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健腎,還要清腸排毒素小雪節氣的氣候變化開始降雪小雪,表示降雪開始的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十月立冬小雪漲,鬥指己”,此時積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
最冷季節來臨小雪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即將來臨了。這時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中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人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
常有諺語說,“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小雪雪漫天,來年必豐產;果園清得淨,來年無病蟲”。
小雪節氣的人體反應皮膚易生凍瘡入冬以後,天氣寒冷,不少人易生凍瘡。凍瘡常常發生在手、腳、耳等部位,一般隻有紅、腫、痛的症狀。嚴重的可能起水皰,甚至潰爛。
季節性情感失調嚴寒冬季,北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受寒冷空氣的影響,在冬季會出現情緒抑鬱、昏昏沉沉等現象。
小雪節氣的養生原則情誌的調神養生小雪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從而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使髒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冬季應保持樂觀心態。
養腎的好時機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藏”,而“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由於陽氣閉藏後人體新陳代謝相應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萬物藏,腎氣水旺”,冬季時節養“藏”而固腎氣,腎髒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氣候變化。
因此,冬天補腎最合時宜。
注意潤燥、清內火這個節氣裏,北方地區室內都開始供暖,外麵寒冷,人們穿得嚴實,體內的熱氣散發不出去,就容易生“內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容易上火。建議這時可以多喝點熱湯,選擇清淡的飲食。
宜溫熱、增苦的食物增加溫熱食物小雪季節,天氣幹燥,溫度較低,人體中寒氣旺盛。
因此,在這個時節需要補充一些能夠讓身體“熱”起來的食物,如羊肉、鵝肉、牛肉這些溫補的食品就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養生專家推薦,在這個季節一些黑色的食物其實是更好的選擇。黑色的食物有很多種,包括黑木耳、黑芝麻,甚至泥鰍、黃鱔等,它們都是能夠迅速幫人體產生熱量的食物。另外,還要多喝水。冬季氣溫低,天氣幹燥,容易出現口幹、咽幹、皮膚幹燥等。多飲水不但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水,還可以防治上述幹燥症狀,防止內熱的產生。
減鹹增苦滋養心氣小雪以後,自然界真正進入到萬物收藏、陽蟄陰浮的時節,人體的腎氣相對旺盛。《四時調攝箋》中講,“冬日腎水味鹹,恐水攻火,故宜養心”。意即冬季的飲食調養不宜過多食用鹹味食物,以免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致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鹹增苦,抵禦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養神,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