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兩授上將垂青史一代風範勵後人(2 / 3)

不論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洪學智同誌始終保持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勇於開拓進取,勇於探索創新,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3年8月,洪學智同誌從朝鮮戰場歸國後,入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2月,任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7年5月,任總後勤部部長。為適應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由支援戰爭轉向經濟建設的需要,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洪學智同誌創造性地提出了我軍後勤工作的一係列方針、原則,並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對後勤保障體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我軍後勤工作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1956年3月,洪學智同誌根據現代戰爭的需要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提出建立劃區供應與建製供應相結合的保障體製和建立戰略戰役後方基地的建議,受到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被迅速采納。我軍曾學習蘇軍實行八總部體製,實踐中暴露出這種體製不適合國情軍情的種種弊端。洪學智同誌大膽向上級領導提出將財務係統並入後勤係統的建議。1957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撤銷總財務部,將財務係統納入後勤係統。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發動全麵武裝叛亂。洪學智同誌親赴西藏,組織指揮對平叛部隊的後勤保障工作。

1959年9月,洪學智同誌受彭德懷錯案牽連,被免去總後勤部部長職務。1960年5月,他被迫離開軍隊,降職安排到地方工作,先後任吉林省農業機械廳廳長、重工業廳廳長。他到任後,立即帶領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深入農村進行調研,在充分了解農民需求後,製定出農業機械發展的規劃、步驟及實施方法。很快實現了“一個縣一個農機廠”和農機產品成龍配套的目標,還借鑒國外技術成功研製出國產大型收割機。“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被剝奪了工作權利,失去了人身自由,遭到批鬥,後下放到農場勞動改造。1974年8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過問下,洪學智同誌從農場回到長春,任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長。此時他已年逾花甲,上任不久就一頭紮到撫餘油田蹲點一年多,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師傅學習,逐步由外行變成了內行。

1977年8月,洪學智同誌轉業17年之後重新穿上了軍裝,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軍委委員。9月,任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他領導國防工業係統進行全麵整頓,大力消除“文革”的影響,狠抓生產秩序的恢複。他拿出治軍的辦法整頓軍工企業,宣布:“不管是誰,如果影響正常生產,就以誤國誤軍論處!”他強調軍工產品必須保證質量,要立軍令狀,“武器製造廠的主要負責人要對重大事故負責任,嚴重者要判刑甚至殺頭”。他雷厲風行的作風和強有力的舉措,很快扭轉了國防工業係統由於“文革”造成的混亂局麵,軍工企業很快恢複生產,產品質量有了大幅提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堅決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大膽探索民品生產途徑,倡導軍工企業研發特色品牌,使軍工企業走上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以民養軍”的正確發展道路。他積極推動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國防科研水平的迅速提高,並率先在深圳特區開設軍工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窗口,為國防工業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0年1月,洪學智同誌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他重新主持我軍後勤工作期間,正是新時期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他積極研究我軍後勤工作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努力探索其特點和規律,再次提出了“後勤工作戰鬥化”的指導思想,得到中央軍委的肯定。為實現“建設一個能夠打仗,能夠保障戰爭勝利的戰鬥化後勤”的奮鬥目標,他要求全軍後勤必須樹立“五種觀念”——全局觀念、戰備觀念、群眾觀念、政策紀律觀念、勤儉節約觀念。他以極大的精力和熱情積極推動後勤保障體製改革,提出了分三個階段逐步實行統供與專供相結合的改革設想,得到中央軍委的支持,並率先在濟南軍區進行試點。這些卓有成效的改革,初步理順了全軍後勤供應關係,提高了後勤保障能力,完善了後勤體製機製,對全軍後勤工作乃至軍隊建設大局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支援國家經濟建設,軍隊連續多年壓縮軍費開支。洪學智同誌堅決貫徹鄧小平同誌關於“軍隊要忍耐”的指示,麵對十分突出的供需矛盾,提出“錢少要把事情辦好”的指導思想,要求全軍後勤工作部門必須把握三個關鍵環節——堅持在經濟建設大局下行動,自覺地做到“需要服從可能”;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自覺地做到在“忍耐”中積極進取;堅持克服本位主義思想,自覺地做到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為了解決供需矛盾,洪學智同誌在總後強力推行五項措施——一是製定了“量力而行,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適當安排”的原則,對軍費的分配進行了重大調整;二是大力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庫存多餘物資;三是堅持勤儉建軍方針,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四是堅持軍民兼容,把軍隊建設寓於國家經濟建設之中;五是適度發展生產經營,努力提高部隊自給能力。實踐證明,這些措施行之有效,不僅保障了部隊的正常需要,還保障了邊境自衛反擊作戰、華北軍事演習、國慶35周年閱兵等重大任務的完成。

洪學智同誌是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他對戰鬥在一線的基層指戰員有著深厚感情,麵向基層、服務基層是他的一貫工作作風。1982年,他指示全軍後勤係統開展“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活動。洪學智同誌親自帶隊前往問題最多的新疆。這次大調查總後機關出動二分之一的幹部組成10個工作組分赴邊海防前線,總行程20多萬公裏,找基層指戰員交談1.6萬人次,全麵摸清了邊海防部隊的基本情況。他將調查情況向軍委領導彙報,提出了解決邊海防緊迫問題的意見,得到中央軍委的批準。經過3年努力,先後撥出8億多元專款,完成了2萬多項工程,使邊海防部隊的工作、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1982年至1986年,洪學智同誌先後組織全軍後勤部門對倉庫、營房、醫院、財務展開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極大地推動了後勤建設的全麵發展。中央軍委號召全軍各級領導機關要學習後勤機關“認真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精神和領導方法。

1987年11月,洪學智同誌離開總後勤部,任中央軍委副秘書長。此時他早過古稀之年,以老當益壯的豪情忘我地投入我軍統帥部的工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在鄧小平同誌的支持下,他參與領導軍隊的全麵工作,為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嘔心瀝血。1988年1月和1989年1月,在他的積極支持和具體指導下,兩次全軍後勤工作會議取得了多項改革成果。1988年2月,他和劉華清同誌兩次召集總參、總後和海軍領導研究加強南沙鬥爭方案,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作出了重要貢獻。1988年9月,我軍恢複軍銜製,洪學智同誌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為我軍曆史上唯一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1989年春夏,北京發生嚴重政治風波和動亂。洪學智同誌旗幟鮮明地擁護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為迅速平息動亂、恢複首都秩序和確保軍隊穩定起了積極作用。1990年3月,洪學智同誌從軍委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先後任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