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0.沒有思考的人生不值得度過(1 / 1)

這些天在讀哲學類的書籍,受益匪淺。從柏拉圖到亞裏士多德,從培根到斯賓諾莎,從康德到叔本華,這些哲學家無一不強調思考的重要性。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的是關於人生的意義在哪,那時我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做有意義的事,雖然做有意義的事很重要,但是現在我不這樣認為了,因為有意義的事太抽象了,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比如,看電影、唱歌算不算有意義?如果耽溺其中,固然是浪費時間,但是,工作之餘,閑暇時間去做這些事就顯得很有意義,因為人總不能保持時刻的緊繃狀態,也要休息。最近幾天,在同那些偉大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中,我突然意識到思考的重要性。並且,我正式宣布我找到了活著的意義,那就是保持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們對身邊的事太習以為常,以至於我們都快要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除非麵臨緊要的抉擇,我們才會思考,對生活中的隨處可見的事,我們理所應當的忘了思考,認為它本來就是那樣的,如果問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錯愕,甚至為了維護麵子而胡編亂造,不知當作知來應對。比如,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大多數人從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認為活著就是為了工作、結婚、生小孩,下一代也是如此,循環無窮,但,對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沒有清晰的思考。又比如,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我們大多數人其實也沒有真正思考過,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找好工作,多掙錢,但是,大多數還是物質的問題,也不是人活著的終極意義。

其次,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隻是問題的表明,對問題的實質缺乏思考。我們隻相信我們眼睛所看到或者我們耳朵聽到,認為那就是事實,缺乏理性的思考,這就導致問題叢生、牢騷滿腹,最終使我們自己痛苦不堪。最近學校就發生這樣的事,某領導對學生把被子曬在草垛、樹上,表示不滿,並一位的怪學生素質低,卻忘了思考這現象背後的問題是什麼。這不全是素質的問題,跟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晾被子的地方有關,其本質還是學校提供的服務沒有滿足學生的生活需求。又比如,不少學校發生霸淩事件,我們一味的埋怨現在學生素質低下,一麵責怪學校領導、老師的不盡責,其實,這些也隻是問題的表象,從本質上看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沒有落實好,同時,學校、社會的相應製度沒有完善,給學生以霸淩之機。一次類推,還有許多類似這樣的事,隻看到表象沒有觸到問題的實質。

最後,思考可以隨時進行。我們可以針對我們麵臨的任何事進行思考。叔本華說,生活先於書本,也就是說我們對生活的思考在前,書本知識在後,真正智慧的來源還是來自生活,我們要時刻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思考。大到社會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小到匆匆路人的動作、表情,我們都可以進行思考,這樣鍛煉,養成思考的習慣,那麼我們的認知能力會得到極大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也會更加通透。

因此,我的人生意義就在於對人生孜孜不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