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從戰火中走來的老一輩革命者,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善於把政治工作結合全麵工作來做,並用紮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來保證部隊打勝仗,提高戰鬥力,促進全麵工作的落實。在這方麵,從戰爭年代過來的領導同誌,都有切身體會,有著血的教訓。戰時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來實的,做細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否則就要人頭落地,就要打敗仗。這一點洪副主席在職時常講給我們聽。早在紅軍時期,他就擔任過連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所領導的支部被評為紅四方麵軍3個模範支部之一。後任營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等職務,他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受到方麵軍領導的表揚。長征途中,他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對少數民族頭人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獲得了少數民族兄弟的支持,擴大了紅軍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抗戰時期,他任抗大第5分校副校長。在陳毅校長領導下,堅持抗大辦學方針,為新四軍培養了大批優秀幹部。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非常注重部隊的精神麵貌和思想作風建設。也正是高昂的士氣和優良的作風,彌補了我軍在武器裝備等方麵的嚴重不足,得以戰勝強大的敵人。他擔任總後勤部部長期間提出,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必須把思想作風建設擺在各項工作首位,堅持虛實結合,以虛促實。他注重發揚紅軍時期的優良傳統,積極倡導辦實事、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在各項工作中都強調,要堅持思想領先,做好充分發動。他注重加強基層建設和黨支部建設,強調發揮黨員幹部和基層黨支部的作用,帶動部隊的全麵建設。
他是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非常重視後勤工作,早在長征時期,就負責過方麵軍的後方收容和籌措糧草等工作,總是想方設法解決紅軍的糧草供應問題。他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時,1935年3月奉命接應中央紅軍,組織部隊籌措了大批軍需物資,受到當時負責中央縱隊糧草供應工作的劉少奇同誌的高度讚揚。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他雖然一直從事軍政工作,但始終把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他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分區供應與建製供應相結合的供應體製,適應了朝鮮戰區的地理、交通條件和作戰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後勤保障效益,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我軍後勤保障的寶貴經驗。回國後,擔任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參謀長、部長,主要抓了調整健全後勤機構,製定完善後勤標準等工作,實現了我軍後勤工作從戰時到和平時期,從分散到統一的轉折。他是我軍後勤工作正規化的開拓者。1977年,他還擔任過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為我軍的裝備建設和國防工業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1980年,他再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這期間,我們國家逐步走向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軍隊裁軍百萬,麵臨大調整、大整頓和大建設。他在總後係統統一思想、消除派性、撥亂反正,積極研究新時期我軍後勤工作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現代化的軍隊必須要有現代化的後勤來保障,加快各項後勤基本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係統的改革,很快改變了我軍後勤工作的麵貌。1987年他擔任軍委副秘書長,參與領導軍隊全麵工作,狠抓部隊戰鬥力的提高和軍隊的全麵建設,有力地促進了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像洪副主席這樣軍政兼備、素質全麵、經曆豐富的領導幹部,在我黨我軍曆史上是少有的。1955年和1988年,他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被群眾譽為“六星上將”,可謂名副其實。
三、他關心基層,熱愛士兵,在部隊官兵和全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
常言道:“受過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陽的溫暖。”從貧苦大眾中走出來的領導人,最知道群眾的疾苦,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將軍,最關心士兵的冷暖。洪副主席始終關心基層官兵,關心部隊基層建設。他第二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不久,就提出並在全軍實施“斤半加四兩”,改善和提高部隊生活,滿足幹部戰士營養需求。他利用開會或者到軍區視察的機會,經常對我們講抓好基層建設問題的重要性,特別是基層後勤建設工作,強調的非常具體,要求的特別嚴格。這一點,我在軍區工作期間感受是比較深的。這裏說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關心邊海防建設。1985年洪部長到山東半島檢查邊海防建設情況時特別強調,邊海防部隊地處偏僻,條件艱苦,要多給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濟南軍區有很多邊海防部隊,當時有的單位條件確實非常困難,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駐地是“無淡水、無居民、無航班、無耕地”的“四無”小島,一些幹部是“家屬無工作,手中無存款,家裏無住房,個人無家產”的“四無”狀態。這些邊海防官兵,以海島為家,是海防建設和海島開發的功臣,理應受到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根據洪部長的要求,軍區黨委下決心創建“暖心工程”,發動師以上單位同心協力援建,逐步解決駐海島和山溝部隊的實際困難。軍區先後召開了“老海島”表彰大會,為部隊翻修了住房、修建了碼頭,為幹部子女建起了幼兒園、食宿站,還在軍區學校增設了邊海防部隊幹部子女培訓班,等等。較好地改善了邊海防部隊的住房、生活、交通、教育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