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能當好官(2 / 3)

動人的講述,感人的故事,給兒子心中增添了一股道德的力量!一種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浩浩懂得了一個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都不是丟人的事情,你隻要做一名心靈高尚的人,就一定能夠贏得社會和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的。

浩浩至今還記得父親的諄諄教誨:做好事,不必讓人知道,自有好報。

當然,永強並不是一個隻會講大道理而思想與行為脫節的人,他心裏想到的,嘴裏就能說出來;他說出口的話,自己也就能身體力行地自覺去做好它。

在我們交警支隊家屬院裏,有位名叫馬積財的退休老同誌撰文回憶說——聽說鄭書記去了。我禁不住眼圈發紅,退休後,我每天都到院子裏打開水,一提起手中的這把鋁壺,我就想起一件難忘的事情。

那還是2000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我家的鋁壺壞了,但自小家境貧寒的我,過慣了苦日子,大半生都養成節約的習慣,舍不得扔掉,就拎著鋁壺在院子裏轉悠,尋思著看誰能把它修好。

恰好這時鄭書記也下樓來打開水,看見我左右為難的樣子,就問咋啦?我便說是鋁壺壞了,可不知道在哪兒能修?鄭書記便安慰說:“別急!我找人幫你修好……”說完,就急匆匆將水提回家後,從車棚裏推出自行車,接過我手中的水壺,騎上車子就出了家屬院。

我當時愣住了,等到回過神來,懊悔不已。永強那時是永壽縣委書記,平時工作多忙呀,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想多幫妻子幹點家務活,說說貼心話,我卻不知輕重地讓人家幫我出去修理鋁壺,我真是老糊塗呀!

但後來又一想,我之所以將自己的難處告訴鄭書記,還不是他這人待人忠厚熱情,誰有困難都主動去幫誰。記得他和敏玲結婚後,就住在我們交警支隊家屬院裏,星期天隻要他回家休息,人們就經常看見他為大夥做好事,雖然他家住六樓,樓層高了相對要比下麵樓層幹淨得多,他完全可以不管那些閑事的。可鄭書記卻不這麼想,他打掃樓梯,每次都總是從六樓擦洗到一樓。有回正逢三伏天,樓上的垃圾道堵塞了,腐爛的瓜果皮臭氣熏天,誰見了都捂住鼻子,沒有人願意出頭幹這種髒活兒。還是永強挺身而出,打開垃圾蓋兒,彎下腰,挽起袖子,趴在垃圾道邊兒,親自用雙手掏,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垃圾道兒捅開了,但他也被臭氣熏昏了過去,被妻子敏玲送進了醫院。

他還在鹹陽市政府工作的時候,樓道裏的燈不亮了,他便不聲不響地及時換上新燈泡。電閘的保險絲壞了,也是他爬上去裝好的。遇見停水的時候,他從高層下樓來提水,總是提著兩隻水桶,給自己家提一桶,再給年老體弱的人家送上一桶。永強從一名剛結婚的年輕人到成長為一名領導幹部,鄰居們誰不說他是個待人誠懇、樂於助人的大好人呀!

在黨的教育培養下,雖然他的職務一升再升,可他農民兒子的本色一絲一毫都沒有變!無論在鹹陽市政府當科長、當辦公室副主任、給領導當秘書,還是到永壽縣當縣長、當縣委書記,甚至後來到了延安當上市委副書記了,他還是那樣,一心想的都是別人,唯獨沒有想到自己如何享福。

就說修鋁壺這件事吧,那天當我望著鄭書記急匆匆遠去的背影,內心真不是滋味呀!大約過了兩個多小時後,鄭書記滿臉是汗地把修好的鋁壺送到我家,我顫抖著雙手接過水壺,當時感動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恰巧,這時屋裏來了三位客人,等鄭書記走後,其中一人不解地問:“你對這位維修工還真客氣呀?”當我告訴他們幫我修好鋁壺的人不是維修工,是永壽縣委書記時,幾位客人全都驚訝不已,連聲說:“這樣的人,可真是共產黨的好官啊!”

真的!這樣的好幹部,老百姓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直到今天,我還舍不得將鄭書記幫我修好的這把鋁壺扔掉,一直都還用它提開水,即便哪天我走不動了,不能提開水了,我還會把它珍藏在我家裏,想鄭書記了,就看它一眼,心裏也好有個念想啊……永強走了,但他卻給人們留下了永遠都難以磨滅的印象。

我們單位的同事王明升曾經深情地撰文回憶道——鄭永強書記在陝科大(即原西北輕工業學院)工作時,和我愛人是同事,那時我就認識了他,他和黨敏玲結婚後,一直住在交警支隊家屬樓上,我們成了鄰居,交往自然也就增多了。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並沒有發生銘記不忘的特別事情,交談也是很普通的幾句話,但他極具人格魅力,使我由衷地產生了敬仰之情,一些人初次和人接觸時可能會掩飾,隨著時間推移,最初那種炫目光彩就會暗淡下去,可鄭永強書記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常常在不經意中就能夠從他身上感受到可貴的品質,並且受到熏陶,他待人率真親切,感情淳樸。

接著,王明升同誌從三個方麵講了對永強的具體、深刻印象。

他說:“永強是坐長途車的書記。”

那還是永強在永壽當縣委書記的一個夏天,王明升到永壽縣交警支隊辦完事情返回時,順便給永強打了個電話,想問候他幾句。可永強一聽說王明升在永壽,馬上高興地說:“好呀!我下午要去市裏開會,正好坐你的順車回去!”

王明升開玩笑說:“你堂堂一個縣委書記,有自己的專車,還坐我們的順車,我們的車況又不好……”

永強卻非常認真地說:“你不知道,我們縣上窮,財政緊張得很,這車到鹹陽一來一回,僅過路費就要交好多錢,我這當書記的,能為縣上省一點算一點,總比去擠長途車強吧?”

一提起坐車,王明升就像打開了話匣子,經常對別人說:

“咱鄭永強書記可是名副其實的一位愛坐長途班車的書記呀!有好幾次周末,我們幾位朋友想約他好好聊聊,一打電話他就說自己還在長途車上呢……”

有件事情令王明升久久難忘,那是2000年春節放假後的一天,恰好在臘月三十下午4點鍾左右,王明升偶然在單元門口碰見了永強,看著他一副要出遠門的樣子,就順口問道:“大過年的,還要回縣裏呀?你的車呢……”最後那句話剛一出口,王明升就後悔了,他知道這話問得有點多餘了,因為樓下空蕩蕩的,哪來車的影子呀!看來永強這回年三十返回縣裏,又要坐長途車了。果然,永強說:“司機也忙了一年,好不容易趕上過年,我自己坐長途班車回去,省人、省油、還省過路費,一個多小時就到縣裏了,多好呀!”說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望著鄭永強遠去的背影,王明升心裏頓時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假如我們所有領導幹部都能像他這樣想、這樣做,老百姓可是享了天大的福呀!我們的廉政建設可就真的大見成效了呀!

還有一件事情,總是縈繞在王明升心裏,那還是當年8月的一個星期天上午,大雨滂沱,他在樓道裏,遇見鄭永強腋下夾著把雨傘正往外走,還不等王明升問話,鄭永強就急匆匆告訴他說:“我有點事,得馬上趕回縣裏……”

王明升知道鄭永強這回準又是搭長途車回縣裏去,就誠懇地說:“那我開車送送你吧?”

鄭永強抬頭望了望外麵的瓢潑大雨,想了想說:“算啦!雨太大,路不好走,你把我送到長途汽車站就行了!”

作為與鄭永強相處了十多年的朋友,王明升非常明白,雖然說鄭永強在許多方麵給人們留下的印象,都十分隨和,但在一些麻煩人的事情上,卻十分固執;遇到他認為的原則問題,更是寸土不讓。而且無論你和他關係再好,都擰不過他,可以說,他對工作有股子少有的執著和強勁。

於是,王明升隻好順著他的意思說:“那好!你說把你送到長途汽車站,我就把你送到長途汽車站。”

鄭永強為朋友對自己的理解,感到十分愜意,會心地笑了。

在車上,王明升故意開玩笑說:“你看你這書記當得真稱職呀!為了給你們縣裏省錢,卻要讓我耗費自己的汽油……”

鄭永強打斷王明升的話,詼諧地說道:“你這黨員,境界也太低了,你們在市上工作的幹部,就應該為貧困縣多作點貢獻嘛!”緊接著,他話鋒一轉,又憂心忡忡地對朋友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唉!這場雨下得真不是時候呀,如果再繼續下下去的話,我真擔心住在山坡上和低窪處的那些群眾的安全呀!”

在王明升眼裏,鄭永強不僅是位一心為民的好官,他還是位名副其實的學者型幹部。

他說:“鄭永強書記酷愛讀書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他隻要一有空閑時間,就總是手不釋卷。我每次見他從外地開會回來,都要從車裏抱出一大摞書來。他還對書店特別著迷,一有空就經常拉著我陪他一起去逛,一逛就不想走了。有時我在他這種精神感染下,也時不時地購買回幾本書,等待下次見麵時,他就情不自禁地與我談起這些書來,每次見解都新穎獨特、體會頗深。當時,我真不明白,像他這種當縣裏一把手的,擔子那麼重,平時那樣忙,哪來的空閑時間精研細讀這麼多書呀?可鄭永強書記總是說,隻要自己喜歡的書,工作再忙總會擠出時間來看的。其實,讀書對我來說,既是加油,又是一種很好的休息呀!說句心裏話,我這位旁觀者,真的為他在學習上的這種過人的毅力和驚人的閱讀量所佩服不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