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平定三藩,收複台灣,征服準葛爾之後,天下大定。百姓安居樂業,盜匪從良耕作於田野,國庫充盈,一派欣欣向榮的盛世之景致。
再偉大的帝王也不可避免要老去,繼承人問題就成了康熙皇帝的一塊心病。太子胤礽雖然早立,無奈誌大才疏,鮮有過人的才能,再加上其他皇子暗地裏使絆子,監國理政錯漏百出,引起康熙皇帝的不滿,這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朝臣的猜測,一時間對龍椅有覬覦之心的皇子們紛紛蠢蠢欲動,舉國上下都陷入了奪嫡的漩渦之中。
那些出於各種目的投靠到朝廷的武林人士,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這場紛爭,群雄的焦點無不集中到了一個人身上,流雲劍客梅念生,事情起因則是一則傳言。
梅念生年輕時無意中救了一個人,此人托付給他一樣東西,幾年之後,梅念生如旭日般崛起武林,憑借手中的寶劍流彩虹,一手出神入化的劍法橫掃武林,隱隱有天下第一人之勢。
也不知道是哪一年,一條消息開始在江湖上流傳,梅念生當年救過的那個人乃是明末義軍領袖李闖王手下的軍師宋獻策。世人隻知宋獻策滿腹經綸,無人知曉他還是個絕頂高手,梅念生就是修練了他遺留的功法秘籍,這才一飛衝天,另外,秘籍功法中蘊含著一個驚天秘密,是關於李闖王寶藏的。
自從兵敗山海關,李闖王就密密地派宋獻策將一批巨額寶藏藏於某地,以備將來東山再起,無奈形勢急轉直下,在清軍和吳三桂的夾擊之下,李闖王兵敗如山倒,最後死於湖北九宮山,手下屬寮各奔東西,不知所蹤,寶藏也就成了難解之謎,起初,清朝廷和吳三桂查訪了很多年,始終渺無音信,一晃過去幾十年,此事早已被遺忘在曆史的角落裏。
現在,關於寶藏的消息重新出現在世人麵前,絕世武功加上數不盡的寶藏,將人性的貪婪最大限度的激發出來。一時間,梅念生隱居的流雲山,各路江湖人士、各種背景的高手,如過江之鯽紛至遝來,或明索,或暗中潛入,想盡辦法希望得到點什麼,梅念生老劍客不堪其擾,盛怒之下,在一個月圓之夜,揮劍斬殺了一百四十七人,其中不乏成名多年的江湖巨寇,隱世老魔,將他們的首級懸於山門。
這下,蠢蠢欲動的群小猶如冷水潑頭,一時間紛紛作鳥獸散。其後,有一些操北京口音的神秘人士攜帶重禮拜山,均被梅老劍客擋在山門外。不久,他的三個弟子,江湖人稱流雲三俠的萬振山、閆平、齊發回山,替老師將那些心懷叵測的人擋在山門外,梅老方得清淨。
一個月後,驚變遽生,梅老劍客的墓地在荊門被人發現,流雲三俠之首萬振山帶著兩個師弟趕到此處,多方查訪得知,此墓乃是荊門名士李典所立,於是找到李家。
李典對於此事毫無隱瞞,隻說前幾日在江上救下了老劍客,無奈傷重不治,根據老劍客的遺願,不要驚動任何人,將其就地安葬,再無其他遺言,更沒有留下任何遺物。
這消息一出立刻震驚武林,很多人紛紛猜測梅老劍客被何人所害?而他手中的武功秘籍為誰所得?如果李典說的實話,那麼老劍客為何死後不願意知會三個徒弟?而是就地安葬?
一時間,流雲三俠和李典陷入了輿論漩渦,眾說紛紜,甚至有人猜測,是不是三個徒弟謀害了老劍客?還有的說李典撒謊,暗地裏吞掉了老劍客的遺物。
幾天後的一個夜裏,一夥土匪闖入李家,殺人燒房,轉眼間成了廢墟,梅念生老劍客一事的唯一知情人李典下落不明,一樁血案也就成了懸案。但李典生前好友眾多,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流雲三俠,更稱,流雲三俠謀害了梅老劍客,害怕李典揭穿他們的麵目,故此扮成土匪殺人滅口!雖言之鑿鑿,但並無證據,所以並沒有太多人相信。但人言可畏,流雲三俠不久便銷聲匿跡。李闖王寶藏之謎的風波隨著一幹當事人死的死,失蹤的失蹤,成為了說書人口中的故事,逐漸的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