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貓的演化
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非洲尼羅河流域,土壤肥沃,種植小麥、大麥等農作物,但當時老鼠橫行,糧作物損失巨大,古埃及先民發現野貓有捕鼠習性,就開始馴養貓捕鼠。1980年考古學家在埃及發掘出一座大陵墓,奇怪的是它不是安葬人的,而是安葬了18萬隻貓,其中不少貓被製成木乃伊,裝在金銀鑄成並鑲有寶石的匣子內在瑞士巴塞爾市的世界上唯一的貓博物館內,至今還保存多具5000年前的埃及貓的木乃伊。1992年發掘的埃及十八王朝時代(公元前1358~前1348年)的墓穴中,有一幅石雕畫,在一張座椅下一隻小貓擁抱著一隻大肥鵝,一隻貓在與猴嬉戲,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關於養貓的圖文記載,這也十分明顯地說明當時貓和鵝均作為家畜被飼養。因此,可以說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馴養貓的國家。
貓,發源於古埃圾,在那個時代,因為古埃圾王國裏的老鼠眾多,所以他們馴服了野貓開始為人類捕捉老鼠。在短短的幾年內,古埃圾的老鼠已經基本不多了。後來因為貓長的靈巧可愛,而被他們當寵物養。
後來埃圾國開始把貓當作是他們女神的化身,並且開始崇拜它們國王還下了道命令:凡是殺貓者,無論是否故意,都將遭受到極刑。如果貓是自然死亡,側貓主人以及有關家人必須剃掉眉毛並實施安葬。
在那個時候,貓是一種最高貴的動物,他們還專門設了座別墅,專門為流浪貓提供服務和照養,而且有專門的侍從。在那裏,環境幽雅,食物豐盛,是所有貓的“天堂”!
後來,有領國知道了埃圾有這麼一種可愛的動物,於是他們派來了使者,並且帶了很多的禮物,要求換取一些貓帶回國收養但是埃圾國王拒絕了。為了表示友好,也給了那個國家的禮物,當然並不是貓。
使者走後,埃圾國王下了一道命令:凡是將貓轉賣給其他國家或著走私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那個國家並不死心,於是他們派人偷偷的在埃圾弄了一些貓,又連夜回國帶回去。於是這種動物開始流傳到了其他國家。
後來埃圾國王也開始和外國來望,並且開始給他們送禮物――貓,埃圾王國的最重最表示友好的一種貢品!
在那個時候,貓已經逐漸的被人們忘記本來養他們的目的,貓已經完全的變成了寵物,不再捕捉老鼠。於是老鼠又開始死灰複燃,那個時候“鼠災”,“貓災”同步進行。
他們對待貓的崇敬,有如對待神的使者一樣。甚至不亞於中國對“龍”的敬重!
也不知到了哪個時代,其他國家開始入侵埃圾,他們對付那個國家的某些城市甚至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勝利!原因就是他們每個士兵手裏都抱著個貓,以貓來做肉盾來對付埃圾王國的城市!埃圾的守城士兵哪裏敢下手來對付拿著貓做肉盾的攻城士兵呢?無奈之下,他們隻好放棄城市,全軍撤退!因為他們對貓的信仰有如對神的尊敬,所以他們不敢殺任何一隻貓,隻好放棄城市!
在那個時候,社會動蕩時期,為了貓而放棄城池的國家,除了埃圾,還會有哪個國家呢?
這個曆史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人類的祖先們是如何看重動物的。在古埃及,不但他們尊敬貓,愛護貓,而且也保護其他動物。隻不過他們對待其他動物沒有對待貓那麼敬重而已!
遠古時貓與狗是親戚,據說,在約6000萬年以前,有一種食肉獸是貓的祖先。這種食肉獸不久便滅絕了,但是,它分化出來的食肉獸在不斷演變,演變成貓科動物、狗科動物、熊科動物、鼠科動物、狗科動物等等、這樣看來,貓與狗還是同一個祖先,貓與狗有著親戚關係。
埃及人6000年前飼養家貓從新石器時代遺跡中發掘出一種貓的化石看出,這種叫做利比亞山貓的化石,更接近於家貓。它是在6000~700O年的時候,生活在有人居住的部落附近。
家貓的起源,據說是古代埃及人在4000~6000年前,將利比亞山貓抓回來飼養開始的。當時作為農業國的埃及,偷吃糧食的老鼠不斷增多,鼠害嚴重,而貓能捕殺老鼠,伺養家貓因此就受到重視。
古埃及人將貓奉為神明開始飼養貓時的埃及人,以為貓是神的化身,是聖物,進行崇拜。比如,古代埃及王朝時代製作的貓的青銅像,便作為聖物供奉。愛的女神的半身雕塑像,也是人的身軀貓的頭。當時的古埃及,禁止將貓攜帶到國外。貓若是死了,要做成木乃伊隆重地埋葬。
後來,還是個斷有人不聽禁止的法規,將貓攜帶到國外,傳到歐洲,傳到亞洲。阿拉伯人用金子做成貓像來供奉。北歐人又編出有關貓的神話,神話中美與愛的女神浮列娜乘坐著貓們拉的車。貓處在受人崇敬的環境之中。
貓曾一度被虐待貓被神化的事與貓不可思議的生態人有關係。比如白天與黑夜,貓瞳孔的變化,古埃及人認為貓的眼睛是隨著太陽升落而變化。貓旺盛的繁殖能力,獵捕老鼠時的機敏,貓平日優美的身姿,這些對信仰貓著感到心安理得。
但是,貓的這些生態狀況,卻激怒了一些不怕神的人。時逢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盛行,他們認為被神化廠的貓的性格,正是惡魔的化身。貓在黑暗中眼睛發光,走路沒有聲音和越來越逼近的身影,正像是當時人人都害怕的魔女的樣子。而且,不僅認為貓是惡魔的化身,就連飼養貓的人,也被判斷是魔女。於是,國王下命令,在國內對貓進行大虐殺,這種虐殺繼續到舊世紀。後來,由於沒有貓,老鼠便開始大量繁殖,以致於在歐洲發生了鼠疫大流行。對貓的虐殺大約持續了300年,貓經曆了苦難的歲月。之後,才又認識到貓並非是惡魔,又恢複了貓生的權利。
貓現在在全世界廣泛分布,當然是山人們傳送去的。在歐洲對貓進行大虐殺之前,貓就作為守護船上糧食的重要角色,生活在船上了,也因此難於捕盡殺絕。
家貓是由野貓演化而來的。據《辭海》生物卷記載:歐洲家貓的祖先是非洲山貓,亞洲家貓的祖先是印度沙漠貓。古生物學家在南歐和北非的古代地層中發現了眾多的野貓遺骨,推測它在上新世冰河期就已經是足跡遍布的野生動物了。
野貓的馴化為家貓的曆史有多久,有兩篇考古學報導值得注意。一篇報導是在約旦傑裏科陶器前期地質層中發現的公元前6700年的貓齒;另一篇報導是在印度河穀史前遺址發現的?的公元前2000年貓骨化石,但它們究竟是野貓還是家貓,考古學家尚有爭議。
貓的名稱主要來源於近東和北非地區。古埃及人稱貓為珀斯和珀賽,是以巴斯特女神的化身而得名。土耳其人稱貓為“塔比”,係由土耳其古代文字utabi轉意而來,它是巴格達王朝一位王子的名字;在北非地區伊斯蘭語稱貓為卡特;在阿拉伯國家稱貓為誇特,語言學家把它作為家貓起源的依據之一。貓的拉丁語名字叫Cattut,顯然來自伊斯蘭語。這個名字在公元前四世紀時已經廣泛流行它的意思就是“食肉的黃毛動物”。
古埃及是家貓最早的馴化地區,考古學家認為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第一王朝時期已經開始馴養家貓。推測最初是在農村由於它的補鼠行為而受到農民的保護而使飼養繁殖,但直至埃及十八王朝時期(以元前1358~1348)才成為馴化的家貓。公元1922年在尼羅河畔底比斯古墓出土的石雕,描述在一張座椅下一隻貓擁抱著一隻肥大的鵝,有一隻頑皮的猴子跳躍著與貓嬉戲。顯然貓和鵝都已經是經過馴化的十分溫順的畜禽了。
盡管貓在埃及馴養的時間很久,但相鄰的南歐和北非地區人們在相當長的時期從未聽說或見過貓。主要原因是埃及人把貓崇為神,是月亮女神巴斯特的化身。對貓加倍愛護並嚴禁出口。有一則故事說,埃及人用貓捕鼠,而隔海相望的希臘人對付鼠害仍然依靠貓頭鷹。
遠航的希臘商人在埃及港口偶然看見這種奇怪的動物,並且聽到了很多關於貓補鼠的奇聞立即向希臘國王報告了它的形狀和用途。國王命令不惜重金把貓買回來,這一要求就遭到埃及國王的堅決拒絕。希臘國王秘密地向埃及派遣奸細,在埃及的城市和鄉村千方百計設法捕貓。但這種企圖很快就被埃及人識破,埃及國王頒布了偷貓處斬的法令,曉諭民間嚴加看護,凡丟失貓的人也要嚴懲。還建立一係列的保護貓的專門機構。在地中海沿岸港口布署偵探,搜集希臘人盜貓的情報。這很像是一個有組織的反間諜網,以致在長達好幾個世紀的時間裏,沒有能讓一隻貓從埃及偷運出去。
隨著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被視為神的埃及貓還是通過商業渠道傳入其它國家。據說後代的埃及國王僅隻向友好國家贈送埃及貓。並附加有一個條件,即遠往國外的貓要嚴加保護到達規定年限還必須健壯完好地送回來埃及。考古學家曾在與埃及毗鄰的巴勒斯坦萊基什地區古跡中發掘出公元前1700年像牙雕刻的貓形藝術品,它和埃及馴養的貓形狀完全相同。在地中海克裏特島發現公元前1100年的陶製貓頭塑像;在重要的商業貿易港口海塞堡發掘出公元前7~10世紀時期大量的家貓遺骨。這些可以作為a貓向地中海沿岸國家早期傳播的重要史證。大約在紀元前後的幾個世紀裏,隨著連年不斷的頻繁戰爭和日益增加的商業交往,家貓在地中海沿岸和近東一些國家廣泛傳播開來。羅馬帝國時代貓已經可以作為商品自由買賣隨意繁殖。在希臘雅典城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雕刻有貓形的墓碑;在意大利南部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紀的貓像遺骨,以及鑄造有貓形圖案的各種銀飾,都表明貓在這一地區已成為比較普遍的家養動物。
在東方,印度河穀是貓的最早馴化地區之一,但可以佐證的實物還不多,僅隻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梵文裏曾提到家養的貓。
中國馴化家貓的時間略晚一些。據《禮記?郊特牲》記載,每年春季天子舉行大蠟禮時,在“蠟祭八神”中有貓神。因“古之君子,使之報之一迎貓,為其食田鼠也。”祈求貓神保護莊稼免遭鼠害。考古學家認為,這種所迎之貓,並不是家貓,而是一種野貓,古代稱為狸。中國?食弁W捕鼠的記載見於春秋戰國時間。“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韓非子?楊權》篇;“以狸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狸處堂而眾鼠散”《呂氏春秋》。表明馴狸捕鼠已是當時常見之事。漢時仍稱貓為狸。《說文訓》漢代劉向著《說苑》談到養狸補鼠,在民間可以很便宜地買到捕鼠的“百錢之狸”。大約自隋唐以後,馴化的貓逐漸被稱之為狸奴、狸貓,以至於噯稱為貓妮、貓咪等等。唐宋古墓出土的壁畫和陶瓷藝術製品,顯示了家養貓婀娜多姿、溫順可親的美麗形態。
日本的貓是從中國引進的。盡管日本人對貓的神話般的傳說已持續幾個世紀,但直至公元十世紀貞元年間,圓融天皇以重金從中國購得第一對白貓,當年就在京都王宮裏生了五隻小貓,天皇詔諭?們享受與皇族子孫同樣的待遇,給予特殊喂養,還頒布了關於保護和貓的法令。
在人類的長期馴養下,家貓的足跡已遍布世界,成為家喻戶曉的珍畜。但是,生物學家認為,家貓並不像其它家畜那樣過分地依賴人類生存和共命運。?隻是在牧民定居以後才進入人類生活並分享人們的勞動產品。至今?們仍然保留著獨立生存的本領,而且習慣於夜行或漫遊生活並很容易地和野貓交配。所以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指出:“貓在許多情形下必須大部分自謀生活和逃避各種危險,但由於使貓交配是困難的,人在實行有計劃選擇方麵便毫無成就,而在實行無計劃選擇方麵,大概也很少成就”。家貓一旦脫離人的飼養,會很快地野化而恢複其原始祖先的性狀、膚色和習性並重新成為野貓。達爾文在著作中敘述他曾看過不少家貓逸散後野化的情景以及家貓和野貓雜交產生的後代。
雖然貓的祖先早在一千二百多萬年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但是它們被人類飼養的曆史大約隻有四千年。古埃及人首先用貓來控製穀倉裹的害蟲,但是有證據顯示:早在這之前,野貓己與人類共同居住在洞穴及村莊內。在埃及,貓被尊為狩獵者,而且將之神化,視為女神巴士特的化身。後來其它文明古國也開始飼養貓。腓尼基商人把馴貓帶到意大利。就這樣,貓從意大利開慢慢散布到個歐洲及竿美洲新大陸去。中世紀有段時期,有人把貓和邪惡相連起來,因此受到迫害。到了十八世紀,作為家庭寵物,貓變得非常受人歡迎。以致它們的足跡遍布世界每個角落。
現今,家貓同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全球除南極以外的各大陸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家犬的品種多年來受到人類的直接幹預。而和家犬不同的是,家貓的物理特性從4000年前馴化後就基本保持穩定。和野生貓科動物類似,家貓的骨骼結構適於它們突然爆發的速度和超級靈敏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貓的動作總是十分幽雅而流暢。貓的腿細長但十分健壯,胸腔狹長,表皮鬆散。肩胛骨寬鬆以保證其在任何速度時的柔韌性,腕骨靈活以保證其在捕食和在狹窄平麵是行走的靈敏度。
貓的觸覺十分靈敏,全身都分布有觸覺器官特別是腳墊和觸須處。因為貓屬於夜行動物,它們可移動的觸須可以幫助它們感知周圍的環境。大部分知道貓兩頰的胡須,觸須生在下巴、眼睛上方和前肢後方。
貓可以發出各種聲音進行交流,例如問候的吱吱聲、喵喵聲和咕嚕咕嚕聲。貓是如何發出咕嚕咕嚕聲一直是個謎,但一些人認為喉嚨和隔膜肌肉震動發出的,還有人認為是前腔大靜脈的震動導致氣管震動發出的聲音。咕嚕聲並不總表示滿足,也可能預示著緊張或身體外傷。
貓的眼睛很大,它們的視角很寬闊。貓也是雙目彩色視覺,瞳孔可以迅速變換大小以適應黑暗,貓眼的後麵是名叫tapetum-lucidum的光反射層,就是它讓貓眼在夜間發光。貓的耳朵大而直立,肌肉發達,所以可以每一個可單獨移動。
貓總可以用四肢著陸。當它們下落時,兩耳中間的器官(用於監控平衡)和視覺一起提供方位信息。富有彈性的肌肉可以保證頭的轉動然後帶動整個身體。貓的頭骨很小,臉短。它們的牙齒用於抓握、撕咬和切割。舌頭上布滿了舌突。
現在被確認的家貓品種大約有40種。最小的貓體重大約2~3公斤(5~7磅),最大的大約7~9公斤(15~20磅)。
貓家族的進化是當大陸還連在一起時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完成的。因為澳洲在貓進化前已經從大陸分離而且兩者之間沒有大陸橋連接,所以貓非澳洲本土物種,南極大陸的情況也類似。最早的貓科動物出現在4千萬年前。3800萬年到2600萬年前,出現了一種被稱作Pseudailurus的看似現代家貓的食肉動物。家貓的祖先Pseudailurus也有靈活的肩胛骨、脊骨和尾巴,生活在北美和歐洲大陸。
在被馴化之前,小型野貓在從蘇格蘭到南美以及從葡萄牙到高加索的廣大地域均有分布。4000到5000年前,埃及人在尼羅河畔定居,老鼠開始在人類生活的附近出現。大部分人認為相對野性較小的非洲野貓也來到人類附近,並完成了自我馴化的過程。因為貓可以幫助控製齧齒目動物(和蛇)的數量,所以對人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羅馬人在遷移的過程中始終都沒有忘記貓。
小型貓科動物包括家貓都會獨自捕食。盡管它們不屬於群居動物,但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也可以群居生活。公貓和母貓一般在6~7個的時候達到性成熟,但在春夏兩季也會成熟的更早。有些品種,例如一些東方品種(如緬甸貓、暹羅貓和巴厘貓)性成熟更早,四個月時就可能產仔。公貓全年有繁殖能力,而母貓每年可以產下3~6胎。懷孕期大約68天,每胎2~10隻。新生的小貓看不見、聽不見、沒有自理能力,出生後小貓8~10天後睜開眼睛,母乳喂養6周左右。
根據各國情況不同,家養動物包括貓可能受到國家級、州級、省級或地區法律法規的保護。而有的國家則沒有相應的法規。因為沒有國際認同的人道主義標準,現存的法規很難執行。幸運的是,全球大部分地區貓的社會地位都受到了肯定。20世紀,貓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伴侶動物之一。一些人認為毛可以照料自己,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它們已經被馴化,貓需要人類的照料和保護。它們安靜知足和愛玩的天性都受到人類的喜愛,它們同時也比較獨立。
家養貓狗並沒有滅絕的威脅,但某些稀有品種的數量十分稀少。相反一些品種數量過剩流浪街頭成為它們遭受的主要威脅。
殘忍虐待是另一個問題。在一些國家,流量貓、被遺棄的貓和農場飼養的貓被用作商業和人類消費。根據中國動物福利機構CatZone的數據,廣東省冬季每天會有1萬多隻貓被殺,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貓可能被活著扔到熱水中或在死之前遭受折磨。另外集中飼養或惡劣運輸條件下貓還要承受巨大壓力或傳染疾病。
虐待和隨意丟棄是另一個主要問題。冷漠、忽視、資源匱乏、缺乏獸醫服務等都是照料貓狗麵臨的問題。另外由於缺乏足夠的有關照顧貓狗的知識、對貓狗行為的了解不足等也增加了丟棄的比率。由此產生了流浪貓狗、及流浪貓狗數量過剩的惡性循環問題。類似於斷尾、斷耳、截除狼趾等手術在全球依舊盛行。通過提高公眾意識、鼓勵立法以及教育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一些國家允許飼養貓狗用作食物、皮毛或醫藥中的滋補品。為賺取高額利潤,飼養貓狗作為寵物出售在國際上也十分流行,但同最基本的動物福利理念相衝突。貓和狗都不應該作為商品大規模繁殖並在市場買賣。
2.養貓曆史
家貓是由野貓經過人類的長期飼養和馴化而來的。貓被馴化的確切曆史還不太清楚,在中國的早期曆史和出土文物中也沒有找到確切的記載和考證。中國有曆史記載的年代約有3000年。中國“禮記”、“呂氏春秋”等史書有關於貓的一些記載,並有“相貓經”、“貓苑”等古籍文獻留傳後世。唐代便有海州貓、射陽貓、簡州貓等各種記載。唐代女皇武則天很喜歡貓,她專門在宮中收養了許多種類繁多、色彩豔麗的家貓,甚至馴練貓進行雜技表演來取樂。唐代“簪花仕唐女圖”裏就繪有武後鬥貓取樂的場麵。明代養貓已很普遍,無論平民或貴人都喜歡養貓。京劇《狸貓換太子》則是描寫發生在宋代的一出悲劇。
貓在埃及和西亞古國的曆史比較早,據說古埃及人認為,動物是神靈的化身,當年的國君每天都要描眉畫鬢,塗紅抹綠,將麵部化裝成各種飛禽走獸的嘴臉,貓臉便是這些君主最喜歡的臉譜。一旦貓“壽終正寢”,人們還要用具有防腐和抗蝕作用的香膏、香油塗抹貓屍。在瑞士巴塞爾市的貓博物館裏,至今尚保存有多具50000年前的埃及貓木乃伊。雖然古埃及文化時期,貓被人類馴化飼養,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曆史,但貓被馴化和廣泛的飼養,比馬、犬等動物來要晚得多。19世紀末,人們開始把貓當作實驗動物,廣泛地應用於醫學等方麵的研究。
根據有關文獻記載,是羅馬人把貓帶到了歐洲,羅馬人把貓看得很高貴,把貓看成是自由的象征,並把貓帶到了英國。所以在英國羅馬時代的別墅的遺跡周圍,曾發現有貓的骨頭。在4世紀至7世紀各民族的大遷移中,貓也隨之遷移,並從北歐一直到亞得裏亞海這片土地上定居下來。在公元10世紀以前,在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時期,雖然此時的貓已經被較普遍的飼養,但是大多是將貓當作寵物或玩物喂養,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沒有更多地、較大範圍地把貓用於捕鼠。這可從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古墓出土的有關陶器和浮雕中得到驗證。直到公元10世紀時,貓在歐洲才開始成為特有的捕鼠動物。在11世紀至13世紀中葉,歐洲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十字軍征戰,篤信上帝的騎士由巴勒斯坦歸來時,把貓帶回了歐洲。此時歐洲老鼠大量繁殖,並造成了可怕的出血性鼠疫和霍亂的大規模流行。正當人們束手無策之時,人們想到了貓,因為貓能消滅鼠疫病原攜帶者和傳播者――老鼠。貓果真沒有辜負人們的信任,製服了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