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明天羲仲謝罪就夠三日了,天已烏黑,唐爺還沒有睡意,便讓且承去叫皋陶,他要早些安排後頭的事情。且承一去,他禁不住發笑,嘿嘿,明日的事情一完,看你們孰還敢在族裏搗亂?
唐爺發笑不是沒有道理的。往常謝罪的人,哪一個活著回來過?沒有,一個也沒有。唐族的規矩是,既然謝罪,就要讓天神動心。天神動了心才會饒恕族人。但是,很少有寬恕罪人的。天神怕他再在人間禍害,就拿上天去罰他受苦,專門給大神打水、掃地、劈柴。這就是神殛。不過,天神隻收罪人的魂魄,不帶他的屍骨。這需要人們去送。人們去送,怎麼送上天去?天路倒是有,懸石頂後有棵檜樹,筆直高大,身幹粗壯得好幾個人也抱不住。站在根上,看不見頂梢,眾人說那是天梯。按說踏著天梯就能上天,偏偏孰也沒有那麼長的胳膊,摟不住那樹怎麼上得去?看來天梯不是給凡人預備的,隻能供天神上下。族人上不去就不上了,不再背著屍骨白費力氣。
唐族人有祖先傳留下的送屍骨辦法——火升,也就是堆些柴枝,燃火奉送。等火焰衝天燒起,眾人都跪在地上,跟著巫首高誦:
天神靈聖,
族民虔誠。
奉上屍骨,
庇佑眾生。
巫首誦一句,族人誦一句,誦過,巫首高喊:送屍骨升天——
抬著屍骨的後生,接口高喊:
屍骨升天,
佑族平安。
喊過,一起將屍骨拋進熊熊的烈火堆中。頃刻,劈劈啪啪的火焰焚燒得響聲更高。不一會兒,屍骨在那聲響中漸漸不見了,化為一股青煙騰空而起,飛上天去。這時候,跪圍在火邊的人不再說話,不再抬頭,一律將頭伏在地上,閉住眼睛。直到聲響消散,火焰熄滅,巫首才說:
“升天大成——”
眾人這才恭敬地又磕一回頭,站起身來。
站起後族人不散,手拉手圍住灰燼,右跳三圈,左跳三圈,邊跳邊喊:
屍骨升天,
族人大安!
跳完,喊畢,整個送屍骨儀式便告完成。
唐族的小仔沒經見過火升場麵,唐爺對此卻是熟爛於心呀!是啊,謝罪完畢羲仲不過就是一具枯骨?隻要把這崽子的屍骨一送,就一了百了,族裏孰還敢再瞎讒亂叫?嘿嘿,那往後的事不光在咱家手心裏拿捏,還給且承挑淨了紮手的刺。
皋陶來後,唐爺給他交代,明日他去懸石頂,要多帶幾個人。多帶幾個人幹什麼?唐爺沒有明說,不就是要往回背羲仲的屍骨嗎?這話他不會說破,唐爺辦事從來都留有餘地。
送走皋陶,唐爺暗暗謀算,一定要把送屍骨的場麵搞大,趁機讓唐侯開開眼,看看他主管的唐族人心有多齊,他唐爺完全管得住的這一方地盤。
21
唐爺失算了,羲仲沒有死,從懸石頂謝罪回來啦!
這立刻成為唐氏族的熱火話。話沒長翅膀,卻比長著翅膀飛得還快。羲仲還在回堡的路上,就有好些人跑去看他。最早去的是唐禾,她不是聽說羲仲活著才去的,是走在半道碰上的。這幾日,她掐著指頭往過熬,出一個日頭,她揪一次心,不知羲仲是生還是死。那日大給她和哥說定親事,她就暗自咬牙要把羲仲從心窩剔出去。說什麼也不能再讓羲仲纏著她,若再像過去那樣就會攪亂她和哥的好日子,毀掉大的一片苦心。偏偏事情並不這麼容易,像是神差鬼使,羲仲時不時就會在她眼前晃悠出來,晃悠得她坐不穩,站不安。
唐禾是個勤快人。她喜歡早起,每日早早起來就去近堡的林子轉悠,摘些野果吃,若是撿到鳥雀蛋,更是一頓好吃食。今兒一早,她也是去摘野果。出了堡門卻越走越遠,定神看時已走到望日峰。此時,一輪紅日正從東麵的峰頂緩緩升起,那個紅呀,紅得高高低低的山嶺,大大小小的雲團沒有不紅的,就連山頂上的樹木都披上一層紅彩。
站在望日峰的唐禾簡直要心花怒放。
令唐禾心花怒放的不是在望日峰看到的鮮紅景象,而是羲仲就在這遍山紅妝中走了過來。他低著頭匆匆行走,翹首眺望的唐禾一眼就瞅見他,張開嘴便喊:
“羲仲,羲仲——”
喊著,她飛也似的跑過去。羲仲聽到那讓他心熱的聲音,抬頭一看,哈呀,果真是唐禾來啦!他飛跑起來,轉眼工夫倆人就站了個臉對臉。
唐禾定定看著他,瞅著,瞅著,淚水就從那亮亮的眼睛裏滑落下來。她脫口說:
“你還活著?”
“活著!不要哭,我這不缺胳膊,不少腿,不是好好的嘛?”羲仲說著,撫去她臉上的淚水。
唐禾說:“你活著,可把人家的魂也嚇掉了。”
說著,拽著羲仲的手就往回走,邊走邊說:“快回,你大快急瘋啦!”
二人跑下望日峰,轉過一道山嶺,碰上替人巡守唐堡的句木。句木是個獵手,這幾日沒有出獵,歇在窟裏。有個巡守扭傷了腳,句木便替他巡夜。巡夜的人整晚不能睡覺,一手拿段空木,一手拿根短棍,沿著族堡的外圍遊走,若是遇到歹人犯族,敲響空木叫喊:歹人來啦!快抓歹人——族人聽見就會蜂擁而來,那歹人若是跑不掉非被擒住揍扁不可。
這夜平安無事,天一亮句木便回堡裏去。突然,一隻兔子跳竄過來,他撒開腿就攆。三拐兩轉,兔子溜遠沒影了,他卻碰上羲仲和唐禾。孰見過謝罪的人活著回來?羲仲卻好端端地站在麵前,這可是個稀奇事呀!句木驚訝地問長問短。
唐禾打斷句木的話:“別說了,你跑得快,快給巫叔報個信去!”
句木應聲就跑,剛跑幾步站住,側身便往山崖爬。爬上徑邊的山尖,衝著堡裏敲打手中的空木,邊敲邊喊:
“羲仲回來啦!羲仲沒有死!羲仲謝罪回來啦!”
羲仲回——來——啦!羲仲——沒有——死!羲仲——謝罪——回來啦——
喊聲在山梁上傳揚開來,高一陣,低一陣,一直響到族堡裏。像句木第一眼見到羲仲那樣,這稀奇的喊聲立刻驚動了唐族,不少人跑來看這長命的魔人。
癱軟在地上的巫首聽見喊聲,驀然一怔,兒子沒有死?他不敢相信。他幾日幾夜合不住眼,跪著禱告天神,跪破膝蓋也不敢起來,不就是哀求這結果嗎?他如願了,卻不敢相信。他哪敢相信呢,那一次一次去謝罪的都是活蹦亂跳的漢子,回來的卻是一具具白骨,白花花的骨頭讓多少人觸目驚心呀!在族人看來,謝罪就是送死,難道羲仲會這麼命大?他不信,真的不信。他匆忙爬起,奓著耳朵去聽。可跪破的膝蓋鑽心地疼,腿一抖又跌在地上。他往外爬,爬到寬綽處仔細聽,聽清楚了,是兒子回來啦!哈哈,兒子沒有死,莫非真是天神顯靈饒恕了他這個心肝兒子?謝天謝地!他連忙往堡外爬,要去看他那長命的兒子。爬過一截,突然急火火調過頭,又往窟前爬。爬到祭壇前,點燃一枝黃櫨,叩著頭念叨:
“天神顯靈啦,寬饒了我那兒子,草民謝恩,草民謝恩!”
這邊巫首敬神還願,那邊聽到喊聲的唐爺卻奇怪地張大嘴,自語道:
“日怪,怎麼會不死呢?”
走出窟來再聽,那喊聲真真切切的,羲仲是沒有死。這確實是他沒有料到的,唐爺心一揪,歎道:
“日怪,真真日怪。”
唐爺獨自念叨,難道真是上天有眼,不收這小魔崽?難道真是我有過錯?如果唐爺真能自省,那往後的世事可能會是另一種樣子。可惜,一忽閃這念頭就晃過去,唐爺心一橫,咬緊牙關。哼,這一輩子什麼大山大河都闖蕩過來了,還能在這麼個小溝窪裏栽跟頭?不能,一定不能!
唐爺不愧是理事老道的族頭,轉念就生出懲治羲仲的法子。嘿嘿,不死也不能讓這個小魔崽輕輕鬆鬆地活著,也要讓族人受點驚怕。他沒有下傳這法子,卻向唐侯的住窟走去。
22
唐爺進來時,唐侯和放齊說的也是羲仲。隻是,他們的心情與唐爺打了個顛倒,沒有一個不欣喜的。
頭日,放齊借口去陶族,出堡後繞到懸石頂。過去唐族謝罪的人沒有一個生還過,羲仲活著回來眾人肯定奇怪。若是這日後羿和逢蒙再到唐氏族裏,那必然會有人猜疑。別人猜疑也還罷了,要是唐爺看出漏洞,那以後他們就很難相處。唐侯和他合計的結果是,後羿和逢蒙暫時不要來唐族,仍然沿他們去懸石頂的小徑返回陶族,過幾日再來。
放齊和後羿一說,他也覺得這麼著妥當。看上去這是糊弄唐爺,可是不糊弄就救不下羲仲。救下羲仲探究天神的奧秘,對族人是件好事。日後,唐爺會慢慢明白的。他們合計過,讓羲仲天一亮就回返,後羿和逢蒙悄悄退走。
一旁觀天的羲仲聽見他們說話也湊過來。得知放齊是唐侯派來的,他熱淚盈眶,哽咽著說:
“大恩人,不是你們來救,我早沒命了!”
放齊握著他的手,安撫道:“你是幹正道事,讓你受驚了!”
羲仲沒再說客氣話,稍一頓,眼睛閃爍著喜氣,說:
“這一趟沒有白來,收獲可大啦!”
接著,不待放齊問他,便把心裏的話全倒出來。羲仲說收獲大,那是真的。後羿來後,他一心觀天,看清了星辰的方位走向,從天河的變化斷定天氣很快就要變冷。過去的說法沒有錯,千萬不敢再下種。他觀察了日出,又留意日落,還和他平日遠望的情形做過比較,發現日頭出山的地方正往南偏,落山的地方卻向北移。這麼一來,日頭在天空的距離就會變短,白晝也會隨著變短。他越說越興奮:
“這回我可弄清個大道理。原來天下的熱和冷都是它作弄呀!”他用手指著日頭,滔滔不絕地說:“日頭在天上的時分長,地上就熱;若是時分短了,還曬不熱就落下去,那地上肯定會冷。哈哈,沒想到天上和咱族人一樣也有規矩。我這才明白,咱們為啥敬天神,怕天神,因為人家天上那規矩管著咱這地上的事呀!咱的冷暖都捏在天神的手心哩!”
羲仲說得好不激動,手舞足蹈地指畫著說:“往後再想個法子,把日頭給咱拴在頭頂。它走不動,落不下山去,地上就會日日暖和。唐爺想讓啥會下種都能收回來,那該多好?”
看著羲仲得意的那樣子,放齊也替他興奮。他逗趣地說:“那日頭要是老在頭上不走,還不把地上曬著了火?”
可也是呀,羲仲不由得犯怔。怔了一霎,忙說:“不能讓它曬著火,熱夠了,咱就放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