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對陝北淤地壩養魚發展的思考(2 / 2)

淤地壩養魚一年投放一次魚種,魚類主要靠自然生長,輔以人工喂養。這就要求我們要結合當地實際,選擇適宜淤地壩養殖的魚種進行投放,切不可脫離實際,盲目放養。具體應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應選擇耐寒的魚種。陝北地區相對於南部地區氣候較為寒冷,熱帶魚種無法自然越冬,因此應盡量選擇廣溫類、耐寒性較好的魚種,確保一年四季能自然生存。二是應選擇以食草為主的魚種。淤地壩中水麵周圍的雜草較多,魚類可自然攝食,而且周圍空閑地多,十分適合種草養魚,這樣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綠化了環境。三是應選擇上中層魚類搭養,盡量少放底層魚類,以便於捕撈。淤地壩由於集雨麵積大,山洪衝入壩中的有機質多,水質一般較肥,搭養花白鰱等中上層魚類,既可利用其控製水質,也容易捕撈。

二、解決好管理問題

淤地壩多建在流域麵積較大的溝壑內,部分工程距離村莊較遠,一旦投入魚苗,管理難度較大。因此,各地應結合實際出台一些相應的管理辦法,加大對淤地壩養魚的管理工作。一是要嚴格執法。認真貫徹《漁業法》及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法行政,照章辦事。特別是漁政工作人員要經常深入到各淤地壩去巡邏、檢查,發現有亂釣魚甚至電擊、炸魚的不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切實起到保護漁業生產及震懾不良行為的作用。二是要落實專人管理。對於距離村莊較近的淤地壩,在發展養魚期間可指定一戶村民具體負責淤地壩的管理工作,漁業管理部門可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報酬。對於距離村莊較遠,當地群眾無法管理的淤地壩,則需落實專人進行管理,確保養殖效益。三是可實行租賃或承包責任製。對於一時無法落實管理責任的淤地壩,則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將淤地壩的水麵租賃或承包給懂技術、有經驗的人員進行發展。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實行股份製或合作經營的方式加強對淤地壩的養殖利用。

三、解決好防病問題

淤地壩的水源主要來自降雨,幹旱季節進水少,流動性差,容易誘發魚病。因此,在利用淤地壩發展養殖期間,一定要加強病害防治,確保健康養殖,科學養魚。一是要堅決杜絕石油開采等工礦企業生產、生活汙水汙染水源,有關部門也不得在淤地壩附近審批石油開采、地質勘探等可能造成水源汙染的生產活動,確保壩水純淨,減少魚病發生。二是準確計算水體麵積,合理確定養殖密度,實行輪捕輪放,綜合利用,涵養水源。三是要提高養殖技術,增強水環境保護意識,教育群眾不得在水中隨意洗衣服及農具,降低人為造成水質汙染的幾率,達到既養魚又養水的目的。

四、要解決好捕撈問題

淤地壩多建於地形較為複雜的溝道,支、毛溝較多,捕撈難度較大,不少地方由於捕撈技術跟不上,導致壩中之魚多年不能上市,效益大打折扣。因此,解決好淤地壩養魚的捕撈問題是關係到漁業生產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具體講,應抓好兩方麵的工作。一是要組建一支專業的捕撈隊伍。通過技術培訓、實地訓練等形式,提高捕撈技術和捕撈水平,保證淤地壩中的成魚能夠及時捕撈上市。二是要配備充足的捕撈設施,特別是對魚網、捕撈船等必備的器具和設施一定要足量配備,盡可能滿足捕撈需要,從而為淤地壩養魚的捕撈工作奠定基礎,確保淤地壩養殖工作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