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西征和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是21歲即任軍政治部主任的洪學智身經百戰、奠定輝煌的階段。1936年4月,紅四軍攻占瞻化城。為了爭取少數民族對紅軍的支持,洪學智模範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藏族頭人巴頓多吉喝雞血酒為盟,為紅軍籌措了大批糧食、牛羊、帳篷等軍用物資,積極支援了中央紅軍,受到中央籌糧委員會主任劉少奇的表揚。
展櫃裏一支黃色派克筆頗引人注目,這是洪學智的心愛之物,是1933年10月“六路圍攻”時的戰利品。他在長征途中、紅軍大學和抗大期間,一直使用這支鋼筆。
1940年11月,洪學智率八路軍抗大總校華中大隊奔赴蘇北抗日前線,橫跨晉冀魯豫皖蘇6省,曆時半年,到達新四軍軍部鹽城,大隊270人無一減員,被劉少奇政委、陳毅代軍長稱為“奇跡”。
展館裏還有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就是洪學智保存和使用60多年、美軍飛機裝飛行圖的鐵皮箱,它見證了中美軍人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曆史。1944年8月20日晚,天下著大雨,一架執行轟炸東京任務的美軍B-29轟炸機返航途中因機械故障,墜毀在江蘇射陽縣湖垛鎮辛家橋的稻田裏。時任新四軍3師參謀長的洪學智指揮所部,與日軍激戰兩個多小時,救下了5名跳傘美軍機組人員。這隻鐵皮箱就是當時美軍機組人員贈送給洪學智的紀念品。
抗戰勝利後,洪學智協助黃克誠師長,率領新四軍3師3萬多將士揮師北上,挺進東北。此後,洪學智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林彪領導下工作,展館中有一封林彪親自簽發任命洪學智為鐵道司令的電報,就反映了當時工作的一個側麵。1945年12月中旬,3師部隊進至北寧線的阜新,此時,我軍各路部隊紛紛搶占各鐵路樞紐地段,致使鐵路秩序十分混亂。東北局和林彪為此焦急萬分,洪學智建議:你是司令員,要下個死命令。凡搶占車皮者要立即交出來,否則從嚴懲罰,違抗命令者,格殺勿論。林彪當即任命洪學智為東北鐵路司令。洪學智采取了宣傳教育與執行紀律的“鐵腕”行動,僅一周多時間,就確保了鐵路全線暢通。當時東北局的主要領導彭真同誌熱情稱讚洪學智同誌立了大功。
解放戰爭中,洪學智曆任黑龍江軍區司令員、六縱司令員、四十三軍軍長,指揮所部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黑龍江剿匪、橫掃拉吉線、平津戰役、四野渡江先遣隊、解放廣州。洪學智將軍經曆了率部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的輝煌戰鬥曆程。洪學智後任第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又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江防司令。1950年5月底在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的直接領導下發起萬山群島戰役。此次戰役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軍聯合作戰,也是新中國海軍第一仗,創造了我軍首次陸海軍聯合作戰、以劣勝優的奇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嘉獎。館中展有軍委任命洪學智為廣東軍區海軍司令的電文複製件,這份電文過去鮮為人知,是我軍由單一兵種向合成軍種轉變的重要曆史佐證。電文內容如下:
發:中南、華南 批發:聶
附注:送毛、朱、聶
內容:建立廣東軍區海司,洪學智任廣東軍區海軍司令林、鄧、譚、趙並葉、鄧、賴、洪:
為著加強對華南領海的保衛與協助將來攻台作戰,軍委決定建立廣東軍區海軍司令部,下設海防艦隊和江防艦隊,歸廣東軍區建製,並任命洪學智為廣東軍區海軍司令,至該部所需機構及幹部配備等,請中南軍區負責調配,希即照辦。
軍委
午微
1950.7.5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洪學智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司令員,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了第一次至第五次戰役和其他重大戰役,尤其是他在指揮後勤工作上的獨特才華和卓越能力,為奪取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得彭德懷的倚重和讚許。第二年中央軍委又任命洪學智兼任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除統一指揮數十萬後勤係統的工程兵、高炮兵、鐵道兵、通信兵以及公安、運輸等部隊外,還建立以誌後、5個分部、23個兵站為骨架的供應網絡,開創性地建立了集中統一的後勤指揮體係,形成合成軍隊後勤的組織結構。創造了我軍後勤史上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確保戰場供應的“奇跡”,積累了現代戰爭後勤保障工作的經驗,形成了我軍現代化後勤體係的雛形。
洪學智將軍創造性的後勤指揮藝術,深得中央領導同誌的嘉許,毛主席要求“研究朝鮮戰爭中後勤工作的狀況和經驗,以達到我軍後勤工作現代化和正規化的目的。”朱德總司令稱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後勤起一半的作用”。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1954年2月,洪學智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主持總後勤部工作,後任部長。麵對全軍正規劃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從1953年到1959年,在軍費占國家財政支出比例由34.2%逐年下降到10.5%的情況下,他明確提出按科學籌劃,精打細算,確保軍費投向投量正確,並領導全軍後勤實行了一係列曆史性的重大轉變,理順了後勤體製,健全了組織機構,完善了標準製度。洪學智也由此成為了我軍現代後勤工作的奠基人。
1959年7月廬山會議,洪學智認為彭德懷是正確的,他保持沉默,因而受到牽連,於1960年5月下放到吉林省農業機械廳當廳長、後任重工業廳廳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洪學智遭關押批鬥。1972年在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過問下,解除了勞改。1974年8月,洪學智調回長春任省石油化工局局長。
1977年9月,洪學智出任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他順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積極推動國防工業對外貿易、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為國防工業對外開放探索了新路。
1980年1月,洪學智再任總後勤部部長,他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使全軍後勤工作很快步入正常軌道。在這一時期,國防費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例由1981年的16.2%下降到1985年的10.4%,1988年甚至下降到7.4%,為了適應國家經濟體製改革的發展和我軍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洪學智同誌明確提出“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的要求,在全軍後勤係統開展了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並積極穩妥地推進後勤改革,不斷增強後勤工作的生機和活力,開創了軍隊後勤工作的新局麵。
1987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任命洪學智為中共中央軍委專職副秘書長,參與領導軍隊的全麵工作。1988年9月,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1990年3月,洪學智被增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黨組副書記;1993年3月,當選為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在晚年,洪學智將軍相繼撰寫出版了《抗美援朝戰爭回憶》、《洪學智回憶錄》和《洪學智後勤文選》等著作,為我黨我軍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獻資料,也記錄了他風雲叱吒的光輝一生。
功勳卓著,卻又曆盡波折。麵對四起三落的人生經曆,他始終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將個人安危得失置之度外,充分展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襟與高尚情懷。
我們在瞻仰洪學智將軍一生輝煌曆程的時候,既能感受到將軍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豐功偉績,也感受到將軍浩然正氣、無私坦蕩的博大胸懷。在近80年的軍旅生涯中,洪學智將軍雖然功勳卓著,卻也曆盡波折。筆者有幸28年前首次拜見洪學智將軍,此後更多次當麵聆聽過將軍的教誨,但從沒有在言語中感覺到他對遭受的波折有過絲毫的傷感。曆史展示的是曾經有過的一切,但曾經有過的一切卻並不代表曆史。曆史並不掩飾真理,在曆史的積澱中煥發出來的永遠是革命的青春,這就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唯物史觀,這就是洪學智將軍無論遭遇波折或波折之後所表現出來的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