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狗的演化
狗的祖先是狼,一直得到公認。但狗究竟起源於何地,在業界卻一直有著各種說法,不過最近根據有關人員的研究發現,現在全球的寵物犬極有可能均源自中國!
過去,有關專家都曾為狗的來源作過研究,並在以色列發現一塊有12,000年曆史的犬科動物顎骨,所以推斷狗隻源自中東。不過,根據最近瑞典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卻顯示寵物狗的祖先極有可能源自中國。
瑞典科學家在分析全球逾500種狗隻毛發樣本後,發現所有狗隻幾乎都有著相同的基因庫,而其中東亞狗隻的基因變異較多,故相信狗的祖先,很有可能源於東亞。這個研究結果已於《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人員指出,約在一萬五千年前,居於中國或附近的人類將野狼馴養成家犬,它們就是家犬的始祖了。後來隨著人類遷移,家犬被帶到歐洲,而在一萬二千至一萬四千年間,再由獵人從白令海峽帶到北美洲去,輾轉再帶到南美洲乃至世界各地,從此家犬便遍布於全世界,並繁殖出不同的品種。根據最新的基因研究結果,所有狗隻,包括美洲的紐芬蘭犬,甚至愛斯基摩犬,都是亞洲狼的後代。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推斷家犬的發展曆史大致如下:
15000年前:亞洲某部落馴養的首批狼,為家犬的前身。
14000年前:家犬隨人類遷移到世界各地,包括歐洲、非洲等。
12000―14000年前:狗隻散布至澳洲。
12000年前:狗隻在美洲和以色列出現。
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那我們什麼時候和它們結交的?分子演化的研究顯示不管是吉娃娃還是聖伯納,全世界的家犬都是演化自一萬五千年前東亞的狼。
家犬(Canisfamiliaris)最早出現於東亞,從野狼(Canislupus)馴養而來,然後傳播到全亞洲和歐洲,之後隨著人類在一萬四千至一萬兩千萬年前橫越白令海峽到了新世界。兩組研究小組在Science刊登了兩篇文章分別說明了新世界及舊世界家犬的起源和演化。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的PeterSavolainen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等人的研究顯示這五百年來的育種是造成不同品種家犬體型和樣貌全奇百怪的原因,而非不同的遺傳起源。
根據PeterSavolainen等人對舊世界犬的研究,馴養家犬可能發生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美國華府國家自然史博物館的JenniferLeonard和瑞典UppsalaUniv。的CarlesVila等人對新世界犬的研究也顯示更早的起源。根據德國發現的頷骨,已知最早的狗生活於一萬四千年前,但Vila認為狗和人在更早時期就生活在一起。他說道,他們發現在舊世界起源的狗被遷移的人類帶到新世界,在我們現在已知發展出貿易之前,人類就交換狗隻。
研究人員還不知道人類如何及為何馴養狗,但如果狗起源於一萬五千年前,那它們在幾千年的時間就散布到三個大陸上,它們繁衍和分化的速度之快,使Vila相信它們對人類一定大有用處,例如協助狩獵等,這使得前進新世界輕鬆些。Leonard認為狗也可用於守衛、交通等。
Savolainen等人分析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極地654隻狗的母係遺傳之粒腺體DNA。他們發現所有狗分成五群,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狗分作三大群,可以追溯到特定的雌狼。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四萬年前的一頭狼。遺傳多樣性在東亞如中國、泰國、柬埔寨、西藏、韓國和日本比歐洲、西非和北美極地要來得高,顯示東亞的狗是最古老的族群。之前研究人員認為中東是馴養動植物的中心。Savolainen說道,大多數較早的猜測專注在中東,但隻是根據少數考古發現的事實,即那裏也有其他動物的馴化。
狗的遺傳類型屬於狼的不同遺傳分支,顯示東亞的人類族群同時馴化了不同狼群成為家犬,Savolainen認為那些不是偶然的事件。
Vila等人則研究新世界的家犬是否是從當地的狼馴化而來的,又或者是與舊世界犬有極密切的關聯?他們比較了新舊世界犬的DNA,包括37個從化石裏取得歐洲殖民者帶來前的拉丁美洲犬和阿拉斯加犬的DNA。新世界犬和舊世界犬的關係比和美洲灰狼還近,它們的相似度顯示所有的狗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但一些拉丁美洲犬則與現代犬無關。他們結論道,歐洲殖民者顯然沒有把當地土狗用來育種。
大多數狗化石隻能追溯到七千年前,倫敦動物學會的馴養哺乳動物史專家認為一萬五千年實在是太早了。但Univ。California,LosAngeles的RobertWayne卻不相信Savolainen等人的結果,他認為狗在四萬年前就應該分化了,他相信更早的狗的史前史並未出現在考古證據裏。
不管人類和狗結交了多久,哈佛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BrianHare等人在同一期Science也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發現狗找到人類暗示的隱藏食物之能力比黑猩猩和狼還好。不管多大的小狗都能很好地依人類神情所指示找到食物,即使它們隻有微不足道的經驗。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但它們和人類的溝通能力連狗都不如。究竟狗的溝通能力是它們被馴養的原因,還是副產品,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從最近的化石中發現,最早的狗馴養發生在中東,至少是1000年前甚至是35000年前。一些科學家認為,馴化的過程首先是從出沒於人類居住區的狼開始的。有些人則認為,人與狼之間的最早接觸發生在人類要捕食狼,宰殺成年狼,並將其幼仔帶回養育。後來,遷徙的人類將它們從中東帶到了歐洲,同樣也進入了澳大利亞,成為澳大利亞野犬的祖先。
人類文明出現後,狗便常常出現在人類的藝術作品中。在伊拉克曾發現過公元前6500年左右的小型卷尾狗雕刻。在英國約克郡曾發掘出石器時代早期家犬的骨骼,而在捷克距今1000年的岩洞沉積物中也有相似的發現。美國發掘出來最古老的家犬遺骨,是位於愛達荷州,時間是公元前8300年左右的石器時代,印第安人遺址中的一處每周豹古洞所發現的中等和大型兩種類型狗化石。
馴養就是對野生動物逐步家養的過程,比如狗是由狼馴養的;雞是由野雞馴養的;豬是由野豬馴養的;等等。
狗的祖先是狼,後被人類馴化成家畜,這已基本成為科學界的共識。美國美國堪薩斯大學的考古學家達西?莫裏利用考古學方法得出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用遺傳學手段來研究狗的馴化並不妥當。
他在提前出版的2號《考古學雜誌》上撰文說,隻有當人類開始埋葬自己的“密友”時,才是狗被馴化的真正標誌。
莫裏對大量考古文獻進行梳理後,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共發現了50處早期人類“葬狗”遺址。他的研究結果顯示,已知最早的“葬狗”行為出現在距今1.4萬年前左右,地點是在如今的德國境內。莫裏還發現,1萬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葬狗”方式不盡相同。除了讓狗單獨下葬或使狗與狗葬在一起外,一些地方流行讓死亡的人抱著狗合葬。在如今的以色列境內甚至發掘出龐大的古代“狗公墓”,其中1000多條狗每條都被葬在單個墓穴中,而且狗尾都被卷往腿的方向。
莫裏在文章中說,狗被馴化的實質是一種“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在人埋葬狗的行為中得以清楚體現。他聲稱,自己的研究結果為人類最早什麼時候開始養狗提供了最有力證據。有此得出結論,狗可能最早於距今約1.4萬年前被人類馴化。
狗,人們對它是再熟悉不過了。它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與人為伍至今,忠實效勞,多才多藝,助人為樂,在與人類的長期相處中有著重要貢獻。法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曾把它譽為“人類最出色、最完美的戰利品”。
祖先遙遠馴養已久
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萬年前的始新紀。當時生活著一種體小尾長、善跑而又會上樹的早期新食肉動物――麥牙獸,它是熊、浣熊和所有犬科動物的原始祖先。麥牙獸在始新紀末和漸新紀世初,又分化為幾個分支:一支演變為熊;一支演變為浣熊;另一支演變為指狗和擬指狗(也稱黃昏犬),這一支在中新世進化為新獸狼,在上新世進化為脫馬克(又名“湯氏熊”)。一般認為,距今一千多萬年前的脫馬克是現今狗、狼及狐的直係祖先。到更新世和現代,狗的進化達到全盛。
2.狗的特征
狗一般全身披覆著毛,由頭、頸、軀體、尾巴和四肢等組成。前端是頭部,以兩眼為界可分為額部與顏麵部,額部較短,在頭部上方,內有發達的大腦。顏麵部較長,向前突出成口鼻。狗的鼻子特別長,約占顏麵的2/3,鼻內嗅神經極發達,嗅覺細胞密布於鼻腔內,嗅覺非常靈敏,其靈敏度經測定比人的嗅覺靈敏度高1200倍。其鼻腔很長,有利於對空氣中微細的氣味進行分析和鑒別。口鼻兩側有較硬的長毛,具有觸覺器官的功能。額部兩側有耳朵一對,通常短而直立,但也有的較大而下垂。耳由軟骨構成,柔軟而有彈性,能隨音波的方向轉動,狗的機靈與聽覺有密切關係,狗的聽覺極靈敏,遠遠超過人的聽力,可聽到頻率為5.5萬赫茲的聲音。但狗的視力較弱,每隻眼睛具有單獨的視野,視力僅為20―30米左右,狗的眼睛是色盲的,對顏色的分辨可說是無能為力。狗的頸部較長,高舉在軀幹的前上方,自由轉動靈活。
狗的軀幹由前肢和後肢支撐,使身體高離地麵,有利於奔跑,跳躍。背胸部內有心肺器官,腰腹部內有消化器官及部分排泄生殖器官,薦部(薦包括臀、骨盆、尾等部分)下為骨盆,容納著消化器官及排泄生殖器官的後段。胸腹部下有乳頭,一般為4―5對。第一對在胸部,其餘3―4對以一定間距排列在腹部。狗的腹部非常緊湊,向上收縮,俗稱上卷腹,有利於奔跑、跳躍、追捕。
狗的前肢以肩、臂與胸部相連,後肢與腰薦部相連,相連處肌肉發達,構成臀部。薦部後為尾,常卷曲在臀部上方,疾走時垂於體後,起平衡作用。前肢有5指,後肢為4趾,但有的品種具5趾,指(趾)端有鈍而直的鉤爪。鉤爪不像貓那樣可以伸縮,因此狗在水泥地上行走時,鉤爪敲擊地麵發出“嗦嗦”的響聲,狗用趾尖行走,為趾行性動物,除特殊訓練外,狗不能攀登,但可以跳躍。
狗的體形大小相差很懸殊,小的隻有3公斤左右,大的可達70公斤。它屬於恒溫動物,正常體溫為37.5―39.0℃,心率為80―120次/分鍾。呼吸為15―30次/分鍾。狗的壽命較長,為15―20年。
據聽說,犬100米的紀錄是5.925秒,是由一隻荷蘭灰犬在1971年創造的。這個速度遠比人類快得多,而且與賽馬的100米速度5.17秒很接近,就是一般的家養中型犬,其100米速度也不超過10秒,非常靈活。犬的耐力聞名於世,能連續奔跑幾十公裏。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傳令犬,僅用50分鍾就跑完了21.7公裏的路程。最著名的是在北極附近舉行的雪撬拉力賽,十幾條犬拉著幾百千克重的物品,在攝氏零下40多度,寒風刺骨的雪地上奔馳,而每天隻有短短數小時的休息。據記載,一隻犬在雪地上可拉動100千克重的物品。
犬的後肢骨路強壯,肌肉發達,因此,犬也是跳高能手,最高可跳過5米的障礙物。
(一)嗅覺靈敏
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
犬的嗅覺器官叫嗅粘膜,其麵積約為人類的四倍。嗅粘膜內大約有兩億多個嗅細胞,為人類的40倍,嗅細胞表麵有許多粗而密的絨毛,這就擴大了細胞的表麵麵積,增加了與氣味物質的接觸麵積。氣味物質隨吸入空氣到達嗅粘膜,使嗅細胞產生興奮,沿密布在粘膜內的嗅神經傳到嗅覺神經中樞――嗅腦,從而產生嗅覺。
犬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犬對氣味的感知能力可達分子水平。如當1立方厘米含有9000個丁酸分子時,犬就能嗅到,而在一般情況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約有268×10.e+16個分子。因此,犬感受丁酸的濃度為3.36×10.e―17二有人將硫酸稀釋千萬分之一時,犬仍能嗅出。
犬辨別氣味的能力相當強,可在諸多的氣味當中嗅出特定的味道。經過專門訓練識別戊酸氣味的犬,可以在十分相近的丙酸、醋酸、羊脂酮酸等混合氣味中分辨出有戊酸的存在。警犬能辨別10萬種以上不同的氣味。
犬的嗅覺在其生活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犬主要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鑒定同類的性別,發情狀態,母仔識別,辨別路途、方位、獵物與食物等。犬在認識和辨別事物時,首先表現為嗅的行為,如我們扔給犬某種食物時,犬總是要反複地嗅幾遍之後才決定是否吃掉。遇到陌生人,犬總要圍著生人嗅其氣味,有時未免使人感到毛骨悚然。犬根據留在街角的味道信息就可以知道在什麼時候,有人說犬的生活完全依賴鼻子,雖然有些絕對化,但以此來強調嗅覺對犬的重要性也不為過。
犬敏銳的嗅覺被人類充分利用到眾多領域。警犬能夠根據犯罪分子在現場遺留的物品、血跡、足跡等,進行鑒別和追蹤。即使這些氣味在現場已經停留了一晝夜,如果犯罪現場保護得好,警犬也能鑒別出來。人穿過的雨靴,雖經3個月之久,警犬也能嗅出穿靴的人。緝毒犬能夠從眾多的郵包、行李中嗅出藏有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包裹。搜爆犬能夠準確地搜出藏在建築物、車船、飛機等物體中的爆炸物。救助犬能夠幫助人們尋找深埋於雪地、沙漠及倒塌建築物中的遇難者。
(二)聽覺非常靈敏
犬不僅可分辨極為細小的高頻率的聲音,而且對聲源的判別能力也很強。據有人測試,它的聽覺是人的16倍。
它可以區別出節拍器每分鍾振動數為96次與100次、133次和144次。這對人而言,是難以想象的。晚上,它即使睡覺時也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對半徑1公裏以內的各種聲音都能分辨清楚。立耳犬的昕覺要比垂耳犬更為靈敏。犬昕到聲音時,由於耳與眼的交感作用,有注視音源的習性。這一特征,使獵犬、警犬能夠準確地接聽到的聲音為主人指明目標,以追蹤和圍攻獵物。
犬對於人的口令或簡單的語言,可以根據音調、音節變化建立條件反射,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犬完全可以聽到很輕的口令聲音,沒有必要大聲喊叫。過高的音響或音頻對犬是一種逆境剌激,使犬有痛苦、驚恐的感覺,以致躲避。當然,在犬做出錯誤行為時,為了禁止或糾正,可以用較嚴厲的口令。
(三)視覺較差
犬眼的調節能力隻及人的1/5―1/3.犬對物體的感知能力決定於該物體所處的狀態。固定目標,50米之內可以看清,超過這個距離就看不清了,但對運動的目標,則可感覺到825米遠的距離。犬的視野非常開闊,單眼的左右視野為100度―125度,上方視野為50度―70度,下方視野為30度―60度。它對前方的物體看得最清楚,但由於犬的頭部轉動非常靈活,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犬是色盲。在犬的眼裏,世界就如同黑白電視裏的畫麵一樣,隻有黑白亮度的不同,而無法分辨色彩的變化。導盲犬之所以能區別紅綠信號燈,是依靠兩燈的光亮度區別的。犬對灰色濃淡的辨別力很細微,依靠這種能力,就能分辨出物體上的明暗變化,產生出立體的視覺映像。犬視覺的另一個特征是暗視力比較靈敏,在微弱的光線下也能看清物體,這說明犬仍然保持著夜行性動物的特點。
(四)味覺遲鈍
犬的味覺器官位於舌上,但很遲鈍。吃東西時,很少咀嚼,幾乎是在吞食。因此,犬不是通過咀嚼慢咽來品嚐食物的味道的,主要是靠嗅覺和味覺的雙重作用。因此,在準備犬的食物時,要特別注意食物氣味的調理。
犬具有很強的智力,能夠領會人的語言、表情和各種手勢,有時會做出令人們驚歎不已的事情。如通過訓練,能計數、識字等。
犬的時間觀念和記憶力很強。在時間觀念方麵,每一個養犬者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到喂食的時間,犬都會自動的來到喂食的地點,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如果主人稍顯遲鈍,它就會以低聲的呻吟或扒門來提醒你。
在記憶力方麵,犬對飼養過它的主人和住所,甚至主人的聲音都會有很強的記憶能力。如在英國,有一隻犬從收音機裏聽到它闊別近10年的主人的聲音後,馬上站起來走到收音機旁專注的傾聽著,直到長長的一段話結束後,才若有所失的帶著悲傷的神情,默默地離開收音機。
像人類一樣,每條犬也有特定的性格。有的犬活潑好動,聰明伶俐;有的犬文靜安詳,聽從命令;有的犬粗狂強暴,喜好爭鬥;有的犬則膽小懦弱,反映遲鈍。能夠準確地掌握每條犬的性格特征,對於犬的挑選、訓練及飼養具有重要意義。犬的性格的形成與遺傳以及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有關,其中遺傳是很主要的原因。動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受大腦神經的支配,大腦神經的基本活動過程表現為興奮和抑製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強弱,是否均衡,以及兩者相互轉化的靈活性如何,就決定了犬的不同“性格”。
3.狗的分類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屬於哺乳綱,肉食目,犬科。生物學家研究認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雜交而產生的。經過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長時間的馴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繁多的品種。據聯合國統計,現在全世界約有5億條狗,我國大約有1億條。
從古至今狗始終是人類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從邊境巡邏、緝毒、偵破案件、救護傷員到為盲人引路、與主人做伴,處處都有它們矯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幾乎在世界各國都受到寵愛和保護。各種各樣的狗協會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多專門為狗設立的服務性機構。以前,為了控製狂犬病對人的威脅,我國曾實行滅狗的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通過接種疫苗已經能很好地控製狂犬病。所以近年來各大城市也逐步改變了過去那種一味滅狗的非人道做法,並針對養狗製定了一係列比較客觀、合理的規章製度,使我國的養狗事業正逐步走向科學化、法製化。
犬的品種很多,其體格大小差異可在20倍以上。犬體最高的可超過1米,最矮的隻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一130千克,最輕的犬隻有1.5千克。犬的體格雖然差異較大,但解剖構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塊骨頭,這些骨頭不但構成了犬體堅固的支撐係統,對內髒器官具有保護作用,而且是能夠疾速奔馳的基礎。犬的肌肉發達、強壯,使它不但能快速奔跑,而且耐久性好。
寵物狗的種類有很多,下麵簡要地介紹一下,使你對寵物狗的種類有進一步的了解。
1.純種犬或雜種犬
純種犬:純種犬外型較優美、體態較勻稱,較適合室內賞玩用或特殊飼養目地;且純種犬經多年來品種改良,依其品種的不同,其個性、功能性、體型也各有特色。
雜種犬:一般人會認為雜種犬抵抗力較強、較容易飼養。
2.狗狗體形分類法
世界犬類可以按體形可以分為:超小型犬;小型犬;中型犬;大型犬;超大型犬。
超小型犬:是體形最小的一種犬。是指從生長到成年時體重不超過四公斤,體高不足25厘米的犬類。體型小巧玲瓏,格外受人寵愛,是玩賞犬中的珍品。也稱“袖犬”“口袋犬”等……
超小型犬有:吉娃娃,拉薩獅子狗,法國玩具貴賓犬,博美犬,臘腸犬,馬耳他犬等……
小型犬:是指成年時體重不超過10公斤,身高在40厘米以下的犬類。小型犬體形適小型犬有:北京獅子狗,西施犬,哈叭狗,冠毛狗,西藏獅子犬,小曼徹斯特犬,獵狐犬,威爾斯柯基犬,可卡犬,格備犬等……
中型犬:是指犬成年時體重在11―30公斤,身高在41―60厘米的犬種。中型犬體型了,這種狗天性活潑,有著象羊般卷曲的體毛,它最愛幹的較大,活動範圍較廣,勇猛善鬥,通常作狩獵之用。通常用鏈條拴著或著關著。這類犬分布了廣,數量最多,對人類的作用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