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作為一個孝子,經常利用節假日擠出來的閑暇時間,回村裏看望自己年邁的父母和窮鄉親們。而且他每次回村,都要把自己在外麵看到或學到的農業科學技術和先進工作經驗帶回來。比如:大棚菜新品種、小麥良種呀,還有奶牛、奶羊的改良等等,與村民和村幹部整夜整夜聚在一起,共同來探討研究引進、推廣的步驟和方法。
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永強幫村子修路的事。記得那是2003年,永強有次回家時,臉也顧不上擦一把,就去找村幹部商量說:“現在外麵許多地方發展經濟都從修路開始的,咱村裏的路況這麼差,一到雨天道路泥濘,別說拉菜的車進不來,就是人都無法通行,為什麼不修路呢?”
在場的村民和村幹部都低頭不語,沉默了好久,一位村幹部才講出了實情:原來村裏早就打算要修路,可是苦於沒有資金。現在村裏越窮,就越不好意思拿村裏的事情再麻煩在外工作那麼忙碌的永強了。
永強聽罷村幹部道出的原委後,非常理解鄉親們的心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還是想為鄉親們辦點實事。於是,永強犧牲自己的節假日時間,帶著村幹部四處找項目,而且在找項目的過程中,不讓村幹部掏一分錢,出門坐出租、吃飯、住宿都是永強掏錢,終於在2004年10月,從“國家國債資金農村道路建設工程”中為和村爭取到了3.6公裏村級道路建設第一期工程款共計10萬元,從而順利完成了村級主幹道的建設。隨後於同年12月份,由涇陽縣交通部門投入2萬多元的街道拓寬工程也順利完工。同時完工的還有涇陽縣計劃局投入5萬元的深井建設工程。至此,村裏村外不僅道路暢通了,而且深水井的建成和使用,使村裏的水澆地一下子達到100多畝,同時還解決了多年困擾和村兩三個村民小組600多口人家的人畜飲水問題。
如今,永強雖然離開家鄉父老已經有一年了,可每逢鄉親們站在自己家門口時,望著村中那寬展平坦的街道,或是往返賣菜,行走在人來車往、與外部世界相連接的村級主幹道上時,再看看村子裏那最破舊的老宅子,大夥就禁不住想起這位舍小家顧大家功成名就而不忘造福桑梓的好親人。
這正像追悼會上家鄉代表發言中表示的那樣:“永強,你放心吧!鄉親們一定牢記你說過的‘村上有了錢,村民才會富’這句話,用大夥的勤勞和智慧,使全村盡快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的。永強!家鄉的人們想念你,你一定記著閑了、有空了,要常回家看看呀!”
永強呀!這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你,在你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你始終牢記自己是吃農村飯長大的,始終保持了一位農民兒子的本色。因為你知道,你是農民的後代,即使當了在老百姓眼裏職務再高、權力再大的領導幹部,在你的血管裏,依然流淌著的是勞動人民的鮮血,所以你畢生對勞動人民都有著一種最深厚、最真摯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