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陽動情地說:“我父親生前在鹽城打仗,是鹽城人民掩護支持了他。父親生前沒有忘記過鹽城,更沒有忘記過阜寧、濱海。父親去世了,但鹽城我們不會忘記,我們以後還要去鹽城,去看看父親戰鬥過的那片熱土,去看看鹽城新的變化……”
現任總參陸軍航空兵部副部長的賈偉建拉著我和劉景女走到南側牆下,指著一幅發黃的照片說:“這是父親1942年在阜寧拍的一張照片,除了這張照片外,還有一張就是他陪陳毅軍長在阜寧孫何莊檢閱部隊的那張。”
聽了賈偉建的介紹後,我的同事劉景女舉起相機,攝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凝望著照片上的洪老將軍,他在鹽阜區的曆史片段如電影閃現在我的眼前。
英名永留鹽阜
洪學智,安徽金寨人。1929年參加商南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裏長征。1936年到陝北紅軍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後,任抗大支隊長、大隊長、太行軍區軍政大學第4團團長。1941年4月28日,洪學智率領抗大總校第二派遣大隊教職員工100多人輾轉到達鹽城,加強了先在鹽城成立的抗大5分校的教學力量,並被委任為抗大5分校副校長。1941年9月,鹽阜軍區成立,洪學智首任司令員。在鹽阜區時,先後又任新四軍第3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和蘇北軍區參謀長。參與指揮了著名的高揚、陳家港、合德、阜寧等戰役。
阜寧戰役是新四軍3師在鹽阜地區的一場經典之戰。1945年3、4月間,3師在鹽阜人民的支持下,每戰皆捷,具備了奪取中、小城市的戰鬥經驗和能力。為此,3師在黃克誠師長的主導下,在洪學智的具體指揮下,決定發起阜寧戰役,讓阜寧城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當時作為戰役前線總指揮的洪學智曾風趣地對黃克誠說:“打阜寧是群眾的願望,又符合形勢要求,也是我們3師發展壯大的需要。7旅、8旅各缺1個團,這2個團的武器裝備,也隻有從阜寧城的敵人手中奪取了。”
為了加強阜寧戰役的政治攻勢,黃克誠、洪學智等命令作戰部隊,在射陽河沿岸的錢莊等上遊地區,用木架載著“日軍必敗,我軍必勝”、“歡迎棄暗投明”等宣傳品順水而下,漂向阜寧城。
發起進攻的晚上,針對偽軍有不少冀魯豫人,洪學智在各團中挑選一些與偽軍同鄉、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的戰士,參加喊話隊。一些戰士唱起河南小調:“黃河流水黃又黃,黃河兩岸大麥黃。別人都在打鬼子,你怎麼反把偽軍當?”
戰地的宣傳起到了刀槍起不到的作用,不少偽軍在鄉情鄉音的感召下,紛紛投降新四軍……
阜寧戰役從4月24日晚上10時發起,到26日10時結束。阜寧戰役的勝利,是新四軍在蘇北攻城戰中的第一個勝仗,也是全華中對日戰略反攻的一個大勝利。延安新華社和《解放日報》分別報道了新四軍收複阜寧城的消息,高度評價了阜寧戰役的勝利意義和作戰經驗。一周後,蘇聯紅軍攻克柏林,鹽阜軍民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同年5月11日,黃克誠、洪學智等在阜寧東溝召開了有5萬人參加的新四軍光複阜寧及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祝捷大會。會場設在東溝以南一千多畝的荒草灘上,四麵八方趕來的人民群眾舞龍鬧燈,扭秧歌,踩高蹺,歡樂的鼓聲鞭炮聲交織在一起……
吊唁廳內花籃如海,人們靜靜地進來走出。當我們向洪老告別,步出洪老家門時,洪老的女兒洪陽特地追出門外對我們說:“請留下電話號碼,以後我們好和你們聯係。”
我們期盼著將軍的後人再回鹽阜!
我們祝願敬愛的洪老一路走好!
(陳宗彪,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