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居室衛生日:謹防生活中的健康“殺手”
本刊策劃
古詩雲,“安得廣廈千萬間”,這“千萬間廣廈”成為無數天下誌士的永恒追求。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求千萬間廣廈,隻求屬於自己的那一間能夠清爽透風、幹淨整潔。
據報道,在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在室內的時間將近22個小時,吃喝拉撒睡幾乎全在一個屋簷下進行。那麼,房間幹淨,住得舒服;房間邋遢,就難免滋生疾病。在居室環境中,家庭成員的多少、家具的多少、綠化植物的擺設、甲醛是否超標,都將成為影響居室環境衛生的因素。比如,夏季悶熱、潮濕,這種氣候就容易繁殖細菌及微生物。當你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時,不要以為這樣就與細菌病毒完全劃清了界限。當你在空調房長期呆著,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會使空氣混濁,滋生細菌,導致流鼻涕、鼻塞、打噴嚏、頭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空調病”。
環境問題日益引起全球重視。大家也許覺得臭氧層減少、海平麵上升、二氧化碳增多等離自己很遠,但對於室內的環境你就不得不關注,因為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的。10月9日是世界居室衛生日,意在提醒人們——
憂心:室內進入“第三汙染時期”
五一節前,家住城南的張女士花費7萬多元裝修了新房子,節日剛過全家人喬遷新居。才幾天,全家人不同程度出現了清晨頭痛、嗓子幹、流淚等症狀。經專業機構鑒定,張女士的新居苯、甲醛、氨三項指標超過國家標準。於是張女士請了專業治理室內空氣的公司對新居進行了危害物處理。
張女士還是不放心,又請教了這方麵的專家。專家認為,苯主要來源於油漆、塗料中,甲醛主要來源於膠合板等有大量粘膠的建材和家具中,不是短時間就可以揮發掉的。苯和遊離態甲醛都有一段活躍期,有的密封較好,揮發慢,揮發期就很長。無論采取哪種辦法,室內空氣汙染治理隻能清除掉已經釋放的有害氣體。專家建議經常開窗通風,定期消毒除菌處理,放置長效吸附有害氣體的活性碳等。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們長期生活在室內,因此人們受到的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於室內空氣汙染。
據統計,全球近一半的人處於室內空氣汙染中,室內環境汙染已經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癌。
調查還表明,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在室內,65%的時間在家裏。而現代城市中室內空氣汙染的程度則比室外高出數倍。更令人擔憂的是,兒童比成年人更易受到室內空氣汙染的危害。一份來自北京兒童醫院的調查顯示:在該院接診的白血病患兒中有九成患兒家庭在半年內曾經裝修。專家據此推測,室內裝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是小兒白血病的一個重要誘因。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宣布:全世界每年有10萬人因為室內空氣汙染而死於哮喘病,而其中35%為兒童。現在很多專家普遍認為,“室內空氣汙染”是繼“煤煙型”、“光化學煙霧型”汙染後,現代人進入的第三汙染時期。
小心:發現家裏暗藏危機
權威部門統計,家裏的建築及裝飾材料、家用電器、家具等是室內空氣質量的“隱性殺手”。
建築物自身也可能成為室內空氣的汙染源。一種是建築施工中加入了化學物質,例如北方冬季施工時加入的防凍劑,滲出有毒氣體氨。另一種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築物中石材、地磚、瓷磚中的放射性物質形成的氡,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天然放射性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國家衛生、建設和環保部門曾經進行過一次室內裝飾材料抽查,結果發現不合格的裝飾材料能揮發出300多種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一旦進入家庭,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其中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是已知的致癌物質。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進入室內,由此產生的空氣汙染、噪聲汙染、電磁波、靜電幹擾、紫外線輻射等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另外,廚房油煙和香煙煙霧的可吸入顆粒物容易進入人體呼吸道導致疾病。
裝修汙染易惹禍端 退休後,張女士傾盡積蓄,為兒子買了房辦婚事。裝修完後,小兩口急不可待地搬進新居。張女士就等著抱孫子。誰知,婚後媳婦幾次流產,日子過得如履薄冰。經檢測發現,他們的新房室內氨氣含量最高處超過國家標準14.2倍,甲醛最高超過國家標準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