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3)

公元前865年,周夷王薨,子胡立,是為厲王。

厲王繼位,一改先王的之政,決心整頓朝綱,立天朝之威。厲王十年春,下旨所有稱王的諸侯,一律自去王號,否則興兵討伐。

當時稱王者還有錄王,錄王懼天朝討伐,自去王號,稱“錄伯”。同年二月遣使入楚,以錄伯為例,要熊渠自摘三子王號,熊渠嗤之以鼻。

厲王十三年(公元前852年)正月,厲王以虢仲為帥,禦駕親征,南征伐楚。熊渠已老,在大兵壓境之下,隻得從命,傳令三子各自取消王號。

馭方見老父傳旨,念其父老邁,不忍禍及家族,隻得強歡作笑迎厲王入鄂。

厲王以天子之尊,命大臣宣詔曰:

“舜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為臣之道,當以上尊天子,下安庶民。未聞以臣而居九五,蚯蛐豈稱為王?豈非王道無存乎?爾毋康、馭方、摯疪三子,亂臣道,壞綱常,妄稱王,罪莫大焉。幸得各自去其王號,有自悔之心。朕懷大度,以錄伯而為前鑒,封三子為伯。望勿負朕意,治國理民。欽此!”

馭方心裏罵道:“蚯蛐豈稱為王’。龜孫子,老子總有一天叫你曉得,哪個是蚯蛐!”

但是,他心裏明白,目下還不是攤牌的時候。盡管早憋了一肚子火,還得待時而動,忍下一口氣來,表示尊周的誠意。於是奏起了烏音大樂,舉行參拜天子大典,山呼萬歲。大典整整三個時辰。方排盛宴,宴享天子和群臣,並納於重禮。次日,為表誠意,又組織了頗具規模的儀仗隊,馭方率千餘親兵,親送厲王至大伾。

厲王誌得意滿,以為自己重振了天朝之威,震攝了天下諸侯,更有了狂傲之感。於是設宴答還,並賜方玉五穀、馬四匹、矢五朿,禮似友邦。

公元前850年(厲王十六年)二月,走過了轟轟烈烈一生,荊楚一代梟雄,威震天下的熊渠終於病逝。長子毋康繼承楚君位。馭方回楚治喪,代兄掌理楚君要務。

毋康生性文弱,遠不及乃父雄才大略,更不如其弟心懷異誌。

按照熊渠遺願,葬禮不可奢華,墳瑩不宜大塚。於荊山之巔,葬於小山之內。不日,葬禮畢,馭方召毋康、摯疪商討伐周大計。

毋康原本是個守成之君,見兄弟要伐天朝,大驚道:“兄弟要與天朝抏衡?今君父新亡,你不是要召滅門之禍吧?”

摯疵也是一驚,忙問:“二哥莫是在說夢話吧!”

馭方不慌不忙,說出了自己計劃;

原來,自從與鄂侯一席長談,馭方已策劃了一場大戰的方針。那就是首先聯合陝北、隴東的兩部嚴狁,自北向南攻入周境,吸引天朝之兵北方戎邊。而東邊的淮夷西出犯周,進行騷擾。楚師則渡漢水,攻入伏牛山,將周師主力牽製於伏牛山區。馭方親率鄂人大軍,直搗成周。由於是南北夾擊,朝廷縱有西六師、殷八師也窮於應對,鎬京必無兵可守,馭方便可一鼓破城,大局可定,楚人即可稱雄天下了!

這一番大計說出來,卻使摯疵連聲稱讚,當即便說:“二哥妙計!小弟當領本部族之兵北進,配合楚師牽製周師主力,你隻管攻取京師,也為先輩們出口惡氣!”

毋康此時,也隻得應允率楚師北渡漢水。

籌謀已定,馭方返鄂,既派使聯絡陝北、隴東兩部嚴狁。嚴狁始終為周王朝北方大患,一直垂涎中原的財富,時常南侵擄掠。見鄂使竟然請兵攻入中原,任其擄掠,自然求之不得,當即答應出兵。不過鄂使說:“我等與爾有言在先,你們可以任意掠取,但不得先兵臨京師,否則擾亂了我主大計,你們恐怕就死無葬身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