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時期廣告產業高速增長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第一,專業廣告公司的規模變化。從就業人數來看,總體上是趨於下降。專業廣告公司的平均就業規模是逐年遞減,即從1990年的24.57人下降到2003年的約9人,整整下降了1.7倍多;這說明隨著我國廣告業市場的日益放開,行業進入壁壘的降低,低效率、低素質、低資質的專業廣告公司的比重因行業進入門檻降低後明顯有所增加。第二,專業廣告公司的經營效率以戶均營業額計算,從1991-1995年基本上是呈下降趨勢。盡管1996年有很大幅度的反彈,但是在以後的年份中也基本上保持在60萬元-70萬元之間,沒有出現量的拉高。第三,根據中國廣告協會1995年的統計,中國專業廣告公司最大50家的營業總額為471969萬元,占同期全國專業廣告公司廣告營業收入總額1071245萬元的44.06%,每戶平均9439.38萬元,與全行業47.21萬元的平均營業額相比高出整整近200倍。從最大i家廣告商的市場占有份額的統計和計算,CR4147712萬元,占13.8%;CR8227842萬元,21.27%,CR20384164萬元,占35.86%,這表明在中國的狹義廣告產業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集中化的趨勢。在這集中化的趨勢中,全國50家最大專業廣告公司中,合資廣告公司占了一半以上。這也充分顯示出,隨著中國廣告業對國際廣告市場的開放,建立在高度集中基礎上,由中外合資和將來的外商獨資廣告公司占主導甚至是壟斷性市場地位的行業競爭格局的倪端已經顯現出來。

在1991-2000年期間,與我國廣告媒介和廣告主的地區分布特征一樣,國內有實力的專業廣告公司的分布顯示出了極大的不平衡性。基本狀態是,實力性廣告公司集中於中國經濟活躍地帶,特別作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媒介中心的北京,作為新一輪中國經濟開發中心的上海,長江三角洲的浙江、江蘇和珠江三角洲的廣州、深圳。這說明,傳統的由政治資源、行政資源因素支配一個行業發展格局和地區配置的狀況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並且還在產生著重要作用,但是市場經濟體製和市場內在驅動正在成為推動中國專業廣告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把我國的廣告媒介與廣告公司做一對照,即把戶均廣告經營額、戶均從業人員數量、人均廣告經營額三項指標從橫向角度上進行比較,我國廣告公司的平均每戶雇員數普遍比四大媒介要多,但平均營業額除雜誌以外,明顯低於電視、報紙和廣播。如果再從動態的縱向比較看,四大媒體的經營情況都在逐步改善,有些媒介的改善幅度還相當大,而部分專業廣告公司卻處於停滯和在走下坡路。因此,對政府主管部門而言,在政策上應當是繼續鼓勵專業廣告公司之間的競爭,要在廣告行業內部營造出優勝劣汰的機製,在廣告業市場上,鼓勵通過公平的競爭驅逐一批低效率、低素質廣告公司,以促進、優化廣告行業的資源使用和配置。同時也應該看到,一些大規模的廣告公司在廣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並不遜色於某些處於壟斷性地位的廣告媒介。

5.1.3入世背景下中國廣告公司的競爭與發展(2001-2004)

2001年中國完成了加入WTO的工作,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成員。根據時間表,2003年12月10日以後,中國合資廣告公司將允許外資控股,2005年12月10日以後將允許建立獨資的外企廣告公司,這對中國廣告業的格局產生著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