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山區開發路、致富路講述著洪學智將軍的深情。1997年寧西鐵路初步設計擦大別山而過。家鄉人得知消息,大家請洪老出麵,向有關部門爭取寧西鐵路能從六安經過。洪老聽後,一拍大腿說:“好啊,孫中山早年就有在大別山修鐵路的設想嘛,六安早就應該通鐵路了!”當即表示同意寫信,半個月後有關方麵改變原有設計線路的批文就下來了,六安有史以來第一次通了鐵路。也是在洪學智將軍的關心和支持下,金寨縣先後修通了雙河至鐵衝的公路和黃畈至長嶺關的戰備公路。2003年,正值洪學智將軍90歲華誕,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誌前往東莞給老人家祝壽。當談到家鄉人民期盼合肥至武漢高速公路能夠途經金寨時,老將軍立即給時任副總理的溫家寶同誌寫信,表達了家鄉人民期盼的急迫心情。如今,合武高速公路正在轟轟烈烈建設之中且即將全線貫通。
金寨縣板栗特色產業生產一年上一個台階,洪學智將軍更為此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他每次回家鄉都要問到板栗生產。1990年10月30日,他在金寨題詞:“發展板栗,大有作為。”1994年6月7日,將軍在他的故鄉雙河鎮職業中學,幽默地問校長餘述清:“板栗生蟲是在成果之前還是成果之後?”得到滿意的回答後,他開懷大笑。在他的直接過問下,金寨板栗生產得到快速發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金寨板栗零星、分散、粗放式經營,年產量僅75萬公斤。目前已成為金寨縣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年產板栗1.5萬噸。金寨已成為全國板栗生產第一大縣。“鐵杆莊稼”成為老區增收的支柱產業。栗農們笑哈哈地蓋起了“板栗樓”,購來了“板栗車”!
老區騰飛,教育先行。洪學智將軍十分關注家鄉的教育事業。他每次回來,總是到家鄉的學校看望廣大師生,詢問山區教育教學情況。梅山一小留下了老將軍的腳印,雙河職高校園回蕩著老將軍爽朗的笑聲……他先後為家鄉教育事業牽線搭橋引進捐資達數百萬元。1997年5月,洪學智將軍看到家鄉雙河職高教學條件簡陋,他雙眉難以舒展。在他的親切關懷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恒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敬德先生捐資50萬元、省政府撥款20萬元,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籌資35萬元,給雙河職高建起一個集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圖書館、閱覽室於一體的綜合教學樓敬德樓,洪學智將軍親自揮毫題寫樓名,並參加了揭牌儀式。全軍鄉是洪學智老將軍戰鬥過的地方,也是紅二十八軍三年遊擊戰爭的戰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全鄉中學和小學始終都是土牆瓦頂的危房。老將軍看到眼裏,急在心頭。在他聯係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天時公司董事長張勳賢先生慷慨捐助350萬元,建起了全軍勳賢中學和勳賢小學,使近千名師生在窗明幾淨的花園式校園裏歡愉地探求知識。
2002年5月2日上午,雨後的縣城梅山格外清新亮麗。近90歲高齡的洪學智將軍偕夫人張文和兒子洪虎、洪豹、洪小獅等,在省、市領導的陪同下,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這是洪學智將軍生前最後一次踏上故土,當時,洪學智將軍精神煥發,神采奕奕,思維清晰,聲音洪亮。他無限深情地說,“人到老年,就對家鄉特別思念,我這次回來沿途所見,山更綠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金寨這幾年變化很大,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很高興。”洪學智將軍還特別叮囑縣裏的領導,要因地製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要解決好加工、貯存和銷售問題,不斷改善農民生活,增加農村經濟收入。
愛黨愛國愛軍是將軍的孜孜追求,愛人民愛家鄉愛故土是將軍的難舍情懷。情殷殷,意切切。斯人已去,鄉音猶在。
洪學智將軍為人光明磊落,正直坦誠。2002年5月回家鄉時,他參觀金寨烈士陵園後,帶著3個兒子一道到老家祭祖,並把南溪、雙河鎮的親戚接到縣城縣委招待所。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和生產情況,並要求親屬帶頭發家致富,不要重男輕女,把孩子培養成有用之才。擺了幾桌菜請親屬吃飯,堅決不讓縣裏麵安排,最後實在拗不過縣裏的熱情,吃過飯後他讓經辦人員把發票交給他,他自己掏錢付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