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欲伐荊楚,群臣齊諫道:“楚,蠻夷也。昔年昭王伐楚,兵敗未歸,尚處國力鼎盛之時。而今朝廷新遷,府庫一空,豈能用兵?況楚已擴地千裏,高山大壑,奇崢險地,更難用兵,望我主慎之。”平王隻得作罷。
楚熊勇十年卒,傳子熊延。又十年熊延卒,傳子伯霜。
熊延生了四個兒子,長子伯霜,次子仲雪,中子叔堪,少子季徇。熊霜在位僅六年而卒,叔堪為爭君位,殺仲雪,引起族人共憤,叔堪逃亡至濮,變服而為蠻夷,少子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在位二十二年,傳熊鄂,在位九年,傳熊儀,號若敖。若敖二十一年,平王東遷,周王朝的內亂為楚人留下了寶貴的休養時機。若敖立,堅持和睦四鄰,極力恢複國內經濟。楚國在長達百年的時段裏,沉寂了。
荊山沮漳,的確是塊好地方。山林十年不伐,便鬱鬱蔥蔥,青鬆高數丈,杼檀遮碧蔭,樟楠添秀色,蘭麝林中香。良田數年耕耘,則沃似膏腴,綠水田間繞,稻麥千重浪,桃杏滿枝頭,農家穀滿倉。
楚自熊勇,開始施行封關鎖國的政策。於荊山外圍處處設邊警、烽火台、鍾鼓樓、邊警兵。把個楚國建成了銅牆鐵壁。而國內推行輕賦稅、重農耕的與民休息策略,恢複經濟,逐漸醫治戰爭創傷。熊徇時,派人出使盧、羅、鄢、穀、糜、聃、權、隨等周邊諸國,推行睦鄰友好外交策略,先後同盧、羅、鄢、穀等國建成了友好鄰邦,簽定互不侵犯條約。為楚國蟄伏深山,韜光養晦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僅數十年間,楚人便己豐衣足食,府庫充盈,又成了南方的富國。
熊鄂之子熊儀,風流倜儻,一表人才。而且博學多識,能言善辯,常常妙語連珠,極得熊鄂賞識,常派他出使鄰國,成為外交使節。
盧戎國,位於今南漳縣東北部,穀城縣南部及襄陽西南。這裏既有山地,也有丘陵、平原。風光綺麗,物產豐饒。國都坐落在維水河岸。據傳,盧戎原係炎帝薑姓戎族,源於四川瀘水(黑水)上遊,故名。薑姓屬古羌人之變稱氐羌或羌戎。殷商時已成為南方諸國之一。武王伐紂,有庸、蜀、羌、髣、微、盧、彭、濮參加孟津之會。
熊儀未繼君位前,奉君主命出使盧戎,建立睦鄰關係。
走出大山,頓時熊儀耳目一新!自幼生長大山,一旦走進廣闊的平原,心胸頓時大開,四野平曠,天高雲淡,極目天舒,把個年輕的熊儀樂得手舞足蹈。
隨從中有一士子,丹陽人,官拜司徒,故稱丹徒。博學多識,才思敏捷,言辭詼諧。見公子樂而忘形,笑道:“平野依山盡,唯剩座座丘。綠水山間繞,猶落翡翠珠。”
熊儀賛道:“好句!”
丹徒:“未必是好句,確實在是好地。”
熊儀:“何以見得呢?”
丹徒:“公子且看,這裏雖非江漢平原,卻地勢平曠,放眼千裏;雖為荊山餘脈,卻岡丘低平,一丘一岡皆成佳境。加之土地肥沃,田疇阡陌,雞犬之聲相聞,炊煙嫋嫋相繞,豈非好地嗎?”
熊儀點頭道:“說的不錯,有點味兒。”
丹徒:“豈止有點味兒?俗話說青山秀水出美人。這裏自古是出美女的地方,豈不更有味?”
熊儀微微一笑:“如此說來,卻要領略一番了!”
丹徒:“公子。依下官看來不隻是要領略。公子奉君命和睦四鄰,說到底不過是交友、立約、睦鄰。這盧戎國也是一方諸侯,且山清水秀,物華天寶,何不討一盧女回去,與之和親,姻親之鄰,總比那一簡和約重得多了嗎?”
隨者忙應:“司徒出的好點子!”
熊儀略一沉呤,含笑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