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尼加拉瓜(1 / 3)

現代地理意義上的尼加拉瓜位於中美洲中部,北接洪都拉斯,南連哥斯達黎加,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尼領土麵積有121428平方公裏。北中部為高地;東部為海岸平原,多叢林沼澤,地勢低平;西部為沿岸低地,其東多火山、湖泊。

第一節 哥倫布與尼加拉瓜

1、未完成的運河

1502年哥倫布航行抵此,在這裏經曆了令人痛苦的40天航行,航船從洪都拉斯角出發向東隻走了350公裏。到了9月12日,海岸線在一個海角外急轉向南。刮起了順風,海流也有利航行,於是哥倫布把這個海角叫作格臘西亞斯-迪奧斯,意為“感恩上帝”。

在西班牙人麵前,平坦不變的海岸一直向南延伸,好像沒有盡頭,海岸邊有寬闊的河口和寬大的沿海湖泊。現在他們已經沿著尼加拉瓜的東部的莫斯基托海岸航行許久了。他們向南航行的速度比向東航行快四倍,隻用兩周時間便航駛了大約500公裏路程。哥倫布在海岸線轉向東南的一個地方下令拋錨停泊,哥倫布由此繞過尼加拉瓜。

所謂莫斯基托海岸是一個位於從洪都拉斯特魯希略到尼加拉瓜北聖胡安的加勒比海沿岸,因當地居民莫斯基托人而得名。西班牙人征服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後,這個地區仍由上著酋長統治。17 世紀中葉,英國的海盜、伐木者和商人在莫斯基托侮岸活動,建立據點。1894 年莫斯基托王國正式並入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地圖

哥倫布返回西班牙之後,尼加拉瓜的重要地理意義也由此被發現,成為殖民者的爭奪重點,其地理上扮演的角色不亞於巴拿馬。

1524年尼加拉瓜淪為西班牙殖民地,殖民者開始考慮利用這裏運送更多的物品。其領土範圍內的尼加拉瓜湖麵積為8029平方公裏,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該湖與太平洋之間僅有19公裏的地峽,如果在二者之間修建一條運河,就等於從太平洋到歐洲有了一條直達通道。而同巴拿馬相比,尼加拉瓜更靠近北美,所以如果這條運河修成,它將比巴拿馬運河更便捷。這一想法最早來自西班牙人。1567年,菲利普二世正準備實現這一偉大設想,不料一個教士的預言卻使他的美夢破滅。教士說,太平洋比大西洋水位低,一旦兩大洋接通,所有海水都將湧入太平洋,從而導致大西洋幹涸!

此後一百年間,各國列強為爭奪這一寶地而衝突不斷。拿破侖三世於1869年在倫敦注冊了一家“尼加拉瓜運河修建公司”,他卻很不幸在第二年就退位了。法國人剛不甘心地離開,美國人又粉墨登場。總統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對該工程進行全方位的研究策劃。他們決定於1885年開工。然而,上帝似乎早就下了旨意不讓這條運河得以實現。1893年,美國一家私人公司剛剛修了一公裏的運河,公司就倒閉了。1901年,美國會又提出了一項修運河的法案。可一年後加勒比海馬提尼克島上的培雷火山爆發,導致數千人喪生。該事件在法案討論過程中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會議開始前,每個議員都拿到一個小牌子,上麵繪有尼加拉瓜湖上一個正在爆發的火山,旁邊還附有一行小字:如果運河修成,過往船隻將永遠受到火山爆發的威脅。如此一來,法案也被擱置了……是福也是禍,至少可以避免“巴拿馬運河”那一場損失慘重爭奪。

2、甜海

1914年巴拿馬運河通航之後,原來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計劃即束之高閣。這個結局卻不影響它吸引來自世界的遊人,尼加拉瓜湖風景十分秀麗,適宜垂釣、乘船、遊泳和考古。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位於尼加拉瓜西南部。當地印第安人稱之為科西沃爾卡湖,意為“甜海”;西班牙人稱之為馬爾·杜爾塞湖(Mar Dulce),涵義是“淡水海”。是這個國家最顯著的自然特征。現在太平洋與尼加拉瓜湖之間有19 公裏的地峽相隔,地峽中水深不一,約在23 米至70 米之間。

湖麵上水鳥雲集,湖內盛產各種鹹水魚,有鱷魚、鯊魚、海鱉等,鯊魚是由加勒比海上沿著聖胡安河遊到湖裏的,所以尼加拉瓜湖內禁止人遊泳。觀看大小鱉群爬上礁石曬太陽,是湖邊一景。

尼加拉瓜湖岸上綠樹成蔭,許多紅頂涼亭點綴其間,湖水一片湛藍,湖風習習,水鳥翻飛,魚兒不時躍出水麵,那藍天、白雲、水光、湖色構成了一派迷人的景色。現在,幽美的尼加拉瓜湖已與馬薩亞火山並駕齊名,成為尼加拉瓜著名的兩大景觀。

尼加拉瓜湖

尼加拉瓜湖中有大小島嶼400多個,最小的隻有幾百平方米,絕大多數島嶼樹木繁蔭,熱帶果樹常年蔥綠。有些島嶼有居民定居。最大的奧梅特佩島,長26千米、寬13千米,麵積達338平方千米。從該島發掘出來的大量古代石像和陶器,表明這裏曾是美洲古代文明的遺址。島上盛產咖啡、可可、玉米、香蕉和其他水果,還有棉花和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