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餐飲企業綠色營銷現狀(1 / 3)

一、我國綠色餐飲的發展現狀自2000年我國實行假日經濟以來,餐飲業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使得蓬勃發展的中國餐飲業遭受了一次重創;隨後的“禽流感事件”、“蘇丹紅事件”、“多寶魚事件”的發生,人們開始關注並思考餐飲業的發展問題。許多餐飲企業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使得我國的“綠色餐飲”從概念進入實踐運作階段,餐飲業呈現出一些新氣象和新變化。

(一)注重營養與保健,推陳出新

應該說很多餐飲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重視這項工作。如精料粗做,就是對高檔的原料作簡單的烹製,菜肴一經沸騰立即出鍋,澆上調味汁即可食用,如白灼活蝦、蒜蓉開邊蝦、生吃三文魚等;再如粗糧細做,顧名思義就是讓過去一些人們不屑一顧的粗糧登上大雅之堂,如南瓜團子、粉條燉肉、玉米糊、蜜汁紅薯等。還有的地方大力推廣農家菜,如以菌類為主的山珍家宴、瓜果宴、野菜宴等。

(二)注意運用綠色技術組織生產

餐飲業由於其生產性質的特殊,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產生大量的汙染。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汙染帶來的巨大危害,開始自覺實行清潔工藝生產,集中使用水、電、汽,降低能耗,做好汙水、廢氣和垃圾的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有的企業已開始建設自己的綠色食品原料供應基地,重慶陶然居就先後投資建立了自己的北海、白市驛、四川青城山、貴州紅楓湖的對蝦、臘肉和生豬生產基地。而“譚魚頭”火鍋也已建成了自己的萬畝朝天椒和二荊條辣椒生產基地。一些餐飲企業開始注重按綠色餐飲標準對食品原料選擇、加工和烹飪。一些餐廳在原料采購上嚴把綠色關,所有原料均選自國家認可的產品,並自建檢測室對葉菜類蔬菜實行“二次檢測”,確保化肥、農藥的殘留不超標,在烹製過程中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色素。

(三)注重創造健康環境氛圍,樹立良好形象

在人們對公共衛生和健康越來越關注的時代,創造一個整潔、安靜、雅致的消費環境已成為許多餐飲企業的共識。餐廳的裝飾采用環保無汙染材料,色彩明快協調,空氣清新,溫度宜人,工作人員著裝整潔大方,都會給顧客帶來愉悅和安全感。非典期間許多餐廳更是加大消毒工作的力度。每個月的消毒用品投入就達數千元,一天要消毒數次。有條件的餐廳還大力推行分餐製,要求廚師在加工操作的各個環節都必須注意衛生,規定廚師與食品直接接觸必須戴上一次性手套;砧板要及時消毒,確保食品加工生熟分離;注意個人衛生等等。

(四)政府重視,行業協會大力配合

近幾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日益重視。2003年“非典”疫情的發生以及2004年初的禽流感和2006年的蘇丹紅事件,更加重了人們的這種關切,公眾普遍要求有關部門強化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各級政府對此也極為重視,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由工商、環保、衛生檢疫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各個市場、社會餐館、賓館飯店等進行了嚴格檢查,大力打擊黑窩點,堅決堵住汙染源頭;加大宣傳力度,及時發布相關信息,保證信息的透明化。對別有用心、散布謠言者嚴加懲處,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啟動配套工程。如北京市於2003年7月正式啟動了“綠色消費工程”。通過保證食品原料的安全為消費者實現健康生活提供了製度保障。雲南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保證綠色原料的及時供應,使得大眾能吃到真正的綠色無汙染的“農家菜”。

此外,各地的餐飲企業協會、烹飪協會也積極配合政府工作。中國烹飪協會推出“全國餐飲綠色消費工程”項目,中國飯店業協會也推出了《綠色飯店評定標準》,海南省烹飪協會還發出了緊急倡議書,希望本省餐飲企業立即停止經營野生動物,做好顧客的勸導工作,這些舉措有力地配合了政府部門的行動,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促進作用。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加入到“綠色餐飲”的建設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