裏,導遊我插個話: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地方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紛紛以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搞出各種各樣的博覽會、展覽會。那年我去哈爾濱,聽人說當地正搞“哈欠會”,我心裏一怔,連打哈欠都可以開會?後來才知道,是普通話發音不準,聽錯了,“哈洽會”,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這當然是個笑話,不過,宋朝地方政府官員的經濟頭腦一點都不輸今天的地方官員,他們沒有搞出那麼多名目,各地統一都叫廟會,品牌效應倒比今天這般琳琅滿目的更讓人記得住。
大相國寺的廟會每月舉行五次,分別是初一、初三、初八、十五、十六。這五天廟會允許老百姓在寺內做生意,大殿前還會臨時搭建樂棚,上演各種歌舞、百戲、雜耍、傀儡戲,吃、遊、玩、樂、購,在這裏一條龍,統統解決。我們今天來得正好,正趕上大相國寺的廟會時間,那就好好地去趕一趟集!
有團友說,這人山人海的從何處遊起?趕廟會也得有個攻略指南!放心!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就有大相國寺的廟會寶典。
根據孟元老的推薦線路,逛大相國寺廟會首先要進大三門,這裏賣的都是飛禽走獸、貓狗寵物之類,“奇珍異獸,無所不有”;第二三門,都是賣一些生活實用品,蒲扇枕席、屏幃、弓劍、時疏水果;進了這三道門,臨近佛殿就是黃金攤位了,出售的都是大宋朝的老字號名牌產品:孟家道院的王道人蜜煎、趙文秀的筆硯、潘穀的墨等等。在殿後資聖門前,則是賣古董、圖書,還有一些外地為官的人帶回當地的土產、香藥也在這裏出售。那個時候,交通物流沒有今天這麼發達,一般各地的土特產隻能在當地賣到,像香藥寶貨這些異域外國出產的進口商品,更是平常人難得一見,而大相寺的廟會因為有了宦遊官員的加入,帶回的各地土產雲集於此,等於是“海淘”狂歡,當然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的貿易既然如此紅火,連佛門中人也按捺不住,投身其中。各家寺院的和尚、尼姑們也把他們手工製作的繡品、領抹、花朵、珠翠、帽子等拿到集市上來賣。你看,這兩個小尼姑!——不是叫你看人!看她們手中叫賣的刺繡,正宗的湘繡,啊呀媽呀,繡的還是鴛鴦蝴蝶!
從孟元老的記載上看,這個廟會的規模非常大,而且也很有宋朝的時代特色。比如禽獸寵物市場的興隆,就與宋人伺養寵物的時尚有關,我們將在下回專程帶大家去逛寵物市場;而尼姑產品湧入市場,則與宋朝僧尼人數過多有關;至於在殿後隱藏在書籍古玩中的散任官員的土物香藥,其實是黑市走私貨或贓物,因為當時外貿是國家壟斷的,香藥寶貨不準私相貿易,所以當時人又稱相國寺的廟會為“破贓所”。不過,政府也睜一眼、閉一眼,不去破壞民間的繁榮景象。這是大宋朝的寬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