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謀略四 把握生命中的機會(1 / 3)

時機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機遇是一個美麗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悄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歎息,她卻從此杳無音訊,不知何時再現。

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機遇無處不在,關鍵看你是否有一雙善於洞察的眼睛和敏捷的身手抓住它。一旦抓住了她就能事遂入願。從此與成功共舞。但你與機遇失之交臂就隻能平平庸庸的過完一生了。

機遇是世界富豪成功路途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機遇。一個人若是有本領,有實力,而且勤奮刻苦,卻沒有遇上合適的機會,就像一個人經過艱苦跋涉,來到了一座富藏金礦的山下,隻能在山下轉悠,因為沒有人給他指點進山的道路。但這時他若遇到一位仙人,握著他的手引他人山,他便如虎添翼,離奪目的寶藏越來越近了。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時機就是一種巨大的財富。

約翰·洛克菲勒,世界著名的石油大王,在談到他的創業史時,隻說了一句話:“壓倒一切的是時機。”

21歲的時候,洛克菲勒隻身一人來到賓夕法尼亞州考察石油的生產情況和行情,洛克菲勒看到這“黑色的血液”,憑直覺他認為這東西將有不可估量的前途,於是他決定在石油領域好好地幹上一場。

洛克菲勒來到產油區調查了好幾次,他密切地注視著石油的行情,而他的合夥人克拉克卻早已等著不耐煩了,他催促著洛克菲勒馬上進行投資。“現在還為時太早。”洛克菲勒平靜地說道:“他們隻知道一個勁地挖油,而根本不考慮到市場,照這樣下去,不出多久,一定會供大於求,油價一定會跌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當時的石油需求量很少,但是盲目開采出的石油又太多,這樣造成生產過剩,油價一跌再跌。由每加侖0.22美元跌到0.13美元,沒過多久又跌為1桶0.35美元,桶有42加侖,這就是說,每加侖石油賣不到10美分。

一桶油才賣0.35美元,而運費卻要花去3美元,運輸也成了石油滯銷的一個原因。

洛克菲勒具有智慧的頭腦,對市場的深入了解使洛克菲勒開始踏上成功之路,他了解到產油地正在計劃修建鐵路,鐵路一旦修成通車,運輸費自然會減少許多。此時不出手何時出手呢?於是便找克拉克商量一同投資原油。

不管洛克菲勒如何勸說,如何分析時勢,克拉克就是不願意投資。

他和克拉克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了。克拉克是個保守的人,隻熱衷於既有的成果,畏首畏尾,對敢於創新的洛克菲勒來說無疑是塊攔路的石頭。最後他們終於鬧翻了,決定將公司賣掉,而由兩人中出價最高的人獨立掌管。

洛克菲勒抱定了必勝的信心,因為他知道,石油工業是一個前途非常遠大的領域,不管花多大的代價,一定要掌握公司的領導權。最後洛克菲勒終於以7.2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安德魯斯——克拉克石油公司。

他把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擴充了煉油設備,日產量增至500多桶。

那一年,洛克菲勒才剛滿26歲,但是他憑著審時度勢的能力建立起了克利夫蘭規模最大、銷售總額最多的煉油廠。

這就是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區別。有的人對機遇視而不見,而有的人卻善於把握機遇,在事業發展上暢通無阻。

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許多條交錯往複的路,而機遇就像是在每條道口旁的路標,指引著善於把握時機者踏人成功之途,而拋棄無所用心者於迷茫之中。

在風險中獵取機遇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人人都會說這句話,但有很多人隻有等到機會從身邊溜走之後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關鍵要看你是否是一個有心人。那些拯救自己的人自然是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高手,而且他們慣於在風險中獵獲機遇!

機遇常與風險並肩而來。一些人看見風險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機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這種人往往在機會來臨之時踟躇不前,瞻前顧後,最終什麼事也幹不成。我們雖然不讚成賭徒式的冒險,但任何機會都有一定的風險性,結果因為怕風險就連機會也不要了,無異於因噎廢食。

成功人士都有一雙敏銳而智慧的眼睛,也有冒險的精神。他們憑自己出眾的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個善於在風險中投資的人。

J.P.摩根誕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後從英格蘭遷往美洲大陸。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可以說,約瑟夫·摩根是靠膽識發家的。一次,紐約發生大火,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大火賠償金,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使約瑟夫淨賺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年輕時便敢想敢做,頗富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57年,摩根從德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徑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半價優惠給你。”

“半價?什麼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可是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已破產了。這船咖啡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才找您談的。”

摩根跟著巴西船長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還不錯。想到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發出電報,可鄧肯的回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過他又覺得自己太冒險了,鄧肯商行畢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