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廣告產業得到長足發展相左,國內關於廣告產業發展理論研究則相對滯後和缺乏。在我國,許多學者對於廣告與廣告學科的研究往往建立在傳播學學科背景下,唐忠樸(1981)、潘大軍(1981)、傅漢章、鄺鐵軍(1985)、徐百益(1986)、楊榮剛(1987)、陳培愛(1989、2000)、宋順清、劉瑞武(1990)、苗傑(1995)、張金海(1996)、丁俊傑(2003)等,都以傳播學的概念、範疇和理論框架去分析廣告和廣告規律。如果從學科發展取向的多元化角度講,這些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廣告理論研究的視野。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確立,從經濟學角度對廣告現象、廣告效率、廣告產業發展和廣告產業對相關行業領域拉動進行研究,就需要以經濟學的視角,采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釋廣告市場上的供求關係、市場短缺、市場結構和市場狀態等問題。然而目前,在我國“廣告經濟學研究的缺失”(劉凡,2005)的現象已經十分突出。盡管廣告和傳播有著密切關係,但是廣告歸根結底還是經濟現象,最終為經濟服務。尤其是當中國廣告也已經逐步從無序向有序化發展過程中,在中國廣告產業市場突破1000億元大關,並且“在未來五年裏將會成為世界第三大廣告市場的時期”,從經濟學角度對廣告性質、廣告產業屬性、廣告供求規律、廣告產業市場狀態進行研究,並利用這些經濟學理論去對中國廣告市場、中國廣告媒介和中國廣告公司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及進行定量化比較研究,以及對中國廣告產業發展中的政策、製度和發展戰略進行係統分析及對策性研究等,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必將有利於促進廣告學科進一步規範化和廣告產業的健康化發展。因此,廣告學科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去進一步完善,“從產業經濟學的範疇,按照學科發展的規範性要求對廣告經濟問題進行逐步深入研究”(張金海,2005)。截止2003年12月底,中國廣告產業實現經營額1078億元,廣告產業作為一個巨大的而且是具有成長性的“產業”已經成為共識,而對廣告學科的規範化探討應該“要具有含意解讀和更廣泛的含意建構,而不是簡單的描述性研究”(吳垠,2005)。這些對於廣告產業問題所進行的經濟學視角下的研究都屬於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1.1.2研究意義
中國廣告經曆了恢複發展、高速增長期後,目前已經進入持續穩定發展的階段。在中國廣告形成產業化規模之後,廣告產業的價值鏈已經形成,並且在我國產業組織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經濟分析視域對中國廣告產業化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不僅具有學理層麵規範化研究的理論價值,更對現實產業層麵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一,有利於促進中國廣告產業的發展。中國廣告經曆了25年的發展,亟須要從產業經濟學層麵對於中國廣告產業化發展曆史、現實和未來趨勢進行研究。以往基於傳播學範疇對於廣告現象、廣告定位、廣告策劃、廣告創意、廣告表現、廣告評價等問題,對於中國社會公眾從簡單理性層次和直接感性層次上對廣告進行認知、知識傳播和專業普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學科本身的限製,傳播學科背景下的廣告問題研究,已經不適應中國廣告產業化進一步發展的需要。關於中國廣告產業化發展中的若幹問題研究,尤其是對現實廣告市場競爭狀態、廣告市場結構和媒介廣告集中度、廣告市場資本經營等問題的研究和對策、方案、模式等選擇,借用經濟學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來完成,才具有對廣告產業實踐的理論指導意義。廣告專業教育領域也必須完成“市場營銷學”和“經濟學”的學科轉向,按照經濟規律構建廣告產業發展模式。
第二,有利於促進中國廣告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中國產業經濟學研究的深化和廣告產業經濟學科的建立需要從“經濟研究視野中”對“中國廣告產業”問題作出規範性研究。作為產業經濟學的分支,“廣告產業經濟學”的出現,對完善產業經濟學的研究範圍,豐富其研究內容,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中所進行的關於中國廣告產業發展問題的研究,對於中國廣告產業經濟學學科的建構,能夠起到一定的基礎作用。
第三,有利於推動中國文化事業單位的體製改革。中國文化事業單位體製改革,需要從理論上解決經營性部門的市場化問題。本文中關於文化事業單位中新聞媒介與新聞媒介廣告部門的關係研究,以及廣告部門的產業化、市場化的路徑研究,對於與廣告行業相關的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