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勤思好學的少年(2 / 3)

“孩子,你又在拚命地做什麼呢?看樣子,這次製作的可不是一個風箏啊!”

“是克拉克叔叔啊!您好!這的確不是一個風箏,它是一架風車!”

牛頓興奮地說著。

“喲!是風車呀!你竟然能做這個東西啦!?”

克拉克驚訝地說著。

“怎麼?叔叔您不相信我嗎?”

牛頓抬起頭直視著克拉克不服氣地說。

“叔叔哪能不相信你呢?你是個可愛的發明家!可是,即使能做成,恐怕它也不會轉動吧!”克拉克一邊撫摸著牛頓的頭,一邊不無擔心地說著。

“叔叔,這一點你放心好啦!我在做風車之前,已經對風的流動情況,做了多次反複的調查與研究。您瞧,像這樣大的葉片,隻要外麵有一點兒風,它就一定能轉動起來。”牛頓信心十足地說著。

“原來是這樣啊!那你就好好幹吧!不過,你也別搞得太晚了,明天上午還有課,最好早一點兒休息吧!”

說罷,克拉克便帶著所需的東西下樓繼續做實驗去了。望著慈父般善良而熱情的克拉克叔叔的背影,牛頓心裏充滿了感激之情。

又是一連幾天,牛頓隻要一放學,便鑽到自己房間裏,廢寢忘食地做他的風車,常常是克拉克夫人和斯托裏小姐,把飯菜或點心端送到樓上。

有一天,大家正坐在爐邊閑聊的時候,牛頓興致勃勃地從二樓的樓梯上飛快地跑了下來。大家的目光互相對視了一下,不言而喻,人們已經了解了牛頓的性格。每當看到他興高采烈的樣子,大家便能猜測到:牛頓的又一項發明或作品問世了。

隻見牛頓神采飛揚地說:

“克拉克叔叔,我的風車已經做好了,求求您快點兒幫我把它安上吧!”

也許是由於心情過於激動,牛頓說話的聲音似乎有些顫抖了。

“我的孩子,這太好啦!風車在哪兒呢?”

克拉克叔叔高興地問道。

這時在一旁坐著的斯托裏小姐既興奮又帶有埋怨的口氣說:“難道就不需要我來幫忙了嗎?”

“當然需要啦!歡迎你來幫忙。”

牛頓一邊說著,一邊急匆匆地往樓上跑,克拉克與女兒也緊隨其後。克拉克夫人也跟在他們的後麵上了二樓。她自言自語地說:“這孩子,到底做成了,可真了不起!將來也許還能成為一個大發明家呢!”

來到二樓,大家被牛頓巧奪天工的大風車給驚呆了。

“牛頓做的大風車可真好!這要是能轉動起來就更好啦!”

克拉克夫人一麵輕輕地撫摸著風車,一邊稱讚說。

“你準備把這架漂亮的風車放在哪兒呢?”

斯托裏急切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牛頓略加思索後說道:

“把風車安在你們家的房頂上麵,怎麼樣?”

“那太好啦!我看,安放在房頂上是最合適的啦!它既可以供過路的人觀賞,也可以作為咱家藥店的一塊招牌!”

克拉克激動地說著。

“那我們現在就去安吧!我真想早點看到這大風車是如何轉動的!”

斯托裏急切地說著。

“我的傻孩子,天色已晚,怎麼上得了房頂呢?還是等明天早晨再安裝吧!”

克拉克夫人的一番話語提醒了小牛頓。是的,執迷於發明創造的牛頓,由於興奮,簡直忘記了時間概念!

這一夜,牛頓輾轉床頭,無論如何也睡不著覺。他回憶起上小學時那次難忘的河邊爭鬥,想到明天即將安裝到房頂上的風車,現在,他再也不擔心會發生幾年以前的事情啦!因為他有百倍的信心能夠回答人們對這個風車所提出的有關原理的問題。牛頓之所以充滿信心,是因為,幾年來,他從未浪費過時間,荒廢過學業,他總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各門功課,不斷地進行觀察、思考,研究和總結經驗、教訓。

天剛蒙蒙亮,牛頓便起了床,悄悄地下了樓,來到庭院裏。他伸展了一下雙臂,然後又深深地吸了幾口清涼新鮮的空氣。今天,牛頓感到格外精神抖擻,不知不覺地小聲哼唱起在學校學過的、從來沒有唱過的一首歌曲。

“是牛頓吧!怎麼?這麼早就起床了!”

克拉克推開房門,望著牛頓微笑地說著。

“叔叔,您說我能睡著嗎?我現在隻想上房把風車安裝到房頂上啦!可是,這樣做,我又覺得不太合適。現在,克拉克嬸嬸和斯托裏都起床了嗎?”

牛頓興奮地說著。

“他們已經起床啦!昨晚她們也同你一樣夜不能寐,我們都為你感到高興啊!你還站在那兒幹什麼?趕快把風車拿出來呀!”

克拉克一邊說著,一邊去取梯子,準備上房。

牛頓飛也似的跑到二樓,小心謹慎地抬出風車,然後與克拉克嬸嬸一起,把這個大風車從下邊遞到房上。一會兒,克拉克便把大風車結結實實地安到房頂的架子上了。

伴隨著晨風,大風車上那細長的四片三角形的葉片,不停地發出“咕嚕嚕”、“咕嚕嚕”的響聲,快速地旋轉起來……

牛頓和斯托裏高興得手舞足蹈。克拉克夫婦也不停地誇獎著:

“這風車轉得多好啊!”

“真了不起,牛頓確實不簡單啊!”

這架形狀特異的大風車安裝在房頂上沒多久,就在格蘭瑟姆鎮成了人們談論的話題了。往來於克拉克家門前的行人,無不抬頭望著風車讚不絕口。

可是,就在人們不斷的讚譽聲中,一個早晨,克拉克起床後來到庭院,在他照例仰望大風車時,卻驚訝了:“怎麼?一直轉動的風車,今天怎麼不轉動了?”他一邊喃喃自語,一邊極力思索,以尋找原因。當他目光無意識地落在那棵枝枯葉落的蘋果樹上時,茅塞頓開:“原來,今天沒有風啊!蘋果樹枝一點兒都不動,難怪風車也不動呢!”克拉克一邊自語,一邊又著手幹他的活兒了。

可是,當牛頓看到這一切後,卻開始沉默不語了。是啊!再漂亮的風車,如果沒有風,它也轉不了,多掃興啊!怎麼才能讓它在無風的時候也能不停地轉動呢?牛頓針對這一問題又開始下工夫潛心鑽研了。

有一天,吃晚飯時,斯托裏饒有興趣地談論起昨天她與同學在夜市裏的所見所聞,牛頓無精打采地聽著。當斯托裏談到她看老鼠蹬輪子的情景時,牛頓恍然大悟,隻聽他若有所思地說:

“如果在大風車的軸上安上一個小圓籠子,然後把鼷鼠裝進去,利用鼷鼠在籠子裏的活動來帶動風車不停地轉動,這樣改造風車,你們看怎麼樣?”

“真有你的!我看不妨試試看。”克拉克叔叔讚許地說。

“這件事兒,牛頓你得感謝我!”斯托裏小姐非常得意地說著。

吃罷晚飯,牛頓又開始了對大風車的改造工作。他按照設想的方案,在原來風車的軸上巧妙地安裝上一個精巧的小圓籠子,並弄來幾隻小老鼠裝入籠中,然後讓克拉克叔叔重新把風車安裝在房頂上。這樣,即使是在無風的天氣裏,大風車也能不停地轉動。而且,這架風車上,因為籠子裏有幾隻小老鼠在活動,所以,又給過路的行人,增加了新的談論話題。

由此可見,牛頓少年時代的發明創造活動,也摻雜有許多幼稚而浪漫的童心。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牛頓發現老鼠的力量是有限的。在無風的日子裏,時間一久,風車旋轉的速度就變慢了,而且,還需要克拉克經常上房給老鼠添加食物,十分麻煩。所以,牛頓決心再重新研究、設計,爭取發明出一種即使在無風的日子裏也能照樣轉動的大風車。

又是一個周末。連日來,一個個改良大風車的設計方案,幾乎全被牛頓否定。一時間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對啦!應該回伍爾斯索普村去看看外祖母和舅舅詹姆斯以及表姐妹們。”牛頓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著,一邊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告別了克拉克一家,牛頓歸心似箭地啟程了。這條往返於鄉村和鎮子的大路,他不知走了多少次,也不知在這條路上描繪了多少令人心醉的發明藍圖。可是今天,牛頓覺得自己的大腦,有如路旁幹枯的樹枝和幹涸的小河,沒有任何新的思維活力。牛頓索性什麼也不想,一路小跑地趕著路……

村邊有棵老槐樹,好似一位年邁的長者,吃力地伸出它那幹枯的雙臂,朝著遠道而來的牛頓打著招呼。望著老槐樹,牛頓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終於到家了!”喃喃自語地繼續前行。這時,不遠處的一口大水井和提水人已清晰地映入他的眼簾。走近一看,原來是鄰居安德森嬸嬸正吃力地搖著轆轤從井裏提著水。

“安德森嬸嬸,您好!我來幫您打水吧!”

牛頓一邊說著,一邊幫助安德森夫人提水。安德森夫人高興地看著牛頓,她覺得兩周不見的牛頓似乎又長大了。

“牛頓,你最近又在做什麼呀?”

安德森夫人關切地詢問牛頓。可是,牛頓似乎沒聽見,正全神貫注地搖著轆轤。原來,牛頓正觀察著轆轤上的圓木頭和長繩子。每當牛頓搖動轆轤把兒的時候,粗長的繩子就自動卷上來,纏繞在轆轤上很粗的一根圓木上,隨之水桶也就吊上來了。

“對了!把它倒過來,不就可以了嗎!?”

牛頓一邊自言自語地說著,一邊把水桶裏的水倒入安德森夫人的水桶裏,然後,興奮地說:

“安德森嬸嬸,再見吧!請您代我向外祖母和舅舅們問好!”

說完,他頭也不回地急匆匆地沿著原路又返回格蘭瑟姆。望著牛頓遠去的背影,安德森夫人,一麵搖搖頭,一麵無可奈何地說:

“哎,這個孩子,不知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啦!他可真是一個奇怪的孩子啊!”

說著她便提著水桶回家了。

牛頓一陣風似的跑回克拉克家,一推門進屋,正巧碰見克拉克做實驗。克拉克驚愕地看著牛頓問道:“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牛頓眼裏閃動著喜悅的淚花,答非所問地說:

“克拉克叔叔,這一次一定能成功。”

牛頓說完便匆忙跑上二樓。

他又埋頭於風車的改造工作了。他首先把安葉片的軸接長了,然後又把一條粗長的繩子纏在上麵,繩子的一端拴上一隻木桶。他把桶裏的水調整好以後,便求助克拉克大叔,幫助他把木桶由二樓房頂緩緩地落下去。同時,風車的軸也就開始慢慢地轉起來了。

“克拉克叔叔,成功了!終於成功了!”

牛頓一邊高興地搖動著克拉克的手,一邊高聲叫喊著。克拉克忘卻了是在房頂上,竟然抱起了牛頓。克拉克夫人及時提醒他,才把牛頓放了下來。

空中一絲兒風也沒有,可是大風車卻悠然自得地轉動著。克拉克夫婦看到這一切,心裏越發敬佩小牛頓了。

“多奇怪的風車啊!即使沒有風的天氣裏,它也能轉動,真是怪事!”

鎮子裏的人們感到非常驚訝,他們時常聚到一起議論紛紛。這樣,牛頓雖然年齡不大,但卻早已成為格蘭瑟姆鎮的新聞人物。

正當牛頓在格蘭瑟姆中學如饑似渴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和發明創造的時候,牛頓的繼父、漢娜媽媽改嫁的牧師巴拿巴·史密斯不幸去世了。漢娜媽媽隻好帶著第二次婚後所生的三個孩子:本·傑明、瑪麗和漢娜·史密斯再次回到伍爾斯索普村的牛頓家裏。

多年不見的母親和從未見過麵的兩個妹妹及一個弟弟的突然到來,使生性靦腆的牛頓感到很不自然。牛頓無論如何也無法與媽媽和弟弟、妹妹們親近。漢娜媽媽見早產的兒子,如今已變成一個英俊的少年,而且還聽到那麼多關於牛頓的傳說,心裏非常高興。想到多年來,自己沒有對牛頓盡到做母親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心裏感到十分內疚。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地關懷、照顧好牛頓,竭盡全力地彌補往日所欠牛頓的母愛,同時,她也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牛頓的身上。

由於漢娜媽媽的親情感化,加上牛頓性格溫順,沒過多久,牛頓與漢娜媽媽之間的隔閡就化解了。以後他又消除了與弟弟和妹妹之間的距離,逐漸地與他們產生了兄弟姐妹的感情。如今,牛頓每到周末,都盼望能早日回到家中,與媽媽和弟弟妹妹們團聚。而牛頓一來到伍爾斯索普村,弟弟妹妹們都爭先恐後地出來迎接他的歸來,“哥哥”、“哥哥”的叫喊聲不絕於耳,使牛頓心裏感到暖融融的。每次回來,弟弟妹妹們總是把他圍在中間,然後拿出自己準備好的禮物(吃的、玩的),一邊送給牛頓,一邊向他詢問學校裏的奇聞逸事,或者央求牛頓給他們講故事。而牛頓也總是像個大哥哥的樣子,不厭其煩地向他們講述著學校裏的事情或者講述一段童話故事。聽到房間裏不斷傳來的歡聲笑語,在廚房裏忙碌的漢娜媽媽,心裏總是喜滋滋的。這樣一來,向來孤獨的小牛頓,在家裏終於可以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了。

然而,這樣的日子沒持續到一年。就在牛頓14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在學校突然接到一封漢娜媽媽的來信。讀罷這封來信,牛頓重新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原來,在牛頓出生的那一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1644年和1645年在奧裏弗·克倫威爾(1599-1658年)的指揮下,資產階級軍隊在反對王黨軍隊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1649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可是,不久英國又建立了君主立憲製。當時,由於英國連年內戰,政治形勢急劇變化,農民的生活日趨貧困。

漢娜媽媽自從回到伍爾斯索普村的時候起,就已經看到牛頓熱愛學習、喜歡研究和發明創造,於是她暗下決心:一定讓牛頓走他自己喜歡的道路,決不阻攔。為了牛頓的前途,漢娜,一個普通的婦女帶著四個孩子,勇敢地承擔起繁重的農田勞動,而且總是任勞任怨。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當時的英國政治變得日益腐敗。一家人的生計,對體弱多病的漢娜媽媽而言,實在是力不從心的沉重負擔啊!近日,漢娜媽媽又患病臥床不起了。望著三個不大的孩子,她眼裏流出了悲傷的淚水。她一邊撫摸著孩子們,一邊望著窗外。想到地裏的農活,她情不自禁地說:

“要是你們的哥哥牛頓在家就好啦!”

的確,此時漢娜媽媽多麼希望牛頓也能在身邊,幫助她料理家務啊!因為她相信:兒子無論做什麼都一定會很出色的。

病弱的媽媽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終於看到牛頓回家了。望著兒子那充滿稚氣的笑臉,想到兒子的前途,漢娜根本就沒有勇氣講出自己的想法。於是,在牛頓走的時候,她還是像以往一樣,給他帶上吃的東西並把他送到村口的老槐樹下,直到牛頓的身影徹底消失後,她才悵惘地走回家。

可是,一旦麵對繁重的農活和沉重的負擔,漢娜就又產生了依賴牛頓的想法。於是,在兒子走後不久,她便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試探性地給牛頓寫了一封信。信中委婉地寫道:“這並不是媽媽硬要強迫你回到家做農活,隻不過是我的一點希望罷了。你可以自己最後做出決定,媽媽一定會尊重你的意見的……”

牛頓拿著媽媽的來信,輾轉於床頭,痛苦地抉擇著……

是啊!牛頓從未想到過自己會把一生獻給農田勞動,他實在舍不得離開金格斯中學的校長約翰·斯托克斯和他的老師、同學們以及那些他永遠也讀不完的書籍;他更舍不得離開藥劑師克拉克一家。可是,轉念一想,自己學到的大部分知識,與其說是在學校學到的,還不如說是自學和在實驗、觀察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況且多病的母親一個人帶著三個弟弟妹妹,承擔著繁重的農田勞動和家務勞動,她現在一定急切地盼望自己能早日回家助她一臂之力。退一步說,即使成為農民,也還是可以繼續學習呀!想到此,牛頓就再也躺不住了。他披了件衣服,忙給媽媽寫了一封回信,然後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周末就啟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