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之上,群山林立,在這些靈山秀峰之間,數不盡的武學宗派,將華夏武林點綴得絢爛繽紛。
神州大地,武學繁盛,派係無數,既有真武、靈山這樣的頂尖大派、武林魁首,也有許多的小門小派,分布在神州各地,它們共同組成了如今這生機勃勃的神州武林。
太浩劍派,位於神州之西,渝州城西北方的群山之間,毗鄰武林大派’太白劍宗‘。太浩劍派與太白劍宗雖然名字相近,但卻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太白劍宗是神州武林劍修大派,是與真武觀和靈山寺齊名的武林巨頭之一。而太浩劍派隻是一個二流門派,這樣的門派在神州武林雖不起眼,但卻是華夏武林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是武林的中流砥柱。
太浩劍派由九座山峰組成,世人稱之為‘太浩九峰’。九峰位於秦嶺,和太白劍宗一樣,不過太白劍宗在秦嶺北麵,太浩劍派在南麵。九峰山勢險峻,叢林茂密,隻能由山間小路和吊橋往來其間。太浩劍派二百餘名弟子、仆役練武、吃飯、休息等活動皆是在不同山峰。浩仁峰是太浩九峰第一峰,也是最高的山峰,太浩劍派祖師給太浩九峰冠以“仁、義、禮、智、信、忠、勇、孝、悌”九字,借以警示後人。浩仁峰作為九峰之首,平日裏宗門議事皆在此峰。
此時,浩仁峰上,幾名身穿灰衣的雜役小廝正在打掃峰頂,這裏是一個巨大的廣場,可以容納數百人,是弟子集會時的場所。廣場以大理石鋪地,兩邊是幾尊龍虎神魔的石雕,廣場正前方是一座大殿。
“吱呀——”大殿那雕著各種浮雕的木門被打開,一名身穿白色長袍的老者從大殿中緩緩踱出。隻見這老者鶴發童顏,長須及胸,白眉齊頰,銀發隨風而飄。自有一股仙家風範。他,便是太浩劍派第三任掌門——靈浩真人。這是他的道號,至於他的真名,就連太浩劍派弟子也沒有幾人知道。
“守義,”靈浩真人走出大殿,站在門口,輕聲喚道。
旁邊一位仆役連忙放好手中的掃帚,快步走到靈浩身旁,恭敬答道:“有何吩咐,掌門。”
靈浩真人撫了撫自己的胡須,說:“你去浩勇峰將高肅叫來,我有事要對他說。”
“是。”那個叫守義的仆役應了一聲便轉身朝浩勇峰而去。
浩勇峰是太浩劍派弟子練武之地,太浩弟子每日在這裏或是熟練所學或是與同門交換武穴心得,以求精進。此時的浩勇峰上,百名身穿淡藍勁裝的太浩弟子正在練武,演武場上吼叫連連,黃沙漫天。
演武場東北角,一名同樣淡藍衣裝的青年正在與另一位弟子切磋。他身高五尺(一尺約為0.33米),蜂腰猿臂,容貌雖然不算十分英俊,但卻麵色堅毅,臉龐棱角分明,劍眉星目,非常耐看。他此刻正手持三尺青鋒長劍,一絲不苟的盯著麵前的對手。而他對麵的弟子與之相比就顯得矮了一頭,但卻同樣腰身挺拔,自有一番風度。
兩人對峙片刻後,那名稍矮的弟子長劍前指,擺好架勢,說道:“師弟,師兄準備好了,接招吧。”
話畢,師兄極速衝向師弟,劍尖直指其胸口。麵對這一劍,師弟也不驚慌,手腕一抖,挽出一個劍花,左腳前邁半步,身體下沉,三尺青鋒從下方斜刺向師兄的手腕。如果師兄不退,這一劍可以在他的劍刺中師弟前,戳穿自己的手腕。師兄隻好改變劍勢,擋開師弟的劍。
“好,師弟這一招‘斜月刺星’用得漂亮。”師兄雖退卻不惱,毫不吝惜自己的讚賞。
“斜月刺星”是太浩劍法中的一招,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其實並非什麼精妙絕倫的劍法,主要用於逼對方棄招自保。
聽到師兄的稱讚,師弟微微一笑,回道:“師兄過獎了,師兄能擊退我的劍,可見劍術又有精進,小弟自愧不如。不過師兄,熱身已結束,還請師兄全力出手,讓師弟見識見識。”
”好,既然師弟準備好了,那,接招吧!“
師兄話音剛落,便氣勢一變,長劍輕抖,劍身虛實變換,如毒蛇吐信,向師弟襲去。這一招名為“金蛇貫日”,同樣是太浩劍法中的招式。隻不過“斜月刺星”主守,“金蛇貫日”主攻。
麵對這詭異的一劍,師弟也麵色凝重,三尺青鋒橫檔在胸前,待師兄的劍快近身時,長劍橫掃,劍光籠罩身前大片區域,師兄這一劍被掃開,無功而返。這一式橫掃看似簡單,但卻十分考驗對時間的把握。
師兄退卻後,師弟抓住機會,反守為攻,青鋒一抖,左手背在身後,欺身而上。
“來得好!“師兄見師弟主動出擊,也不慌張,大喝一聲,手中長劍也以同樣的角度刺向師弟。
”叮——“兩柄長劍在空中相撞,發出刺耳的聲音。兩人皆無功而返,等到調整好後,又再次戰在一起。二人都是太浩劍派弟子,使用同樣的劍法和身法,內力也相差不大,你來我去,戰了快半個時辰,依舊難分勝負。周圍的弟子盡皆停了下來,未在演武場邊緣,觀摩這場戰鬥。演武場上,隻剩二人長劍相撞的聲音和粗重的喘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