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通用極端的手段,處理了反叛者,諸侯皆震。他索性命觀丁父以克州、蓼,伐隨、唐,大啟群蠻。

早在熊通謀位十七年(公元前724年)時,東周王朝就更進一步的走向了衰落。

犬戎之亂,虧了衛武公以及鄭伯全力平虜,扶太子宜臼坐天子位。後又護駕東遷洛陽,自此而為東周。鄭伯與犬戎戰死沙場,周平王封其子為鄭武公。平王十二年,衛武公薨,鄭武公獨秉朝政,移都滎陽,緊臨洛邑,與天朝形成並立之勢。周平王十四年,鄭武公卒,其子立而稱莊公。但鄭莊公或在朝,或在國,長時不參與國事。平王心生不滿而以虢公忌父代理朝政,莊公憤然請辭,平王不敢得罪,為表誠意,以周太子狐為質。莊公也以世子忽為質於京都,這就是史家所稱“周鄭交質”,而君臣之分,至此也名存實亡,形同為虛了。

作為開創東周王朝的周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而崩,莊公與周公黑肩攝政,迎太子狐回周繼承王位,豈料太子痛父之死,心力交瘁,歸國即亡。眾臣隻得扶其子林嗣立,是為桓王。

桓王為其父身質於鄭,歸周而卒十分傷痛,而且見鄭伯長期專權心甚憤懣,周公黑肩說:“鄭伯為人慘刻少恩,非忠順之臣。但是遷都護駕皆有大功,若削其政,必有跋扈之舉,不可不慮啊!”桓王不聽。次日便下旨要莊公請辭。莊公忿然出朝。當年命其上卿祭足屯兵周境溫洛,掄割了地方麥子,次年又割盡溫洛早稻,滿載而歸。周桓王隱忍未發。此為熊通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719—前718年)的事。

周王朝的進一步衰落,中原諸侯也處在混亂之中,這為楚國的擴張與發展,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時機。熊通則策劃著一場更大的行動。

經過了二十餘年的南征北戰,苦心經營,楚國國勢日漸強盛。周桓王元年,即熊通22年,鬥伯比參政。從此楚國如虎添翼,形成了文武兼備、實力雄厚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於是熊通又想要做一番驚天之舉。

又是一年金秋時節,按照楚國的慣例,每當秋收後,便要出兵作戰,次年春回國搶收夏季作物,插秧種豆,種瓜種菜,不誤農時。而此時正是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

楚王宮內,大殿上早已聚集了文武眾臣。而武將中雖有觀丁父,卻又新添了不少新麵孔。其中有熊通的長子瑕,因封屈地,拜莫敖之職,故稱莫敖屈瑕。還有鬥廉之子鬥丹、鬥班和熊率且比。文臣中有了鬥伯比、鬥祈,又多了一個薳章。正是人才濟濟,將星璀璨,今非昔比了。熊通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雙目有神,僅僅在鬢角添了幾根白發而已。他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的作風,從不輕易開口,更不輕易做出決定。每當開口,必出語驚人。每作決定,必貫徹始終。

熊通捋了捋自己的長須,意外地發現似乎也有一兩根白色的了,他“哼”了一聲,開口說:“各位愛卿,寡人在位已近三十年,如今西有夷陵,南扺大江。庸人退縮於堵河,盧、羅、鄢、穀,已成了我附屬之邦。唯有漢東申、鄧、唐、厲、絞、隨諸國不受我節製。寡人今已拓地千裏,不願再受天子約朿。因此,寡人要自立為王!”

此言一出,眾臣皆驚!因為早年熊渠封王,引來厲王討伐,無果而終。其後摯紅據鄂叛周,折劍沉沙,楚也因此而受重創,乃至百年沉寂。這些都曆曆在目,而今又要重立為王,難道不會重蹈覆轍?

鬥伯比出班奏道:“國主欲自立為王,微臣以為並非不可。但是,自古王侯皆出之有名,或以萬民之君,或以天子之封。若自封者名不正,言不順啊!故昔熊渠封三子為王皆無果而終。前車之鑒,國主不得不慎啊!”

熊通心中不悅,說:“今天子黯弱,諸侯相侵,鄭、齊、魯、宋日益疏離朝廷,天子自顧不暇,他能封孤為王嗎?”

鬥伯比:“天子失勢,但仍為正統所在;朝廷雖弱,仍領四海九州。故天下諸侯何人敢於僭越?”

熊通:“以愛卿之見,當有何法?”

鬥伯比:“以微臣之見,莫如先得天子之封,以威力鹹服諸侯。才能名正而言順,天下無不信服。”

熊通說:“愛卿所言,也許在理。那麼又何以著手呢?”

鬥伯比:“漢東諸國,唯隨最大。而隨為姬氏一脈,在朝廷說話自有一定份量。不如出兵攻隨,隨服則漢東無不順從,由隨侯托言天朝,天子也不得不認真對待。”

熊通大叫一聲:“好!”遂出兵伐隨。

熊通親率楚軍伐隨,進逼隨都附近的瑕地。先派大夫薳章麵見隨侯,請隨侯來瑕赴會。

史載:“周初國八百,見於春秋經傳者六十有五,而隨為大。”周初分封,將一王族的分支封於隨,侯爵,而為諸侯之一。其疆域涵蓋漢水東岸,桐柏以南,廣水從西,長江以北廣大地域。相傳其早稱為曾侯,故曾、隨為一。

隨侯得知楚屯兵於瑕,正感到驚慌不已,又見楚派大夫薳章前來,商談兩國結盟,不知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忙召眾臣商議對策。其時隨有兩個名臣,一賢一諛。賢臣名季梁,博學多識,睿智超群。諛臣為少師,善於奉迎,但誌大才疏。二人甚得隨侯器重。

季梁說:“楚自熊通以來,連年用兵,不斷擴張,己成南方霸主。而今屯兵於隨,卻又要商談結盟,其用心難測。君侯隻能一手與之和談,一手加強戰備,方保無虞。”

少師說:“微臣願去楚營,以探虛實。”

隨侯允諾,少師隨薳章一同前往楚營。

鬥伯比素聞季梁和少師之名,得知少師前來,便向熊通獻策,說:“臣早聽說少師是個淺近之徒,全憑善諛而得寵信。今前來為盟,實想探我虛實。不如藏我銳壯,以老弱病殘者示之,必然引起他的輕視,由此而生驕氣之心。俗話說驕必怠,我們就可以尋機而克敵致勝了。”